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农业产业大国,农业作为我国经济的基础产业,围绕"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生活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式农村经济模式已被淘汰,显然,快速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立足我国农村基本实情,对我国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式进行重点分析,最终提出了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为基础,从而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快速转变。  相似文献   

2.
武俞辰  邓锐 《现代商业》2011,(3):130+129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提高西部经济社会素质和效益,改变西部农村落后现状,推进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现代化进程的根本途径。本文从西部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其加速转变增长方式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关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主要靠增加投入、上新项目,偏重追求规模、数量和发展速度,忽视提高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生产力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农村经济增长质量,走出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发展农村经济的路子.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当前还应重视和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现在无论哪一个领域,要想获得经济增长,就必须应用信息化技术,农业产业领域的经济增长自然也是如此。虽然信息化技术还未完全渗透到我国农业经济产业领域中,但是却是未来农业经济增长最不能获取的要素。本文主要通过对农村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的介绍,探讨了农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升的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性增长,为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中关于农业方面强调全省“必须坚持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坚定不移地‘大办农业,办大农业’,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全面振兴农村经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定天下的产业,也是湖北的优势所在,。因此,必须加强农业,全面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坚持解放思想,正确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面积占全国总面积90%以上,12亿人口,就有9亿农民,由此可见,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是社会政治安定的基础。历史经验值得注意,1959—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农业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从而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受  相似文献   

6.
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认为,现代农业就是通过高投入实现高产出的农业形态,实现农产品数量多、质量好,农民收入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好四大目标。正如中央一号文件所强调的,“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王迥澜 《商场现代化》2008,(10):338-33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十七大报告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种改动内涵发生重大变化,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又一次飞跃,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迴澜 《江苏商论》2008,(5):147-14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十七大报告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种改动内涵发生重大变化,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又一次飞跃,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首先分析了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原因,指出了我国的经济增长是外延式粗放型增长方式,针对此问题,从科学发展观、经济结构升级、发展循环经济和进行体制和机制的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进行转变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农业做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却存在很多问题,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对农业的增长方式进行转变.影响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仅从经济体制、政府行为、信息化建设和农业科技人才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采用工业化中期阶段为起点1995-2015年全国农村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统计性描述和计量分析方法,基于农业投入要素结构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视角,本文研究农村人口转型对二元经济结构收敛的影响、作用路径及其变化趋势。研究发现:从高生育率的数量偏好到高人力资本投资率的质量偏好为特征的农村人口转型对二元经济结构收敛具有显著作用。刘-费-拉模型仅指出了二元经济结构收敛的必要条件,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收敛应以农村人口转型为充分条件,在农村人口生育率下降的同时通过不断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促使农业部门从"马尔萨斯稳态"转变为持续增长稳态,进而达到二元经济结构的一元化转变。  相似文献   

12.
一、把握推进两个转变的有利时机 新时期农村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包含着全面而深刻的内容。经济体制转轨,就是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农村经济运行机制,确立以市场为依据的农村资源配置方式,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农业调控体系与政府行为;增长方式转型,就是要通过市场导向、科技驱动、规模发展、产业一体化经营等途径,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的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投入产出率,积极发展高产、优质、低耗、高效农业。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个传统上的农业国家,人力资源分布始终以农村为主,农村人力资源数量丰富,但总体质量低。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历史时期,开发、利用和配置好我国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关系着我国农村经济能否快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能否优化,农业增长方式能否顺利实现转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最主要的问题是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发掘潜在的人力资源,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和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徐琪 《市场周刊》2009,(12):50-53
发展循环农业是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江苏循环农业发展的不同地域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江苏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贸导刊》2007,(9):32-32
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沈阳市委、市政府努力推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调整经济结构成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的两大主要特征,尤其是经济增长由传统过度依赖要素投入引领经济发展的模式,在新时期暴露出极大的弊端。中西部地区作为我国资源丰富的地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中一直将资源、能源开发利用作为推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手段。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合理开发利用经济要素,促进地区经济长久稳定发展,将是新常态下中西部地区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这一指导方针,积极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努力提高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 一、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既是农业自然资源条件和农业增长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实现新时期农业发展目标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是实现“九五”计划和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家繁荣和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因此政府对农业发展的支持非常必要。"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以至今后较长时期内的社会热点问题,文章从政府对农业的公共支出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和评价,从多方面对公共支出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构造公共支出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模型,分析两者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效果。结论显示,我国应加大对农村经济的公共支出,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有关政府对农业支持的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19.
<正>综改区的建设是一个产业重新布局,科学技术进步和重振构建的过程,是一种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变和新一轮产业升级、调整和转移。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实践表明,创新、技术进步、知识积累等这些要素可以在增长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综改区建设要实现转型,不仅是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是改变经济增长的驱动要素,从资源依赖转向创新驱动,从外源性增长向内生性增长的转变。本文对综改区建设与内生性增长的关系,障碍和发展趋势进行  相似文献   

20.
《商》2015,(3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因此,国家一直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大对"三农"的关注,推进城镇化建设、建设新农村,以保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我国农村因受市场环境、地理条件、交通情况、基础建设等因素影响,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还有待提高,在农村发展高效农业对农村生产质量、生产效益和农村经济都有积极作用。高效农业的推进是实现农业市场化、标准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要求,能有效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提高我国粮食生产率,适应科学技术和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