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已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出口加工贸易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推动力。具体分析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各项指标,得到电子信息产业国际代工指数逐年递减,国际竞争力指数不断增加,出口贡献率下降,增值率提高,对GDP的贡献度明显下降但拉动度提高的结论。说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成果显著,对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方式的依赖逐步减弱,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提出提升经济效益,坚持可持续性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政府引导与支持等加快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梁威林 《大经贸》2009,(10):92-93
随着对外改革开放的扩大,我国承接了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出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某些中等技术产业,发展了“两头在外”的轻纺和机电等产业的加工贸易,扩大了出口,增强了我国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但在我国加工贸易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国的加工贸易发展需要寻找一些对策来转变方向,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和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产业的国际大分工,以鼓励和吸引外国投资为主要目的的加工贸易,凭借对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在助推国家整体经济水平与对外贸易规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根据中国海关信息网相关数据可知,自1982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在全国对外贸易进出口额中占比8.4%到1996年占比达50.6%,直至1998年达到顶峰时占比53.4%,加工贸易在不足20年的时间内不仅实现了在我国贸易总量中一半规模的占据,更是带来了中国对外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和整体经济水平的显著上升。但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开启,对于科技与创新的重视使得原本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加工贸易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弱。2012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在对外贸易额中的占比下降至34.8%,2015年虽略有上升达到35%,但却依然远低于一般贸易出口在外贸出口总额中53.5%的占比规模。一般贸易出口增长态势的持续维持使其成为了新的拉动出口的主要力量,加工贸易昔日“半壁江山”的辉煌已不在。正视当前国际经济背景,主动抓住产业升级的契机,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加工贸易的逆“自我选择”效应及税收优惠政策扭曲资源配置可能阻碍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提升;但是随工业化阶段的演进,加工贸易通过多条途径促进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提升,进而部分抵消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负向作用,即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影响可能发生非线性变化。文章利用我国1981~2017年数据并构建阈值协整模型检验发现: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具有负向作用;随工业化阶段演进即第二产业产值与第三产业之比低于某一数值时,加工贸易的负向作用减弱;采用不同方法测度部分变量,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均存在非线性效应,实证检验结果是稳健的。上述研究表明,随着工业化阶段演进,加工贸易发展的专业化分工效应、规模经济效应等不断凸显,促进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提升,减弱了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国际分工的舞台上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鉴于国内劳动和资源的比较优势,我国逐步发展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加工贸易产业,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持续快速发展。但是,繁荣之下,中国的加工贸易却面临着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外资依存度过高和贸易核心竞争力薄弱等问题。在后经济危机时代,中国的加工贸易究竟该如何抉择?本文对中国加工贸易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该贸易领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与转型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加工贸易发展迅速,但有相当部分集中在东部沿海省份和直辖市,造成中国加工贸易在东部的急剧倾斜。通过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得出东部加工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出口对其经济增长则几乎没有影响。最后分析中国东中西部加工贸易现状,并讨论东中西部如何根据其比较优势进行自我定位,更好的参与国际分工。  相似文献   

7.
国际和我国沿海的发展实践证明,加工贸易是推动区域工业化和外贸进出口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在东部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背景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加工贸易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文章结合北部湾经济区加工贸易现状进行优势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8.
出口贸易引擎作用衰减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出口贸易是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我国,出口贸易的引擎作用确实发挥了作用,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强,终究会制约出口贸易引擎作用的发挥。为了保持出口贸易的强有力的增长,继续发挥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强有力的带动作用,提高机电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关键。只有对机电产业进行技术革新与技术改造,才能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必须加快国内的技术外溢,使先进技术在国内迅速广泛传播,提高整个机电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加工贸易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连续多年实现高速增长,在经济增长的推动因素中,加工贸易不可忽视。但近年随着我国产业格局的变化,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工贸易逐渐凸显出一些问题。如何解决加工贸易目前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立足于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列举主要问题并试图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山东加工贸易增值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红霞 《商业时代》2008,(10):103-104
不断推动加工贸易延长价值链、提高增值比率是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课题.全球价值链中的山东省加工贸易应该努力占据加工贸易增值的重要环节、促进配套产业群发展并扩大国内采购、提高加工贸易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加工贸易海外营销与培育国际知名品牌,并通过产业价值的增值来提升其竞争力进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后续影响,使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内重新盛行,给我国对外经济带来了不利影响和重大挑战。目前,国际投资环境优良,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政府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和条件,我国已经发展了一批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为我国实施以投资替代贸易的战略提供了坚实后盾,以投资替代贸易对我国一些有竞争力的企业来说,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为更好地实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需要综合考虑投资的产业选择、区位选择和主体选择。政府应更好地引导企业制定相关投资战略,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制度支持、资金支持及人才支持;各企业应根据所投资地区的地理及文化特点,考虑所在产业的优势及劣势,利用自身竞争力实施对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加工贸易企业生产控制模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加工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80年代加工贸易产生开始,理论界就对是否要进行加工贸易进行了争论。2000年来,随着外国直接投资(FDI)以加工贸易方式的进入,理论界开始讨论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等问题,同时讨论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控制模式。本文在对加工贸易企业生产控制模式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就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对外开放与我国特殊经济区的发展——以保税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税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对于发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商投资和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保税区长期固定的出口导向,使得区内企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限制了保税区内产业升级与创新能力提升。我国应加快保税区产业结构升级,逐步减少区内加工行业;立足保税区的政策优势,打造物流配送中心;加快吸引高新技术企业,促进保税区内高新产业集群形成。  相似文献   

14.
苏明华 《江苏商论》2020,(2):54-57,61
本文基于误差修正模型(ECM),从中国的消费、内资固定资产投资、成本、贸易多元化角度等,分析中国的FDI问题。研究表明,中国的消费对FDI产生需求拉动,内资固定资产投资对FDI具有明显挤出效应,成本增长会抑制国内FDI增长,合理的贸易多元化战略能显著促进FDI增长。由此可见,近年来中国的FDI增长放慢不但是中国的消费增速下降和生产成本上升影响的结果,更是中国内资固定资产投资持续扩张提高了内资企业竞争力产生影响的一个阶段性趋势。  相似文献   

15.
周锐 《价格月刊》2020,(2):38-44
作为东亚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中日韩三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日本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水平是中日韩三国中最强的,其次是中国,最后是韩国。中国具有竞争力的行业主要是建筑、电信、计算机和信息以及其他商业服务,韩国具有竞争力的行业主要是旅游和建筑服务,日本具有竞争力的行业主要是运输、建筑、专业权利和特许服务以及政府服务。进一步对中日韩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外商直接投资、货物贸易出口额和服务贸易开放水平与中日韩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服务贸易开放度水平对中日韩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的影响最大,外商直接投资对中日韩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中印双边贸易结合度、相似度、互补性的基础上,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中国对印度的进口和出口效率,以及中印双边的贸易潜力,提出了中印贸易合作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中印双边贸易额稳步增加,但印度对华出口增长乏力,中方贸易顺差逐年扩大;中印两国贸易关系紧密,贸易产品互补性较强,且在两国主要出口市场的竞争性较弱;中国对印度的出口效率小于进口效率,出口和进口贸易潜力最大值分别为794亿美元、177亿美元;互相削减关税增加了两国的总经济效应,且印度的收益大于中国;印度加入上合组织促进了其与中国的贸易增长。建议中国扩大对印度的投资,增加从印度进口,积极推动RCEP尽快达成协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快速、健康发展,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越来越强,但与世界旅游强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本文对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旅行社数量对提高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有促进作用;旅游交通对中国旅游出口收入有显著影响,其影响力要大于旅游产业组织的影响;中国的旅游人力资源状况对于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的评价及其转变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贸流通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由于经济体制转型过程的复杂性,导致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文章基于对中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的统计数据分析,运用经济增长和发展理论来分析资本、劳动、技术进步等因素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综合影响,对中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做出评价,认为现阶段中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基本还处于投入推动型的粗放式发展阶段,要实现商贸流通业从粗放式向集约式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在增加物质资本投入的同时,增加人力资本的投入。通过加快流通企业的技术进步,来提高流通效率和效益。在加大技术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流通业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瑞 《江苏商论》2012,(1):96-99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服务外包产业的不断发展及其国际化,使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具有良好机遇。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不仅是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及外商投资的发展方向,也是参与国际竞争。本文就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现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主要思路,以提升产业结构与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根本原则,提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国际化经济的显著特征之一日益发展。它作为外资企业谋求经济利益的主要经济活动之一,与贸易并行的国际经济活动的一部分。以中国、巴基斯坦及日本为例,利用宏观经济数据,用计量经济模型,定量比较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贸易、人力资本等因素促进中国和巴基斯坦的经济增长,但是促进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