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安石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和理财家,主持了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中,王安石几乎所有的变法措施都与财政相关,都体现了一定的财税思想.本文从王安石财税思想的形成及其历史背景着手,概述了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其蕴涵的财税思想,并进一步思考其财税思想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北宋熙宁年间,王安石主持了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变法.为了给变法找到理论上的依据,王安石提出了"不加赋而国用足"的新财富观.王安石将其新的思想融在了青苗法等新法中.但是,王安石变法最终还是失败了.蔡上翔认为失败的原因是"抑配";梁启超认为失败的原因是"一县非全国之比"等.其实,根本原因是崭新的财富观不可能在中国传统的封建统治网络中找到立足之地,适合市场经济模式的政策导向必然会遇到自然经济现实力量的扼杀.  相似文献   

3.
宋代王安石变法实施青苗法的初衷是去农疾苦、抑兼并,但在后来具体推行中以贷款为借口向民众额外敛取,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和疾苦,助长了兼并。青苗法的失败说明王安石变法企图通过重敛于民的办法摆脱财政危机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4.
挟管商之术,为天下理财:王安石经济思想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石是北宋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力主变法改革,而其变法核心则是“为天下理财”。分析王安石“理财”的思想,不难发现其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与历史价值。本文从理财之义、理财之旨、理财之道和理财之要四个方面较为系统地分析了王安石的经济思想,认为有着我们今天应该继承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5.
行政费用支出和"官民比"近几年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实际这一问题古已有之。北宋时期,内忧外患,冗官繁多,构成了王安石变法的基本背景。王安石变法中,裁汰冗员也成为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王安石变法裁汰冗员的背景、内容和结果进行了回顾和探讨,并结合当前现实提出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6.
王安石的理财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石(1021~1086年) ,江西临川人。他不仅在文学方面有较高的成就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在任宰相期间 ,他进行了著名的“变法”运动 ,其中有关理财方面的思想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王安石变法的总原则是“理财、整军、富国、强兵” ,他是把理财作为改革之首要目标进行的。纵观他所实施的“新法” ,基本上都是为朝廷设计的生财与理财的办法。王安石的理财思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财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要达到这一目的 ,或者说要做好理财工作 ,必须有得力的组织机构和端正的指导思想作为保障。王安石在变法过程中设置了“三司条例司” ,把它作为变法的中枢机构 ,用以“摧制兼并 ,均济贫乏 ,交通天下之财”。该司成为中央政府执掌财计工作的最高机关 ,并由王安石亲自主持工作。在改革期间 ,王安石罢除三司使之名 ,将度支、盐铁、户部三个机关合并为一 ,使财计大权又回到宰相的手中。三司条例司一成立 ,宋神宗便令其考核度支、盐铁、户部三司簿籍 ,并规定全国年度经费开支 ,必须先编制预算 ,然后再依据预算执行 ,以节制国家财政支出。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 ,在节用方面成效显著 ,裁省冗费达40 ...  相似文献   

7.
常平仓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王安石变法中这一制度的积极效应得到更加清晰地体现。我国在当前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大环境下,在化解“三农”矛盾的进程中,如何借鉴古代农业思想中的合理成份,如何借鉴世界文化优秀成果,对于最终解决农业现代化问题,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改革策略”、“改革步骤”、“改革者的地位与权限”、和“改革者信念和毅力”等方面,论述了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效之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天、祖宗之法以及士大夫是古代君权制约的三个基本要素,三者之间有联系有互动,士大夫以自身的能动性,利用天与祖宗之法对君权形成理念与制度层面的制约。但是,王安石变法的"三不足"使之受到了破坏,结果其变法是以君主独裁来实现的,从而使得国家制度遭到进一步破坏,败坏了政治根基。有鉴于此,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权力与法治的关系,一方面要确立社会主义的分权原则,另一方面则要尊重法治权威,尤其要尊重宪法权威。  相似文献   

10.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一次经济和政治改革。顺乎时势,利于百姓。促进生产,是商鞅变法进步性的主要表现,也是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同时,政策措施的坚定性,则是商鞅变法能够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商鞅变法这些成功的经验,颇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