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业转移成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协调区域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阶段,东部地区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和结构调整,部分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企业面临产业转移,西部地区作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需要基于自身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承接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相关产业,进而实现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优化升级。本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梳理产业转移发展现状,分析影响天水市产业承接和产业选择的因素,助推天水市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通过产业承接实现自身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2.
随着日本和韩国产业结构升级,产业大规模向海外转移成为必然趋势。哈大齐工业走廊借着誊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契机,需要吸收大量的资本和技术,成为承接日韩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哈大齐工业走廊通过承接日韩产业转移提升其产业水平和层次,加速汽车工业、医药业、电子信息业、食品工业等重点产业  相似文献   

3.
目前,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正在进行新的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广东的深圳、广州、东莞、江门、中山、番禺等地,已把企业定位在高新技术目标上,一大批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加工型企业正逐步被高新企业替代,这些企业为寻求新的出路,一方面是进行企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把企业向西部转移。因此,作为西部地区紧领广东,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方便快捷,经济欠发达的县-容县,面临接近东部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如何实施好“东联西引”、“筑巢引凤”,加快接受东部转移的产业,推动容县工业企业结构调整,加快产品换代升级,从而达到增加本地经济总量,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目的,是容县经济工作应当首先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贸导刊》2006,(9):39-40
为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2005年8月16日,由鞍钢和本钢联合重组的鞍本钢铁集团正式成立了,集团的成立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钢铁工业的组织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促进了我国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东部产业转移为西部产业升级和构建西部优势产业集群提供了机遇。由于地理、历史等因素,在构建优势产业集群过程中,只有完善承接产业转移体制机制、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夯实适应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破除电力、水资源的瓶颈约束。优化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环境,引进和培养高技能的西部产业人才,才能保障西部地区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产业转型升级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手段,科学测度产业结构升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应用产业结构超前系数、More值等指标,本文基于2006—2020年西部地区十一个省份的相关统计数据,对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方向、速度及水平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回归模型,探究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结果表明:第一,西部地区主要向第三产业转型,多数省份第一、第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第三产业发展超前;第二,我国西部地区各省份产业升级速率较快,但地区差异较大;第三,我国西部地区产业高度化水平整体有明显提升,但地区间存在差异较大;第四,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对外开放水平对我国西部地区产业升级起到显著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外产业转移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产业转移对我国西部地区产业要素积累、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产业集群发展、区域产业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五个方面的梯度影响,最后指出西部地区应主动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形成由国际产业——东部产业——西部产业的产业梯度转移链,实现西部经济的整体腾飞。  相似文献   

8.
2005年工业发展的思路和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贸导刊》2005,(1):13-14
2005年要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认真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利用两种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继续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西部工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9.
《化工科技市场》2010,(2):42-42
工信部近日公布了《促进中部地区原材料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方案》,提出2010—2011年将全面提高中部地区化工等原材料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重要的科研生产基地,在技术领域孕育了数以万计的科研成果,但从其经济发展来看,强大的军工科技优势未能转化为产业优势。本文在系统分析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要素的基础上,深度研究当前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以中国(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为例进行案例研究,提出西部典型地区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产业链是在客观区域差异基础上,由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刺激形成的区域合作载体.在西部地区工业布局、产业结构存在诸多缺陷的情况下,本文主要从产业集聚、产业链的理论视角剖析了二者在助推西部经济振兴中的作用,并根据西部工业基地包括资源型、制造业、混合型和离散性老工业基地的产业整合,从多方面构想了产业调整和整合的不同方略.  相似文献   

12.
张铁力 《中国市场》2010,(28):62-63
重庆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直辖市、内陆开放高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关系到整个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全局。本文通过对三种产业升级发展模式的分析比较,指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重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王丹 《商业时代》2006,(19):94-94,96
辽宁老工业基地曾为新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辽宁地区的很多传统产业已经进入了衰退时期,如钢铁、石油、化工、纺织、煤炭等行业。本文在定义衰退产业和产业创新的基础上。对该产业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资源枯竭型产业”的创新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老工业基地振兴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4.
郑小庆  高煜 《中国市场》2013,(39):50-55
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模式的本质是产业抑制,即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国有经济和非经济部门过大所形成的资源配置低效率及由此造成的产业萎缩。西部地区产业抑制表现在农业发展迟缓,二元结构严重;国有企业比重大,民营企业发展滞后;工业中重工业比重大,产业链短,辐射带动陛不足;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方面。产业抑制造成了“循环积累因果”效应,进一步又使西部地区难以产生产业发展的自生主体,所以难以依靠自身实现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产业抑制的种种不利因素又难以吸引外部投资进入。因此,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打破抑制状态,必须培养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走内生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海关》2010,(8):63-63
辽宁作为国家的老工业基地,退出计划经济体制较晚,但现在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 装备制造、重化工、能源等行业一直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老工业基地正在加快经济转型的步伐,对原有产业进行产业升级。从今年的统计数据看,老工业基地已成为全国外贸发展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6.
以集群转移的模式促进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丹 《商场现代化》2007,(18):258-259
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是实现东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西部经济增长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产业集群转移模式因其转移的整体性和网络关系的复制性,更能促进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但在转移的同时,应注意转移产业的选择、移入产业集群与当地企业和文化的融合,以及处理好产业移出地的产业升级工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昆山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主要采取加大结构调整、推动创新驱动、推进产业转移、促进产业集聚等措施,注重在结构调整中升级、在产业转移中升级和产业集聚中升级,不断开拓创新型经济和平台经济等新的经济和产业发展形态,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是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也是妨碍其产业转移和升级的主要阻力。博弈分析表明,西部地区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吸引东部地区大规模产业转移是双方的最优战略组合。因此,为有效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地区应高度重视产业集群战略,认真规划集群产业;制定产业集群政策,稳步实施集群创导计划;认真贯彻产业链招商的思路,引进集群产业链上的企业;认真规划产业园区,打造有效的产业集群平台;积极发展中介机构,创造产业集群"生态圈"。  相似文献   

19.
胥晓莺  鲁统磊 《浙商》2010,(16):73-73
我们面临的是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两大挑战。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中国的产业升级必须实现有序的梯度产业西移,这样才能带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徐婷 《商》2014,(17):171-172
要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须进行产业调整和改造,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是产业结构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例,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必要性,剖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