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社会经济关系处于和谐稳定发展状态时,社会和谐才有实现的可能。在诸多的社会经济关系中,劳动关系是一种最基本的经济关系,对社会和谐、有序发展有直接重大的影响。如今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化,涌现出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劳动合同管理不到位,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与不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力度不够,工会组织的协调作用不到位,国家对企业的指导与约束力度不够。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积极采取以下措施:认真执行劳动合同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工会组织要积极协调劳动关系;确立评选优秀企业的合理标准。  相似文献   

2.
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从代价论视角,应遵循以下原则:树立科学的代价观;代价的付出要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合理利益和目标价值;确立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模式;代价支付的价值取向是低代价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民主法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主法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是促使社会和谐运行的最有效机制。构建和谐社会首先需要建立健全民主法治。民主法治能增进社会的诚信友爱,激发社会的发展活力,也可以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尽可能降低社会转型的成本与代价,从而为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健康、稳定、协调发展创造一种基本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4.
试论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法律制度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全方位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法治各个领域。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过程来看,在渐进式改革存在的双执制下。经济法律制度在创制过程中,在自身属性上,在运行过程中以及在社会组织功能上均存在局限性。经济法既然为“经济”之法。则理应体现它的“经济性”,以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为出发点,以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作为经济法表现形式的经济法律稍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完善的经济法律制度模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经济法律制度模式与经济发展模式匹配,才能鲜明地展现社会主义经济法的功能与经济法律制度的和谐保障价值。  相似文献   

5.
外商投资企业审批制度是我国外资准人的主要手段,从审批制开始实施至今,为我国有效吸引利用外资提供保障,也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帮助。但是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外商投资企业审批制度需要随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完善,笔者通过对外商投资企业审批制度的探讨,分析外资准入发展中的症结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我国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6.
中国已进入转型的关键时期,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运用科学发展观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制度。财政政策既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政府运用公共资源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物质保障的重要手段。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既包括财政制度自身的健全,又包括财政对经济调控作用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邵怡红 《现代经济》2009,8(2):137-137,140
工资集体协商谈判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企业中创造条件,努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谈判制度,有利于保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形成企业分配的约束机制,促进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8.
论道德行为对社会交易成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经济和道德的一般理论,对人的道德行为进行探究.即经济主体或道德行为者在进行道德行为时,总要支出一定的成本和代价,并对这一支出成本进行权衡和收益分析.道德是有成本的,理性的经济人付出的道德成本是长期获得最大收益的保障.而普通的道德行为者付出道德成本或代价,却给社会带来正的道德收益.对那些败德行为者,则通过制度建设和安排,对其败德行为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惩处,以弘扬道德正气.  相似文献   

9.
实行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坚持和完善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制度可以从根本上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农民的经济、政治发展权益,可以有效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企业是社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谐企业构建的核心问题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促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是通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保证企业组织内部的生产要素能够统一协调运作,保障职工的生命、健康、接受教育、全面发展的权益,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发挥企业组织的最大效能。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的内涵什么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国外学者将其表述为3P,即企业是以人为主体组成的(of the people),企业是依靠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bythe people),企业是为人的需要而进行生产的(forthe people)。根据3P理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对人的价值、人的潜能、人的行为动机,人的需求等诸方面的全面认识,其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企业在追求自己的功利目标时,应该为本企业的员工创造全面发展的条件和空间。这不仅是对员工的一种培养、一种提高,也是对社会的一个贡献。和谐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孔子的“和为贵”到墨子的“兼相爱”,都体现了人们对和谐的向往。“和”用于修身,体现和为贵;用于治国,就是政通人...  相似文献   

11.
对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在制度层面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念为理论基础,它的本质是一种物质闭环型的生态经济。在制度经济学层面上,循环经济又可看作是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和经济运行方式。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循环经济又是保障经济和社会和谐运行的重要手段,需要在制度上和管理上进行保障和支持。  相似文献   

12.
以家庭为生产单元的自给自足的中国农业经济背景决定了儒家经济思想偏重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出厚重的人文性。工商文明的背景决定了西方经济思想以物质利益为重心,探索科学、合理的机制,以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使西方经济思想呈现出科学性特征。然而,西方经济发展实践表明,科学主义及功利倾向导致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恶化。经济思想的发展趋势应当是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中国目前发展经济的思路基本是西方经济思想的照搬,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中国经济思想应顺应时代潮流,在借鉴西方文化科学性的同时,对接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人文性路径,以使中国社会健康、良性、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都是企业正常经营管理所必须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跨越腾飞的基础,企业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稳定、规范、持续、高效的保障,两者之间存在辨证统一的关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制度落实,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的关系,体现人本思想,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必要条件。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车辆安全管理是车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保障能力和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各级领导不可忽视的重要管理内容。作为企业,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各类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和企业的和谐发展,在企业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造就高素质驾驶员队伍、建立健全各类安全制度等方面阐述了车辆安全管理的措施,以确保企业车辆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相对于城市居民而言,受到了差别对待。这成了城市社会不和谐的音符,导致了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许多领域呈现诸多的不和谐现象,给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和代价,尤其是危害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这些差别对待的产生是根源于传统的户籍制度所带来的社会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文章提出从体制着手建立全面、有效地平等保护农民工各项权益的制度体系,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市场失灵与治理失效致使工业污染日趋泛滥,工业污染严重危害人的生命健康,违背了代价合理性原则。工业污染的治理需要树立正确的代价观,鼓励企业绿色生产,健全长效、全面的环保监管机制,保障公民在环保事务中有效参与。  相似文献   

17.
劳动者作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在社会经济运行中主体地位的确立和保障,是社会经济顺利发展的基本动力。我们应把它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的层次来加以认识,并给以相当的制度保障,使之得到切实的经济实现。以此为前提来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并推进我国企业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以其清洁生产和资源节约的特征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模式。循环经济的特点要求必然以制度作为重要保障。目前,建立循环经济制度中企业内部制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节约制度成本,而且也可以运用市场机制调动企业建立循环经济的积极性,企业并购方式是实现外部制度内部化、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制度优势建立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而国家政策引导、税收优惠及财政补贴可以促进这种并购行为的进行。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取代了传统发展观这一高代价发展观,是一种低代价的发展观。实现社会的低代价发展,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尽量减少社会发展中人为失误付出的代价。广西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抑制生命代价、生态环境代价、贫富差距代价、精神文明代价,构建经济发展至上性与代价抑制性相统一的低代价发展模式,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广西。  相似文献   

20.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出发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是保障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制度保证。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可通过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结合,充分衡量企业对员工、消费者、债权人、供应商、政府、社区、环境资源、竞争者、股东等利益相关者应履行的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