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欧美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在此种政策的作用下,西方各国经济呈现复苏态势;但同时也造成全球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目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已到了退出的时候,然而该项政策的退出是一个具有复杂性、依存性和外部性的系统工程,退出时机、退出策略和退出工具的选择三者相互依存和制约。大国货币政策在转变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货币政策的调整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影响,即各国货币政策具有内在的相互依赖性和政策一体化效应。文章以美国为例,分析了中央银行(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对实体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提出了如何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并就我国应对美国退出量化货币宽松政策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美国、中国、日本、欧元区及英国等G20五个系统重要性经济体宏观政策溢出效应。研究表明,美元指数与大宗商品价格具有显著的负向关系,影响美元指数的美国量化宽松等货币政策将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基础货币总和与资本跨境流动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美联储、欧洲央行等量化宽松政策对资本跨境流动尤其是流入新兴经济体的资本产生较强溢出效应。同时,发达经济体占据产业链高端而通过产业链条对国际贸易形成溢出效应。另一方面,中国经济通过总量扩张、外汇储备资产积累及生产链条等渠道对大宗商品价格、国际金融市场及国际贸易产生溢出效应。为此,各国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协调,降低系统重要性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负面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3.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联储已推出四轮量化宽松政策。量化宽松政策在稳定美国经济与金融形势的同时,也通过国际资本流动对其他国家带来负面溢出效应。前两轮量化宽松政策确实促进了国际资本流入东亚经济体,并带来货币升值、资产价格泡沫等负面影响。考虑到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无限量"特征,东亚经济体将会面临更大挑战。东亚经济体可采取资本流动管理措施、汇率干预等手段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事件研究法鉴别了日美两国量化宽松对各自国内中长期利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日本的量化宽松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降低中长期利率的作用,但显著程度和影响的幅度远小于美国量化宽松。进一步地,文章基于供求理论、资产组合再配置效应以及大规模资产购买的存量效应和流量效应等理论,结合对两国量化宽松操作上的深入比较对上述效果差异进行了解释,并运用回归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对上述解释进行了验证。结论认为,日本央行未能有效降低长期债券的绝对供给水平和相对供给水平,忽视大规模购买的流量效应是导致量化宽松效果减弱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事件研究法鉴别了日美两国量化宽松对各自国内中长期利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日本的量化宽松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降低中长期利率的作用,但显著程度和影响的幅度远小于美国量化宽松。进一步地,文章基于供求理论、资产组合再配置效应以及大规模资产购买的存量效应和流量效应等理论,结合对两国量化宽松操作上的深入比较对上述效果差异进行了解释,并运用回归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对上述解释进行了验证。结论认为,日本央行未能有效降低长期债券的绝对供给水平和相对供给水平,忽视大规模购买的流量效应是导致量化宽松效果减弱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导致真实经济下滑,为应对危机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本文借伯南克对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研究提出的金融加速器理论分析了大萧条影响范围、程度以及持续时间长的原因和内在机制,进而分析量化宽松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7.
发达国家刺激经济中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金融危机中,传统货币政策在主要发达国家已失去了操作空间,为了维持虚拟经济的稳定,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被大规模使用。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是在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时的一种非传统货币政策,也是虚拟经济高度发展背景下的一种必然选择。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其对未来经济却存在着诸如通货膨胀风险等负面作用,同时这一政策的平稳退出也将是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8.
反危机经济刺激政策作为一种过渡性政策,在完成其使命后,必须在合适的时机选择退出。在退出的时机上,应当以经济重获稳定增长的基础作为标准,并需要综合考虑资产价格上涨水平、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政策选择等因素。在退出手段上,建议货币政策应先行退出,真正回归"适度"宽松,而在财政政策的选择上,可考虑对财政支出的投向进行适度调整。  相似文献   

9.
受由新冠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影响,美国启动了以增发国债和超级量化宽松为基础的数轮纾困政策,以央行购买国债推动经济复苏的财政赤字货币化政策自2008年后再一次引起了全球的注意.本文以美国为刺激经济复苏施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出发点,从经济基础、理论基础、制度演变、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变化等角度分析了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0.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背景、影响与中国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10年一季度以后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弱化。在降息、扩大财政赤字规模等刺激经济增长的常规政策措施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为巩固经济复苏势头,美国采取了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非常规措施。量化宽松政策增加的基础货币将导致美元贬值,加大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刺激国际市场短期资本流向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稀释美国债务,加大其他国家持有美元固定收益资产的投资损失。中国持有的大量固定收益美元资产将因此大幅缩水,并面临输入型通胀压力加大和短期资本大量涌入的挑战,需采取优化外汇储备投资结构、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入管控、加快实施国内企业走出去战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等多方面措施应对。  相似文献   

11.
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以日本银行为典型的"定量宽松"政策和以美联储为典型的"信贷宽松"政策在操作方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同的量化宽松政策,其目标指向不同,应根据经济运行的具体状况选择不同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式;我国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应建立在对经济基本面的科学判断基础上,考虑金融体系和市场结构的特殊性,合理借鉴其他国家实践中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应该目标明确、操作审慎、可预期性强,并且前瞻性地考虑政策的退出方式。  相似文献   

12.
在2008年金融和经济危机之后,美国、英国、日本及欧元区等发达经济体的中央银行采取了将利率降低乃至零以下,以及大规模资产购买、对商业银行长期贷款以及对中期货币政策的前瞻性指引等措施。上述政策称为超宽松货币政策。超低或负短期利率不能保证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这些非常规政策的目的是重新恢复价格稳定和刺激经济增长,一些政策的目的也是为了保持金融稳定。超宽松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概念和证据超宽松货币政策可以创造超宽松金融环境,能促使通胀率上升和出口增加,  相似文献   

13.
张炜  王东一 《世界经济研究》2022,(1):90-103,118
大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造成国际流动性泛滥,大规模跨境资本流入中国催生资产泡沫.文章在梳理大国货币政策对中国金融市场溢出渠道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建立跨国金融机构资金流动模型,分析不同渠道下的溢出效应,并通过反事实协方差矩阵估算溢出方式与程度.同时,进一步引入含有金融市场扭曲度的央行福利效用损失函数,分析在经济下行且资产价格...  相似文献   

14.
美联储在2014年10月29日停止实行资产购买计划后,表明2008年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以下简称QE)正式退出。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必然会受到美国实施和退出QE的影响,而且,美国和中国分别作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金融市场必然会发生剧烈动荡,这除了将对美国经济增长方式产生作用以外,还会让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受到美联储退出QE的外溢性风险。文章在介绍相关背景的基础上,分析QE政策退出对我国居民资产组合的动态预测,阐述QE政策退出对各项资产组合的实际影响并提出相关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的月度数据为研究样本,选用S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正向冲击对中国股票市场产生"L型"冲击效应,而且分别给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带来了正响应和负响应。同时,结构性方差分解表明,相比国债收益率,美国基础货币量的变动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更大。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预测:一旦美联储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中国股票市场将出现上涨趋势,而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则会表现得很平淡;相反,倘若继续实施这一政策,中国股票市场将不会有太多表现,而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的前景则看好,资金将从金融市场转移到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6.
2008年下半年以来,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及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作用下,我国经济复苏迹象明显,但投资和信贷投放的快速增长也导致了资产市场泡沫的不断积累,以及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增加和通货膨胀的逐步显现。如何调整过于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将政策重点由应对危机转向推动结构转型,是复苏过程中保持经济和金融市场良好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媒体速览     
欧洲央行或开展量化宽松以提高通胀率2014年末,欧洲央行暗示将开展量化宽松,以提高过低的通胀率。欧洲通胀率长期低于2%的目标值,而欧洲央行目前也无法进一步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只有扩张其资产负债表才能推行宽松政策,而这个规模需要达到10000亿欧元。欧央行在2014年末购买资产抵押债券和资产担保证券已达300亿欧元,如果持续下去,预计2015年底两种资产的购买规模将达2000亿欧元。此外欧央行还可以购买企业债券和政府债券,但前者的规模不能超过每年  相似文献   

18.
谭晓 《魅力中国》2011,(5):103-103,92
公共选择理论源于现代经济学对政府经济行为和经济政策的思考,为解释政府经济行为和经济政策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范式,也是研究政府经济行为和经济政策的基础理论。公共选择理论采用”谋求最大发展自我利益”的经济人的逻辑演绎方法来研究政府的行为,认为政府失灵既有偶然因素,更多的是必然性的因素。最后分析了公共选择理论对中国的政府经济职能转变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李佳  闵悦 《南方经济》2020,39(12):55-73
以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为主要特征的经济政策频繁变化将对银行产生不利冲击,并通过银行行为的变化推动资产证券化发展。文章以2011-2018年中国银行业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经济政策频繁变化进行衡量,充分识别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内在关系,以及相应的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大,银行发展资产证券化的动机越强;(2)影响机制检验发现,银行期限错配、风险承担及盈利水平的不利变化,是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的中介效应;(3)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在非上市银行、城商行及农商行中更为显著。文章认为,鉴于银行发展资产证券化的目的在于应对外部环境及其对自身微观行为的不利冲击,监管部门应针对资产证券化的功能定位监管措施,并且尽量营造透明公平的环境,稳定银行机构对未来政策的预期,同时中小银行也要积极推动经营转型,主动增强适应宏观经济环境的能力。文章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这一宏观视角出发,拓展了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研究维度,基于银行微观结构的变化深化了对经济政策变化及不确定性影响效应的认知。  相似文献   

20.
当前,经济运行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内、外需求持续增长的基础尚不稳固,以及资产价格泡沫正在集聚和输入型通胀因素加重。为此,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防泡沫、抑通胀之间取得平衡。在财政支出增速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应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扩大内需,努力稳定出口增长。根据经济增速回调状况和通胀压力,适时调整政策力度,增强灵活性,并加快推进关键领域改革、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