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首先介绍了涉外侵权行为之债准据法的确定原则,并主要就涉外产品质量责任准据法的确定原则展开论述,简要介绍了传统国际私法对此问题的主要原则及20世纪特别是70年代以后准据法确定原则的新发展,然后重点论述了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试论我国涉外产品责任法律制度的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涉外产品责任案件也日益增多。因涉外产品责任是一种特殊的侵权之债,国际上尤其是西方各国相继立法就其法律适用问题予以专门规定。然而纵观我国的相关立法,却可谓付之阙如。实体法并无相关规定,而冲突法领域也仅有《民法通则》第146条的规定,过于原则、简单,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我国的涉外产品责任法律制度亟待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我国《合同法》第126条对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仅作了一条(三)款规定,由于该条法律规定过于原则、笼统,因此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疏漏。笔者为此分析了该条法律规定之不足,并提出了完善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制度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密切,跨国的继承问题不断涌现,涉外继承中法律冲突的经常发生,适用不同的法律处理,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这就需要解决涉外法定继承的准据法确定问题.本文就我国涉外法定继承中准据法的确定谈谈自己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合同法》第126条对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仅作了一条(三)款规定,由于该条法律规定过于原则、笼统,因此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疏漏.笔者为此分析了该条法律规定之不足,并提出了完善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制度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际私法中,准据法的确认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其不只涉及当事人的国籍问题,而且还需要考虑冲突规范的识别和确定,对于最终之审判结果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涉外不动产合同纠纷中,尤其是在最密切联系原则下,如何确认管辖法院和法律适用更加成为一个重要且复杂的课题。陈甲与林丙的涉外合同纠纷案涉及国籍的确认、管辖法院的选择、涉外合同纠纷、涉外继承等国际私法问题,正是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7.
论特征性履行说的局限性与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特征性履行说贯彻最密切联系原则时,存在适用范围有限、确定方法不合理和准据法确定不当的弊端。我国合同法律适用的立法也采用了最密切联系原则,但由于规定过于原则以及我国部分法官素质较低、经验不足,往往导致司法实践中法律适用困难。为合理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就需要从立法和司法等方面完善现有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8.
民法学界对侵权归责原则之“责”理解不一,其实质是对“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两个民法概念以及物权保护方法与债权保护方法如何进行区分和理解的问题。《物权法》对民事责任形式采取了概括规定,这就导致了一些学者认为侵权归责原则之“责”除损害赔偿外尚囊括排除妨害、消除危险等责任形式。实质上,在理清有关概念和理论后,容易疏导出侵权归责原则之“责”仅与损害赔偿有关。即使在大陆法系和英关法系国家的立法规定中,侵权归责原则之“责”也仅与损害赔偿关联。而非其他。  相似文献   

9.
在具有涉外因素的合同问题中,一般情况下,如果当事人对合同的法律适用及争议的解决方式有约定,并且约定不违反强制性规定的,遵从其约定;没有约定的,可根据法律规定确定适用的法律。这其中,意思自治原则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意思自治原则研究的理论和司法实践来看,其内涵与外延不断深化,确定应适用法的方法更加科学,具有可操作性。从法律规定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在涉外合同中的适用,明确其效力位阶,有利于涉外合同当事人的利益保护,有利于促进跨国交往和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是确立知识产权侵权责任的关键所在。对此问题,我国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尚未达成共识。因此,还应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完善相关立法,以期更好地指导知识产权保护的司法和执法实践。本文拟就TRIPs协议中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国有关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理论和立法,探究我国知识产权侵权归责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周菊 《当代经济》2006,(24):80-82
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是确立知识产权侵权责任的关键所在.对此问题,我国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尚未达成共识.因此,还应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完善相关立法,以期更好地指导知识产权保护的司法和执法实践.本文拟就TRIPs协议中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国有关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理论和立法,探究我国知识产权侵权归责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刘丹 《时代经贸》2007,5(9Z):1-2
我国关于涉外委托设计合同法律适用的立法以“意思自治原则”为首要原则,确立了“最密切联系原则”的辅助性地位,并曾在司法解释中以特征性履行方法帮助其加以确定各种合同通常应当适用什么法律;且采用了强制规则和公共秩序的相关规定。但随着1999年《合同法》的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及其司法解释的废止,以特征性履行方法作为最密切联系原则具体化依据的内容由原本就不够完备超前的规定甚至变为了立法空白,因此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3.
周琳 《时代经贸》2011,(16):23-23
2011年4月,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正式施行,它是我国第一次通过立法来构建法律适用法的体系框架。不管从外部框架,还是内部结构,该法形成了我国法律适用法体系的独特结构,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该法的亮点之一是借鉴当今国外的先进立法经验,让最密切联系原则占有一席之地。[1]其第2条第2款规定:“本法或者其他法律对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没有规定的,适用与该涉外民事关系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该法没有像奥地利国际私法法典那样将最密切联系原则上升为一般条款,也没有像瑞士国际私法法典那样采取例外条款的形式,而是将该原则作为一项补充性原则。其不仅出现在合同领域,以最密切联系原则为仅次于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法律适用准则,该原则还被运用于国籍的确定、有价证券的物权法律适用等。该原则备受青睐并非偶然,其蕴含着重要的法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14.
《侵权责任法》第87条规定的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归责原则及举证责任,对于该条的理解与适用具有更深层次的作用.深入理解该条规定应适用的归责原则及举证责任,有利于在司法实践中正确适用该法律条款.  相似文献   

15.
《侵权责任法》第34条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新规定统一了以前个体经济组织雇主责任和法人责任分立的局面。在实践中,在确定了既存的劳动关系之后,对于工作人员侵权行为是否属于职务行为的认定,就成了用人单位承担转承责任的前提和基础。以“内在关联性”为根本标准进行行为的认定,归责原则上采取无过错原则。加强对用人单位责任的理解可以防止企业承担不必要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  相似文献   

16.
刘战涛 《时代经贸》2014,(4):238-239
我国知识产权侵权案件逐年增加,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正确处理知识产权纠纷,首先和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确定知识产权侵权的归责原则。这个问题的法律理论和实践是中国长期存在争论的课题。本文对过错原则和无过错原则进行系统分析,并考察TRIPS协议及不同法系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例,结合我国现状,分析这一在理论研究及审判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期对完善我国知识产权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陈露 《经济研究导刊》2010,(20):134-135
在2010年4月29日通过的修改国家赔偿法的决定中,对该法的归责原则进行了调整。原来确定的单一的违法归责原则制度已经转变为违法归责原则和结果归责原则并用的归责体制。结合新法规定的行政赔偿范围与刑事赔偿范围,新法确定的归责原则应该是“违法归责原则”和“结果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18.
消费侵权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确定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根据和标准。章认为消费侵权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有:过错责任原则,推定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9.
追偿权一旦成立,就会产生债的法律后果。债的产生有当事人约定和法律规定两种形式,行使追偿权产生债基于法律规定,因此追偿权只能由法律规定行使。对挂靠关系问题的性质,我国法律法规至今未作明确规定。笔者拟就挂靠经营关系中追偿权行使之法律依据撰文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基础专利之改进技术的实施面临诸多障碍,阻碍了改进技术的推广应用,美国司法实践中由法官创设的反向等同原则对于我国解决这一困境具有借鉴意义。对反向等同原则的制度功能与理论基础进行规范分析,并辅以比较法视角,研究发现:反向等同原则不仅可以限制专利字面侵权,平衡专利权人与改进者之间的利益,还可以作为专利政策杠杆,对专利法保护的不同行业技术进行微观调控。确立反向等同原则符合专利契约理论对公平的要求,亦与知识产权工具论的主张相契合。最后,提出建议:以反向等同原则的确立为切入点,使落入专利权利要求字面含义范围内、与专利技术不相等同的全新改进技术免于专利侵权,同时严格把握反向等同原则的适用条件,兼顾基础专利保护与全新改进技术激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