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     
《光彩》2012,(1):1-1
"相比农民,城市人肉蛋奶吃得多,三斤多粮食才能转化成一斤猪肉;还有消费的习惯不同,城里人吃苹果怎么吃?三个苹果才能榨一杯苹果汁,废渣就倒掉了,因此城镇化明显增加农产品消费,粮食安全需要重视。"——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认为,近来流行的"城镇化可以减轻粮食消费"的观点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
<正> 猪肉价低到别人赔了为啥"傻瓜养猪法"还能赚钱?自今年5月以来,全国的猪肉价格就开始持续上涨,到7月中旬,全国猪肉的平均价格竟然涨到了10元一斤。猪肉价格疯长,但猪肉仍然是供不应求,因为老百姓的餐桌上少不了这口,猪肉价格高了,该吃也得吃。猪肉的涨价最高兴的自然是那些广大养猪户了,生猪价格高不愁卖,腰包也就鼓起来了,养猪也就成为了当前的热门行业。但养猪和其他行业一样有涨就有跌,2005年下半年和2006年上半年,生猪每斤才三四元,当生猪的价格跌到3.3元1斤时,一般养殖户基本上无利可图,跌到3元1斤时,养殖户全面亏损。但是怀化亲亲大自然新民高效生态养殖场的张中权,采用了  相似文献   

3.
<正> 张老汉拉了300斤葱到市场上去卖,过来一胖一瘦俩推车的,问:"葱多少钱一斤?"张老汉答:"5角。"胖个买葱的说:"你这葱我俩全要了,只是我光要葱白,算3毛一斤,他光要葱叶,算2毛一斤,这样葱白加葱叶,一斤葱还是5毛,对不对?",张老汉算了算,不错,是5毛,就  相似文献   

4.
<正> 一次,我骑着车去旅游。中午时分,到了一个装修简陋,但顾客满座的小餐馆。由于十分饥饿,开口就说:"老板,来半斤香肠,一碗米饭。"老板非常客气说:"师傅,半斤有很大一盘。您一个人可能吃不完,要不先来三两,吃完再添,怎么样?"好吧,就先来三两吧!"心想,这样的老板还真不多见。不一会儿,菜上来了。老板与我闲侃说:"师傅,你的车右胎没气了。"是的,我吃了饭就准备去修。"这样行吗?我给你推去修,就在那边,你吃完了饭就可骑了。"他指着十米开外的一个修车铺说。我开始还有点不太放心,但知道修车铺离我不远,看得见,  相似文献   

5.
<正>2008年元旦,香甜糍杷机制造商天柱县科技公司孙经理接到一个名叫张东发来的短信:"我从贵公司引进了香甜糍粑生产设备及技术后.第一天就卖了30斤米的香甜糍粑,纯收入180元。第二天多做了10斤,纯利润270元,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我赚了3000多元。现在我的妹妹也想做香甜糍粑的生意,让我替她买一台自熟仔母糍粑机……"  相似文献   

6.
李妍 《中国市场》2011,(34):54-55
<正>冰天雪地里,小男孩抱着棵大白菜,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向一间茅草房。"娘,吃了半年白菜了,除了白菜和萝卜,还有啥?"你以为是春天啊,有菜吃就不错了!"我以后就要想吃啥就种啥,冬天也能吃黄瓜。"……这是电影《永远是春天》的开幕镜头,片中主人公的原型就是具有共产党员风范的王乐义,他在1989年首创了冬暖式蔬菜大棚,并将这一技术毫无保留地推广到全国29个省、区、市,引发了一场惠及全国的"菜篮子革命",结束了北方人在冬天吃不上新鲜蔬菜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正> 小王路过小吃夜市时,觉得有点饿,就停下车来点了盘香肠吃。他觉得口味有点淡,吩咐老板再调点酱油,不巧老板的酱油用完了,便端着香肠到相邻的凉茶摊上去调拌了一下。小王一边吃一边说:"这哪里是酱油,分明是醋嘛,这么酸!"老板快步跑来解释道:"我用的是他的酱油,谁知他怎么把醋和酱油混在一起用,都怪他,不怨我!…"你看我这里刚才还有几位顾客,都直夸我的香肠味道好,临走时还带了半斤呢?你仔细品尝,要是没那点醋味,我的香肠还是蛮好的嘛!"这个卖凉茶的老板,他就喜欢把酱油和醋混在一起用,把我的香肠都搞坏了,你说是吗?"小王确实有点饿,热香肠里拌了点醋,虽说不好吃,可也不难吃,他只是念叨  相似文献   

8.
<正> 著名作家林清玄在《嫌货才是买货人》中写到,一次到市场买水果,在一个熟识的水果小摊贩前遇到了一位难缠的客人。这位客人拿起水果左看右看,说:"这水果这么烂,一斤也要卖50元吗?"小贩说:"我这水果不错的,不然你去别家比较比较。"一斤40元,不然我不买,"客人回答道。小贩还是微笑着说:"先生,我一斤卖你40元,对刚刚向我买的人怎么交代呢?"可是你的水果这么烂。"不会的,如果是很完美的,一斤可能要卖100元了,"小贩依然微笑着,而且保持得和第一次的微笑一样亲切。  相似文献   

9.
<正>河北的李女士对赵大妈的大名可是早有耳闻,不过,真正令她下定决心加盟的还是她的女儿。李女士的女儿特别喜欢吃粉,一天三顿地吃也不嫌烦,吃的多了,嘴也刁了,一般的粉都不放在眼里。听说赵大妈有一种绝技叫"飘香粉宝",可以使传统的米粉、米线无论色、香、味都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有荦素两大  相似文献   

10.
<正> 叫卖语言是生意人推销商品的口语广告,它应具有以下四性: 一、诱惑性。叫卖者针对顾客迫切寻觅物美价廉商品的心理,极力炫耀自己推销的货物是顾客最中意的,以促其非买不可。例如在早市上,鱼贩子高叫:"新鲜活鱼,5元一斤,快来买呀!"竭力突出"新鲜"二字,想吃鱼者当然就会光顾他的生意了。  相似文献   

11.
<正> 前几日,我和一同事到河南郑州出差。下火车后觉得非常饿,就到附近的一家小吃店要了两碗牛肉面。正吃着,又有四个年轻人坐在我们桌上并要了四碗面。他们吃的非常快,快吃完时,其中一人问我:"刚下火车?"我就应了一声,他做了一下自我介绍。一会他们吃完了,就对我们俩告别一声便走了。我们算帐时,老板却说六碗面,我一再解释我们只要了两碗,并不认识那四个人。老板却说:  相似文献   

12.
《粮食流通技术》2016,(4):107-107
正春火秋燥,春季容易上火,盲目的捂容易也引发"春火"。有了春火怎么办?这五宝收着就可以大大缓解!1清热消痰吃青萝卜萝卜有清热消痰的作用,对于气郁上火有明显的效果,尤其是青萝卜。红皮白心的萝卜也可以,但是胡萝卜不行,所以如果胃部不舒服,就可以选择多吃些萝卜进行调理。萝卜可以生吃,有很好的通气理顺的效果,如果不太适应萝卜的辛辣口感,也可以选择用萝卜做成汤,味道就会比较甘美了。  相似文献   

13.
<正>从前年底至今,我在本刊对治疗风湿骨病的特效酒剂风湿宝,作了一个连续报道和介绍,从而和数百位读者成了合作伙伴,能够看到朋友们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我甚为欢欣。风湿宝由近30种中药组方,一副中药可浸泡16斤白酒,对各种颈肩腰腿痛高效灵验,药到病除,外擦内服皆可,只要稍有一点耐心,一般外擦的效果就足够理想了。当然,其内服的功效则更为显著和强大,各种疑难顽疾均可解决,治疗风湿骨病确有特  相似文献   

14.
<正>从前年底至今,我在本刊对治疗风湿骨病的特效酒剂风湿宝,作了一个连续报道和介绍,从而和数百位读者成了合作伙伴,能够看到朋友们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我甚为欢欣。风湿宝近30种中药组方,一副中药可浸泡16斤白酒,对各种颈肩腰腿痛高效灵验,药到病除,外擦内服皆可,只要稍有一点耐心,一般外擦的效果就足够理想了。当然,其内服的功效则更为显著和强大,各种疑难顽疾均可解决,治疗风湿骨病确有特效。除  相似文献   

15.
<正>场景一:闹不明白的价格整不利索的账2005年3月14日,在上海十六铺粮油食品交易市场一家面粉公司工作的家庭主妇陈英,正在给摊主发货。"今年以来,什么都在涨。与蔬菜相比,粮食还不算厉害,昨天去买蒜薹,3元钱很小一把。肉涨了近一倍,10元一斤;'鸡蛋'从2元一斤涨到3.4元。"她抱怨说:"什么都在涨,再这样下去真吃不消了。"去年以来,菜价几乎翻了一番。"来自东北的菜贩小王,几年前就开始在  相似文献   

16.
《致富天地》2012,(5):71
小巧玲珑、形如扁鼓,金黄色的外表勾人食欲。贵州省遵义市的鸡蛋糕,是一种地方名特食品。经营者:"我们店一天能卖500多斤。"消费者:"遵义鸡蛋糕吃着挺酥软的,韧劲比普通鸡蛋糕吃着要好一些,特别香!"遵义历史研究会理事文博豪:"遵义鸡蛋糕制作有100多年  相似文献   

17.
<正> 何经理常出差。有一回,他到越南西贡市拜访一个老客户,客户拿出了一袋包装精美的食品,打开后倒到何经理面前茶几上的一个碟子里,一片片黄澄澄的,衬映在白色的碟子上显得很醒目、很好看。客户一边倒一边说:"何经理,请品尝一下我们这里的特色食品,包你满意。菠萝果是一种生长在热带地区的水果,它并不是你们中国常见、常吃的那种菠萝,菠萝树是一种高大的热带乔木,枝繁叶茂、果实长于其中,大的果重达40多斤,小的也有十多斤。"噢!菠萝果的味道怎样?"何经理  相似文献   

18.
<正> 1998年,我下岗后一直寻找赚钱门路。今年3月份,一家企业开发生产的"坐视宝"(电话:0576—7202431)引起了我的兴趣。该产品是专为中小学生预防近视而设计生产的,经过推广试用,效果显著。我来到厂家,仔细看了产品实物,并当场试了试,感觉确实不错,就批了几套试销。我想,这种产品虽好,但销多销少,关键还要找到最佳卖点。经过走访,我选定以小学校门口的商场为销售点,以学生家长作为推销对象。一来学校是使用"坐视宝"的消费者最集中的地  相似文献   

19.
<正>一斤鸡蛋卖多少钱?这个问题似乎有些多余,一般人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的答案肯定是:鸡蛋这种日常消费的初级农产品,也就3-4元吧。但是有一个"德青源"品牌的鸡蛋却卖到8元一斤的高价,而且在食品安全广受质疑及经济不景气的今  相似文献   

20.
靠着一堆刻废锑块和狠吃一顿高级酥饼的愿望,两个中国少年开始——1961年,正是大饥荒时期。我读小学五年级,是所谓“吃长饭”的年龄,每周口粮却只有18斤,加上荤腥甚少,成天便觉得肚子饿。每回路过糖果店,看见柜台里油浸浸的高级酥饼,我就忍不住要吞口水。这种酥饼不要粮票,也不凭糖果证供应,四五角钱一块。当时我最大的愿望是,狠狠地大吃一顿酥饼,胀破肚皮也心甘情愿。邻居王端阳比我大几岁,中学来念了便辍学在家,整日无所事事,便常常在三眼井菜市场一带转悠,认识不少三教九流人物。有一天,他突然问我:“你想不想吃高级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