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会计核算智能化的重要意义(一)促进会计信息价值的提升。智能化会计核算的实现势在必行,会计核算系统应同各种信息系统进行无缝联接,而这快捷的会计信息可以增加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从而产生巨大的效益,促进会计信息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吴浩忠 《会计之友》2021,(24):123-130
在人工智能与会计转型双重效应的驱动下,让计算机替代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并自动编制会计凭证已成为我国会计核算智能化的研究热点之一.在总结分析智能会计核算领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智能会计核算的实现路径:通过引入基于布尔映射矩阵的Apriori智能学习改进算法,对记账凭证数据库中的账户组合规律进行智能数据挖掘;借助改进后的属性归纳学习算法,挖掘并输出原始凭证属性与记账凭证之间的对应关系;借助推理机技术中的正向推理,实现计算机智能编制记账凭证功能.最后对智能会计核算系统的功能架构进行设计,为智能会计核算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提供借鉴,为开展会计与机器学习智能算法融合性研究探索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张涛 《财会月刊》2007,(10):94-95
本文从提高编制记账凭证的效率和正确性出发,引入了记账凭证制作专家系统。它能根据经济业务数据智能化地生成记账凭证,解决财务业务一体化会计核算模式下记账凭证的自动生成问题。  相似文献   

4.
有效市场假设,就是指根据我国现实的社会、经济状况,对会计核算的外部市场环境所作的健全、公平、有效的判断,并以此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条件,它包括物资市场和资金市场二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庞毅 《财会月刊》2006,(2):67-68
国有企业全面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后,会计核算工作遇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如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由原来的四项增加到了八项。这不仅增加了会计核算的工作量,而且增加了会计职业判断的难度。本文试对固定资产减值与折旧的异同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会计实践工作中如何有效应用职业判断,降低企业决策风险,保证判断的正确性,避免判断不恰当给企业相关各方造成风险,是对每个合格的会计人员提出的更高要求。文章针对会计实务中经常涉及到的职业判断的交易或事项.从会计核算到财务管理,对不确定事项的会计估计、会计政策判断以及风险的预测、计量和控制上,阐述了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7.
刍议会计职业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职业判断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越来越成为衡量其业务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本文拟探讨和分析会计职业判断的有关问题。一、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要特点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依据现有的财务会计法规和自身经验,在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有关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所作的选择、认定和判断。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客观性。会计职业判断的存在实际上是会计核算制度的“缺陷”引起的,即会计核算制度有时不能提供…  相似文献   

8.
或有事项是在会计核算中经常面临的一些不确定因素,需要会计人员做出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会计核算方式也经历了重大而快速的变革,传统的手工记账进步为会计核算电算化,而后又向财务信息化方向发展,财务信息化成为企业信息化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财务软件亦随之向更智能化的管理型软件迈进。  相似文献   

10.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新旧制度关于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有相同之处,但也有差别。本文就新旧制度中有关会计核算基本原则的区别谈一下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一、新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新制度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第十一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这条原则实际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过程中,应当而且必须进行专业分析和判断,留给了会计人员专业判断的空间。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体现了对经济实…  相似文献   

11.
实现经济业务与会计核算衔接的智能化,目的是要把经济业务自动地编制为会计记账凭证,是会计信息化融入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可以彻底实现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与经营管理信息系统的无缝连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自2001年1月起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制度》,充分体现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从形式上,谨慎性原则的内容更加丰富,运用范围更加广泛。从实质上,增强了“实质重于形式”的核算原则,要求企业一方面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依据企业面临的商业环境,增强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的专业判断,对会计交易或事项做出谨慎性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一、重要性原则的含义 成本效益原则是一条普遍适用的原则,重要性原则就是成本效益原则在会计核算领域中的体现。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了会计核算必须遵循的一般原则,重要性原则就是其中的一条。所谓重要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予以处理,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披露;  相似文献   

14.
一、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体现 (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会计职业判断 1.谨慎性与可比性。企业的经营活动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在会计核算工作中,要求企业坚持谨慎性做出职业判断,估计各种风险和损失。而可比性要求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在具体的会计业务中究竟选用哪个要求,需要会计人员做出合理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刘生明 《财会通讯》2005,(12):46-46
日前,一些企业在判断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时,把税法规定与会计核算相混淆,使得企业财务报表不能客观、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根本动力,四十年的风雨历程,让我国具有了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快速发展后,我国经济将长期处于新常态,新模式、新业态、新趋势对会计核算工作有着更高要求,尤其是在科技创新发展下,智能会计将成为未来会计发展的主流趋势,会计核算也将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因此,论文在新常态下企业会计核算内涵简述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会计核算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规范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一、会计集中核算对审计的影响 1.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时真实性、合规性审计产生的影响。审计主要是通过对有关部门、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规性、效益性的审计.从而实现其监督的目的。在实现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的一些违反财经法纪的事项为了达到在会计核算中心顺利审核过关并报账的目的.往往会想方设法完备有关的手续.而会计核算中心审核报账后.很快使这种经济事项的会计核算处理融入了繁多的会计核算业务之中.为真实性、合规性审计增加了难度。此外,会计核算中心的审核.因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客观上增加了审计对其审核的信赖.容易产生认同感.从而也会影响到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真实、合规的专业判断的准确性。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会导致审计风险加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提高编制记账凭证的效率和正确性出发,引入了记账凭证制作专家系统。它能根据经济业务数据智能化地生成记账凭证,解决财务业务一体化会计核算模式下记账凭证的自动生成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2015年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了新一轮的制造业创新发展要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这为我们在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会计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机遇。本文概述了会计核算方式的历史变革,提出了在《中国制造2025》环境下,结合智能工厂建设,会计智能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重要性原则在新会计制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重要性原则的意义 成本一效益原则是一条普遍适用的原则,重要性原则就是成本一效益原则在会计核算领域中的体现。所谓重要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予以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的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导致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则可适当简化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