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房产税在调整房地产市场、平衡地方财税和债务关系以及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等方面持续受到各界关注,房产税制革新亦是我国未来重构财税体制的关键环节。本文基于国内相关文献,在界定我国房产税内涵的基础上,回顾了我国房产税的发展实践,讨论了房产税在地方收入、房地产市场调控、收入分配和土地财政等领域的功效和作用,并通过对上海和重庆改革试点的分析,深化对我国房产税改革的认识,为下一步房产税改革实践提出方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房产税具有筹集地方财政收入、调控房地产市场等功能.英美等国家把房产税定位为地方财政筹集最主要的收入,日韩等国家把房产税作为筹集财政收入和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工具,北欧国家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所得税,房产税在地方财政收入中所占份额较少.房产税功能定位的巨大差异源于国家间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财政目标、制度环境等方面的不同.我国应根据财政目标和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等因素来确定房产税的功能定位,从而设计房产税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3.
我国开征房产税的前提是财政民主、财政透明,在当前不规范的财政体制下,以解决地方政府财政危机的理由并不能正当化房产税的征收,规避立法程序以旧瓶装新酒的方式征收房产税行不通,如果贸然大规模开征房产税,必然面临房产税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可操作性的疑问,将损害政府的合法性。我国地方政府摆脱财政困境,其出路在于大规模精减公务人员,重构分税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确立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摆脱"生产建设型"政府的路径依赖,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实现财政民主化。  相似文献   

4.
房产税作为地方税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节地方税收体系、促进税收合理分配的重点,房地产改革的总体定位应是在调控房价、调节居民合理税负的基础上,增加地方财政税收、成为地方政府财税体系的支撑点,最终改善收入分配制度、保障社会公平。本文在确定房产税改革总体定位后,提出了关于完善我国房产税改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分税制改革以来,土地财政模式缓解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增加了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在特定经济发展背景下的一种选择,具有合理性,但也存在负面影响。从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两方面入手分析可知,土地财政可以在短期内促进经济增长,长期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且对经济结构存在扭曲效应,具有不可持续性。因此,土地财政必须从具体政策和配套措施方面转型。  相似文献   

6.
土地财政不非我国独有,很多发达国家也都依靠"土地财政"。但国外主要通过对存量土地征收物业税、房产税等方式创造财政收入,这样既体现了公平性,也保证了政府有相对稳定的财政收入。而我国的"土地财政"主要是依靠增量土地创造财政收入,并千方百计地抬高地价赚取更多的土地出让金来满足财政需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税制改革和地方财政体系的建设,房产税的改革提上日程.现行房产税不能体现公平,无法兼顾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率,税负偏轻又难以符合适度原则."营改增"之后地方税种的缺失,使房产税应作为我国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和重庆作为房产税改革试点,经过多年运行并没有有效遏制炒房囤房行为,房产没有得到合理的资源配置,给地方财政的贡献也极为有限.本文从税收原则出发,分析现行房产税政策与税收原则之间的矛盾和改革试点存在的问题,在房产税的定位和税制要素方面进行重新考量和设计,以使房产税成为我国未来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并兼顾公平、效率和适度的税收原则,消除现行房产税的缺陷,促进我国税收体系的完善和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分税制改革后,地方财政压力增大,土地财政问题日益凸显。基于我国土地财政的构成,按窄、中、宽三种口径估算土地财政规模,结果表明不同统计口径的土地财政收入都呈现出上升趋势,以土地出让收入为主的土地租金和贷款收入成为地方政府主要的财力来源;总体上看东、中、西部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逐渐趋同;人口城市化水平和中央级税收比重与土地财政规模正相关,而外商直接投资与土地财政规模负相关;人口总抚养比与土地出让收入比重正相关,而人均GDP 与土地直接税收入比重正相关。不同地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土地引资效应和土地收入效应是不同的,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宏观政策是密切相关的。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土地出让资金监管,以有效控制土地财政规模,弱化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行为企业化,是中国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在经济转轨时期直接参与或干预经济发展活动的特有现象。本文分析了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地方政府企业化行为从经营企业到经营城市的变迁过程。文章以中国财政分权改革为背景,从地方政府企业财政和土地财政两大模式的视角,对地方政府行为企业化的变迁进行了解释。同时,也总结了地方政府行为企业化的得与失,并从财政改革的视角,对地方政府行为企业化的治理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地方政府为缓解地方财政困难倾向于选择土地财政发展模式,在中国式的财政分权体制和地方竞争体制双重背景下,这种现象愈演愈烈。文章试图构建一个解释地方政府选择土地财政的三因素理论框架,从理论上阐述三者共同激励了地方政府实施土地财政的行为策略。通过对A省1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式的财政分权体制激励了地方政府追求预算外财政收益,地方竞争体制进一步驱动了地方政府采取积极的土地财政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