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国内外有关审计师变更与审计质量的经验文献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回顾。总的看来,已有的文献主要从审计师变更与审计意见购买、审计任期与盈余质量以及审计师变更与盈余质量三个方面来考察审计师变更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但并未取得一致性的研究结论。本文在对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多维度计量盈余质量和结合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两个方面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会计研究》2013,(11)
当审计师因受监管部门处罚而致声誉受损时,公司变更\"污点\"审计师表明其对高质量审计服务存在较大需求。本文利用2002-2010年间被中国证监会处罚的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上市公司客户数据,从代理冲突和董事会质量的角度,考察相关因素对上市公司变更其声誉受损审计师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就代理冲突变量而言,当原审计师受到处罚后,股权集中度与审计师变更之间呈显著正向关系,而财务杠杆及管理层是否持股与审计师变更之间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关系;就董事会质量而言,董事会的规模、独立性和勤勉性与\"污点\"审计师变更之间均未表现出显著关联,仅是否同时设立四个专门委员会与\"污点\"审计师变更之间呈显著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察战略差异度是否影响企业聘请高质量外部审计师的概率.研究发现:(1)战略差异度与高质量审计师的聘用显著正相关;(2)在代理冲突严重的公司中,战略差异度对高质量审计师聘用的影响更加显著;(3)经营风险和管理者自由裁量权所导致的代理冲突在战略差异度和高质量审计师聘用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4)高质量审计师可以显著抑制战略差异度较大公司的盈余管理和大股东掏空行为,并降低其权益资本成本.本研究丰富了战略差异的经济后果以及审计师选择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战略如何影响企业决策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察战略差异度是否影响企业聘请高质量外部审计师的概率.研究发现:(1)战略差异度与高质量审计师的聘用显著正相关;(2)在代理冲突严重的公司中,战略差异度对高质量审计师聘用的影响更加显著;(3)经营风险和管理者自由裁量权所导致的代理冲突在战略差异度和高质量审计师聘用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4)高质量审计师可以显著抑制战略差异度较大公司的盈余管理和大股东掏空行为,并降低其权益资本成本.本研究丰富了战略差异的经济后果以及审计师选择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战略如何影响企业决策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6.
基于机制设计理论的思想和框架,建立农村金融市场上差异需求与分层供给行为选择的相关约束机制模型,分析了相关约束机制变量对农村金融供求行为选择的影响,从而提出了通过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相关机制变量,促进我国农村金融供求者的匹配性行为选择,改善农村金融市场效率,加强金融对"三农"支持力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8.
债务治理可以抑制代理成本,形成治理效应,但治理效应形成可观测的治理绩效以及最终形成可观测的债务综合绩效取决于治理效应传递机制是否有效.经过对湖南上市公司2003~2006年共152个观测值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湖南上市公司负债程度与债务治理效应(代理成本的抑制作用)之间呈倒U型相关,与债务治理绩效无显著相关,而与债务综合绩效呈U型相关.这一结果表明湖南上市公司债务治理效应传递机制有效性不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沪深A股市场2015-2019年上市公司数据,探究了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股权集中度以及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与审计质量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股权集中度对两者的关系起到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在机制研究中引入第二类代理成本,研究表明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与第二类代理成本显著负相关,第二类代理成本与审计质量显著负相关,第二类代理成本为二者关系的中介机制。异质性研究中,先后按照市场行情、企业性质、高管持股情况、两职合一进行分组,结果表明当处于熊市、企业性质为非国有、高管持股比例越低、非两职合一时非控股大股东对审计质量的治理效果更突出。本文拓展了非控股大股东治理效应的研究视角,并对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提高审计质量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11.
随着学术界对成本习性认识的不断加深,成本粘性已成为管理会计研究领域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理解成本粘性有助于企业成本管理、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以及投资者决策等.本文围绕目前国外与成本粘性理论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就成本粘性的存在性、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对现有研究进行了评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汤云鹏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4,(4):29-34
税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除有形的经济负担之外,还会产生无形的负担,即税收的课征会影响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决策。本文通过介绍税收福利成本概念,税收福利成本计量模型的介绍以及对税收福利成本实证研究的回顾三个角度对文献进行整理与评述,并进一步提出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内部审计在高校的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内部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的生命线.内部审计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校内部审计效用的发挥.因而加强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提高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关键.文章首先对国内外关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文献进行了回顾,之后系统性的综述了针对高校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文献,进行总结并指出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We examine the impact of audit firm versus partner rotation on non-professional investors’ independence-related perceptions, extending prior research on auditor rotation and independence in fact. Arguments for mandatory audit firm rotation continue to be made by regulators and investor groups based, in part, on the idea that firm rotation will incrementally strengthen independence in appearance relative to audit partner rotation. We report the results of two experiments. The first examines 5-year audit firm versus partner rotation under relatively weak or strong audit committees. We fin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eliefs about how much of an income reducing audit difference management will record, or in beliefs about auditor independence, between the two auditor rotation conditions. On the other hand, we find that non-professional investors do believe more of the audit difference will be recorded, and the auditors will be more independent, under a strong audit committee than a relatively weak audit committee. The second experiment provides further evidence on audit firm versus partner rotation by examining a setting involving a 26-year audit firm–client relationship. Again,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auditor rotation conditions were found.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compared to audit partner rotation, audit firm rotation does not strengthen independence in appearance among non-professional investors and that non-professional investors recognize the value of strong audit committees. 相似文献
15.
The Securities Act of 1933 governs the going public process and the accompanying registration statement submissions to the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SEC). The Jumpstart Our Business Start-ups (JOBS) Act of 2012 created several accommodations under the SEC securities laws for a new group of companies referred to as “emerging growth companies” (EGCs). We examine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auditor effort,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PO) offer prices, and investors’ perceptions of the registrants’ intrinsic value (underpricing) and EGCs’ registration statements utilizing accommodations to reduce financial state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ur finding that auditor effort is reduced suggests that the potential for increased auditor risk for EGCs future financial statements could be higher because of issues related to financial statements not included in the registration statements. We also find a negative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EGC filing and IPO offer prices (underpricing). Our results suggest potential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associated with EGCs and that auditor effort might not be sufficient to reduce the possibility of future financial statement failures. 相似文献
16.
当前”大力创建自主知名品牌”已成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目标之一,研究品牌声誉理论迫在眉睫。本文认为,审计师声誉机制是社会公众及利益相关者对审计师努力建立声誉、利用声誉获取溢价、毁损声誉以获得利润及付出艰辛重获声誉活动的整体认知与反馈。审计师声誉机制包括形成机制、作用机制、毁损机制与修复机制,这四种机制均有各自的特征,并在时间维度的动态过程中体现出长期博弈、价值波动与不规则运动三种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7.
Despite the stated importance of the audit review process in auditing standards and textbooks, research on the process itself is limited. This study provides evidence on the nature and purpose of the review process by examining the actual review notes prepared by managers of a Big-6 accounting firm. A sample of twenty-eight audit engagements resulting in 3,008 separate review notes was examine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quality control aspects appear to be the main focus of the review process. Review notes sometimes indicated the need to gather further information and/or undertake additional testing, and provided direct as well as indirect advice on the audit approach to subordinates. Few surprises resulted from the review process, and the review notes and approaches varied among managers. 相似文献
18.
大股东资金占用与审计师的监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审计师对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行为的监督作用。通过对1997年到2002年间的上市公司进行分析,我们发现随着大股东资金占用程度的加大,审计师更加倾向于出示非标准意见。在大股东占用资金最多的10%的公司年度中,审计师出示非标准意见的概率高达近50%。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审计师意见的变量以后,大股东资金占用程度仍然是决定审计意见的一个非常显著的因素。这说明我国的审计师对中国资本市场出现的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将其反映到审计师意见中去。我们进一步的分析发现: (1)被审计师出具了非标准意见的公司,其大股东占用资金反而更加持续。这说明审计师意见对公司的监督意义不大,公司并没有因为审计师的意见而减轻占用程度。(2)被审计师出具了非标准意见的公司,其大股东占用对未来的股票收益的负影响与其他公司并没有区别。这说明投资者对审计师的意见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的研究结果说明,审计师对大股东盘剥中小股东的现象进行了监督、对大股东资金占用严重的公司出示了更多的非标准意见,然而这些非标准意见并没有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一方面公司的治理并没有改善,另一方面投资者也没有因审计师的意见而避免更多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研究上市公司采取多元化战略后对公司代理成本及公司业绩的影响。许多学者对目前多元化折价现象进行了解释,认为由于内部资本市场的无效率导致了多元化公司的资源配置没有发挥着理论上应该具备的优势;很多学者从代理问题出发来解释多元化折价现象,但是针对代理成本与多元化程度的关系做实证检验就很少。验证多元化是否真的提高了代理成本,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点来展开研究的。结论为代理成本与多元化程度成正比,公司业绩与多元化程度成反比。 相似文献
20.
审计师变更的经济后果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2002—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审计师变更的经济后果。以公司市场价值与其财务盈利的相关系数(简称为盈利可信度)作为审计师变更的经济后果的替代变量,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审计师变更总体上降低了上市公司的盈利可信度;变更前一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或者处于财务困境的公司,发生审计师变更使其盈利可信度下降的程度更大;出于对审计服务级差需求的审计师变更,无论是升级变更还是降级变更公司的盈利可信度均显著高于同级变更的公司,而升级变更为声誉较好的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带来的盈利可信度的提高程度最大;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与否以及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对于审计师变更的经济后果没有显著影响,这可能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不强以及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识别不足造成的。研究结论同时还说明审计意见分歧、上市公司财务困境以及对审计服务的级差需求是我国上市公司变更审计师的主要原因。本文的研究发现有助于包括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投资者以及证券市场监管部门在内的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审计师变更现象,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