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边城》是沈从文在三十年代最具有代表性作品之一,集中体现了沈从文人生哲学与文学思想。自问世之初,学界与批评家们对此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从自由主义视角的关照下,《边城》中翠翠以及文中人物的悲剧性作为一个表面结构,只是为了衬托作者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自由主义。而《边城》本身作为一个复杂的文本,本身具有很强的隐喻性,作者的人生哲学与文学思想以及主流文学话语对其创作的影响在《边城》中都有所体现与暗示。  相似文献   

2.
《边城》作为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以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存在形态为本,展示人物“天人合一”的性灵及其存在命运。书中边城人们的性情、翠翠与傩送天保兄弟俩的爱情命运的起落以及边城人事的盛衰等都与大自然季节变迁息息相关,水乳交融,“天人合一”,同构互释,形成了一种天人同构的悲剧演绎的叙事形态。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初十年,沈从文研究不仅广阔复杂、丰富深刻,而且在诸多方面都取得显著进步。这主要表现为沈从文思想及其创作价值研究获得很大进展,沈从文与传统文化及湘西地域文化之间的特殊关系得到深入阐释,沈从文与国内外作家的比较研究愈加广泛深刻,沈从文作家之外的工作业绩研究成果彰显,沈从文分期研究与《边城》等单篇作品研究喜获丰收。  相似文献   

4.
凤凰探幽     
湘西自治州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古城因此而得名。“一座青山抱古城,一湾沱水绕城过,一排小巧吊脚楼,一条红红石板街”,这就是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作中国最美丽小城——凤凰。被沈从文小说描绘得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边城》也是她。  相似文献   

5.
《还乡》和《边城》分别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和中国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作家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尤苔莎和翠翠。她们是大自然的女儿,具有自然的外貌,自然的脾性,甚至连命运也和大自然的季节变换交相呼应,大自然的和谐美好铸就了女性美好的精神追求。文章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小说所反映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揭示作家渴望建立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社会模式。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的《边城》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反复出现的五次烟雾意象集中象征了边城里自然美丽的生命形式.纯净真挚的爱情。优美、健康的人格品质的日趋淡远。同时这种意象也暗合了贯穿沈从文湘西系列作品始终的那种“美丽使人哀愁”的独特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在赞美故乡清新朴实的人事和自然时早已包涵了一种独特的悲剧意味。翠翠的爱情悲剧是家庭沟通、爱情沟通和所处背景沟通三方面障碍共同作用形成的,是沟通缺失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现的"和"字向世界彰显了中国人"和为贵"的人文理念,沈从文先生的中篇小说《边城》则充分体现了"和"的思想。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人与人的心心相印、人内心的自由浪漫在茶峒这片美丽而神秘的土地上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探讨这一特有的和谐美对建设和谐文化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众多研究者都侧重于从自然关、人性关、人情关角度对《边城》展开分析,但《边城》还是一本表面充满纯洁与和谐、但内容臆性地阐述了人物内心深处矛盾和冲突的小说文本。《边城》文本中一向为评论界所忽略的河水、黄狗、鸭子与人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情结,其不断暗示了人物的命运和情节的发展,这在潜在层面给本应优美和谐的环境带来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相似文献   

10.
在《边城》优美隽永山水田园图画的背后,上演的是一幕幕令人心酸的悲剧,其根源在于"茶峒人"特定的生存状态--孤独."茶峒"的地理位置、民族特色、凝滞闭塞的生存方式,以及被时代抛弃的失落感,使"茶峒人"呈现出一种孤独的生存状态.沈从文苗土混血的民族出身,富有传奇色彩的个人经历,形成了他的孤独情结.这种独特的个人情结内化为作家创作的潜动机,并贯注于《边城》的山水风光、人情风俗之中.  相似文献   

11.
在沈从文的《边城》中,对人物内心的展现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大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使读者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去探究人物的个性特征。而作家对人物内心的展现,则是通过心理描写、神态和动作描写、环境烘托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在沈从文小说作品中,尤其是反映湘西民族风土人情的小说,大量应用了歌谣,可以说歌谣已构成了沈从文小说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主要通过对沈从文小说中的歌谣进行文化人类学分析,以挖掘湘西民族独特的爱情观、历史文化观和宗教观等内涵。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的《阿丽思中国游记》、张天翼的《鬼土日记》、老舍的《猫城记》和张恨水的《八十一梦》真幻结合,亦真亦幻,可以命名为现代讽刺性幻想小说,它们有一些共通的特征,从总体上看,可归结为三点:"入幻——历幻——出幻"的情节模式、超现实的想象、滑稽讽刺与悲剧性。小说借幻境寓真实,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然而长久以来在文坛上都没有得到相应的地位,这种不公正的待遇值得我们深思,这类小说的特质与发展流变也值得研究者继续深入地研究下去。  相似文献   

14.
孤独的存在——《边城》再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边境》优美隽永山水田园图画的背后,上演的是一幕幕令人心酸的悲剧,其根源在于“茶峒人”特定的生存状态-孤独。“茶峒”的地理位置、民族特色、凝滞闭塞的生存方式,以及被时代抛弃的失落感,使“茶峒人”呈现出一种孤独的生存状态,沈从文苗土混血的民族出身,富有传奇色彩的个人经历,形成了他人孤独情绪。这种独特的个人情结内化为作家创作的潜动机,并贯注于《边城》的山水风光、人情风俗之中。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小说中的植物意象是丰富的,也是地域特色文化的真实写照。如虎耳草作为沈从文家乡的一种自然植物,寄托了他离家多年的思乡之情。从其小说中感知独富湘西地域文化的植物情结,体味其审美意蕴,可以为我们全面理解沈从文的文学理想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小说《萧萧》用文字构筑了充满原始美与爱的湘西世界,热情地赞美故乡的醇厚风情和本真人性。但他不只是魅力湘西的歌者,其作品中隐含的深层的乡土忧患和理性思考,揭示了淳朴落后的乡土社会终将被现代文明取代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对乡村世界生命形式的礼赞和对现代都市人生的讽刺构成了沈从文小说的整体人生构图的两极。结合沈从文的一些主要作品探讨了其小说的讽刺艺术,并且还把他与老舍进行了比较,力图揭示出其讽刺艺术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爱伦·坡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以恐怖小说创作而闻名于世,并将神秘与恐怖的文学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被誉为"科幻小说的先驱""现代心理小说的开拓者"等。本文以《厄舍屋的倒塌》《黑猫》《泄密之心》《红死病的假面具》等小说为例,探究了爱伦·坡恐怖小说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征,分析了影响爱伦·坡恐怖小说创作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荒原在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中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在哈代的小说《还乡》中亦多次出现荒原主题,荒原是《还乡》的灵魂。哈代通过小说《还乡》表达了回归荒原、回归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20.
郝思嘉是玛格丽特.米切尔小说《飘》的女主人公。作者把她对于女性主义思想的理解融入《飘》的创作之中,在郝思嘉的身上体现了女性主义思想。本文从分析郝思嘉这一人物形象入手,探讨《飘》畅销不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