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基于商业类国企运营治理过程中政府股东、社会股东对商业类国企高管的双委托代理关系,及政府股东与社会股东在经济效益创造、社会福利创造与政策性义务承担的异质性诉求,本文构建了异质委托情境下的商业类国企三边治理模型。通过将政府股东的解聘补偿机制引入到模型设计,探讨各利益主体的行为选择。研究发现:政府股东解聘倾向对三边治理结构具有双重影响。随着政府股东解聘倾向的增加,政府股东在经济效益创造上的努力投入先上升后下降,并抑制了商业类国企高管、社会股东努力投入水平及政府股东社会福利创造上的努力投入;解聘补偿机制的引入可以有效规制各方不道德行为;商业类国企高管承担政策性义务一定损害其他参与方利益的说法不成立,随着其经济努力投入的增加,其他各参与方利益由损转益。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混合所有制公司的股权结构为研究对象,在博弈框架下对混合所有制公司股权结构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大股东之间的共谋与联盟是各相关利益主体博弈过程的均衡结果,通过联盟方式从本质上抑制其他大股东的控制权谋求私欲,同时在一定意义上保护了其他股东利益,在完善公司治理机制,防止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的国有资产流失,保障混合所有制各利益主体的权力与权益时,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定向增发可分为四种类型:融资型定向增发、资产注入型定向增发、并购型定向增发与战略投资型定向增发。本文以资本市场中融资型定向增发案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ABC公司大股东双向定向增发行为明显存在着维持控制权利益、获取股权价值增值以及进行股权质押的利益动机,侵害了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相关法规还要在锁定期种类、锁定期限、定价基准日及增发定价等方面进行完善,以利于强化发行及二级市场上的监管。  相似文献   

4.
袁晓峰 《北方经贸》2013,(12):115-116
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研究的主流观点将公司治理定义为:“保护和提升公司股东价值的一套控制体制”.这一领域主要侧重于对公司董事会及其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的结构与职能的研究,并且认为在公司治理中有着重要作用的审计也应为“保护和提升公司股东价值”这一目标服务.而社会与环境方面的批判学者却将精力放在了为广大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及如何加强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研究上.笔者认为,为了广大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大众的利益,应该加强审计的职能作用,给审计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5.
审慎判断CE0必须撤换的标准有三:其一,CE0在重大利益方面侵害股东权益,不作为也是侵害。其二,CE0与股东在公司战略上存在根本性分歧。其三,CE0没有能力按股东要求把企业带到预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都不适合做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目标。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目标应当是经济效益最优化:它既能更好地满足所有者利益上的要求,又能真正满足员工、经营者、债权人、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利益上的要求。符合中央精神和中国国情,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7.
在政府普遍作为我国国有企业最终控制人的情况下,控制股东与经理人的委托代理关系很可能遭遇变革。政府作为最终控制人要从国企经营成果当中获取收益,该收益将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企业控制股东与经理人损失,因此控制股东与经理人会竭尽所能减少此收益。本文采用混合策略的博弈模型分析最终控制人与控制股东及经理人采取合作或监管战略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华北制药和电广传媒为例,对比分析了政府股东主导下的“以股抵债”方案及其实施对上市公司各相关利益人的影响。我们发现,虽然两个方案存在一定差异,但是由于作为控股股东的政府在制定方案时的角色定位矛盾,因以不能损及政府股东的利益为基本前提,导致两公司“以股抵债”方案均只能暂时缓解而不能根本上解决大股东欠款问题,同时却为控股股东获取控制权收益提供了机会,强化了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因此,为了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股东必须科学定位自己的角色,在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做出一个选择,或者通过建立一个良好的法律机制对政府股东的行为加以约束和规范。  相似文献   

9.
吴丽芳 《北方经贸》2014,(12):194-195
债权人和股东是企业资金的主要提供者,是企业关键的利益相关者。由于债权人和股东在收益分配和风险承担上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债权人和股东之间存在明显的利益冲突。平衡债权人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对于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具有重要的意义。债权人和股东的利益冲突直接影响到企业战略的选择,因此,企业战略选择时应该审慎平衡债权人和股东的利益冲突,保护债权人和股东双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荣炜 《商业研究》2006,(16):176-177
不同投资主体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以公司章程为纽带构成企业共生体,股东之间可能形成的共生模式完全对应,债转股企业股东之间共生关系存在共生单元的结合基础不牢、企业共生环境改善不到位等问题,解决问题需要地方政府履行承诺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微观共生环境。国家有关部门尽快明确正向引导转股企业股东朝着互利互惠的共生行为模式发展的政策。各共生单元从促进企业共生体发展的根本目标出发共谋企业利益相关者多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以2001年至2010年期间的A股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检验不同产权性质的上市银行支付给审计师的经济利益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银行支付给审计师的经济利益越大,与非政府控制的上市银行相比较,政府控制的上市银行的盈余管理水平更高;审计师为非政府控制的上市银行提供业务情形中,审计质量并未随着客户支付的经济利益的增加而降低,在为政府控制的上市银行提供业务情形中,过高的经济利益促使审计师默许客户的盈余管理行为,导致审计质量遭受损害,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并非在所有情况下,审计质量都会随着经济利益的增加而受损。  相似文献   

12.
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考察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多元化经营对利益相关者利益具有显著影响,多元化经营程度与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显著负相关,多元化程度越高政府、员工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越低。多元化经营不仅降低了企业价值、损害了股东的利益,还损害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现行产权制度下,政府、银行及借款企业的行为,认为城市商业银行现行的产权制度已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此,有必要吸收民间资本和外资,使城市商业银行产权结构分散化,这样,银行股东的利益保护程度会得到提高,银行业资源的配置效率也会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公司制企业已成为社会经济主体的主要类型,个人出资兴办企业更是成为了时代的潮流,但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短板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被投资企业因资金短缺向自然人股东进行融资已成为常态。我们习惯于从公司的角度进行融资决策分析,但对自然人股东的投资决策分析却显得薄弱。而且,公司与个人的税务筹划内容不同,研究的具体内容必然存在差异。本文以自然人股东的利益为着眼点,通过分析企业向自然人股东及银行进行借款的多种情况,为自然人股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企业其实是各种不同利益集团的融合体,所以它涉及的利益相关者范围比较广泛,既包括政府、职工、银行、股东等关键利益相关者,也包括周围居民等非关键利益相关者。不论哪类利益相关者,其利益都受企业经营的影响,并能通过特定手段影响企业经营,所以,企业必须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相似文献   

16.
EVA管理系统是由思腾思特咨询管理公司提出的,旨在通过EVA业绩评价指标和激励薪酬方案,体现管理人员的业绩和企业真实价值的变动,使管理者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相一致,从而约束与激励管理者,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以EVA为基础的管理薪酬体系,目标奖金上不封顶,并设置“红利银行”账户,超额奖金递延发放,使得管理者能更加关注企业的长期利益,并给予管理者最大限度的激励。然而,作为一种新的业绩评价和管理控制系统,EVA下管理薪酬体系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7.
近代浙江地方银行与政府之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近代众多官办地方银行显著不同的是,浙江地方银行在其历史上发挥了独特的积极作用,而这种作用的产生与浙江地方银行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本文认为,浙江地方银行与政府(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业务上的管理与被管理以及经营中的利益关系三个层面。总体来看,相互间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并对地方经济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双方也存在着种种体制和利益上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8.
公司制企业中股东和管理层之间是法律上的委托代理关系。管理层作为受托人,对股东负有诚信义务,在进行相关决策时,应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不得为自身利益而侵害股东利益。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股权分裂,国有股股东处于虚设地位。国有企业管理层在其收购中侵害股东利益的现象很普遍,这实际上是收购中的非伦理行为,直接导致了国有资产流失和国有企业的价值毁灭。本文试图对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中非伦理行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由于股权分置这一历史原因.导致了各类股东的利益分离,具体表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国有股与控股股东利益的分离。二是非流通股与流通股股东利益的分离。股东利益的这种分离必然导致他们预期发生变异.行为产生扭曲.并导致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中突和利益伤害。因此我们认为.中国上市公司要进入健康的发展轨道.必须解决股权分置这一深层次的制度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各参与主体之间形成内在的平衡关系。在维持这种平衡机制的基础上解决各方利益冲突,平等合作,互惠共赢,才能使这个体系健康发展并达到效用最大化。本文以中小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相关利益主体间关系。其中相关利益主体有:银行、中小企业、政策性担保公司。所以本文重点分析担保公司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与银行、银行与担保公司及担保公司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