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合格外国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对于新兴证券市场而言是一块宝玉,是在资本项目尚未开放的情况下有限度地引进外资、开放资本市场的一项过渡性制度.QFII制度的引入给我国证券市场带来了屡屡清风和阵阵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全球化下的挑战.本文结合三年来QFII在我国证券市场的运行,分析QFII制度存在的利弊,不断完善QFII制度,为证券市场下一步开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随着成功加入世贸组织,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正在一步步加快。QRI制度的引进正是为了吸引外资的加盟,完善外资进入的通道,使我国的证券市场更有活力。在实施QRI制度时,应当将证券市场监管、税收、会计、公司等各相关法律制度通盘考虑、细致研究,以免给尚不成熟的证券市场造成始料不及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QFII是开放资本市场的一项过渡性制度安排。2002年l2月1日,我国正式施行QFII制度。经过三年多的实践,QFII机构以其成熟的国际资本市场运作方式、先进的管理模式对中国证券市场在投资理念和盈利模式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QFII(外国机构投资者机制,即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意思是指合格的外国投资者制度,是QDII的反向制度。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的国家和地区,由于货币没有完全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开放,外资介入有可能对其证券市场带来较大的负面;中击,因此QFII制度是一种有限度地引进外资、开放资本市场的过渡性的制度。它是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的国家和地区,实现有序、稳妥开放证券市场的一种重大举措,对国内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QFII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我国的QFII制度和人们对QFII实施前的预期,并结合QFII实施后我国资本市场的资本市场的反应情况,深入分析了QFII市场表现达不到人们普遍心理预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截至2006年10月10日,我国的QFII已扩容至50家,获得批准的投资额度也达到80.45亿美元。QFII作为证券市场开放的过渡性形式,将对我国资本项目的开放起到重要的作用。在目前我国还处于外汇管制的情况下,要达到在开放证券市场的同时又能防止大量外资涌入冲击市场的目的,国际上某些成功的QFII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本文通过对QFII与我国证券市场开放的研究,使人们能更好的认识QFII,同时通过其他国家QFII的经验,给我们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QFII制度的含义、QFII制度对我国的积极意义、QFII制度可能的负面影响以及我国在确立QFII制度时应注意的问题等几方面对QFII制度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8.
QFII的实质进入,扩大了市场资金供给、转变了市场投资理念、加快了企业现代化进程,促进了我国证券业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人民币的升值,QFII非常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在已取得较好业绩的同时,中国政府适度新增QFII额度将吸引更多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有利于中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QFII制度:台湾经验及对大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FII制度是一种有限度的引进外资、开放资本市场的过渡性制度,已经被广泛运用于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首先分析了台湾推行QFII制度的措施及其绩效,其次详述了大陆现行QFII制度的特点与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陆应借鉴台湾的成功经验,坚定地推行并循序渐进地调整大陆的QFII制度.  相似文献   

11.
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金融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更加庞大,速度更快,并产生了一些新的趋势。文章结合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货币供给造成的影响,以及对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带来的挑战。同时,就如何应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调整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提出了具体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就QFII发展的现实意义,结合基本现状,预测今后中国资本市场以及证券投资市场的发展态势,对QFII健康有序发展有其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引入QFII是规范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重要举措。在引入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防范国际投机资本冲击;加快QFII的配套制度建设,做好操作层面的制度安排;加强与境外监管机构的监管合作,加强对投资托管人的监管;加快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4.
QFⅡ作为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安全的均衡解,它的推出是中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情况下迈向资本项目完全开放的第一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汇入、汇出本金或收益而引致的外汇资金的大规模流动,将引起外汇市场资金供求对比关系的变化。为此,从QFⅡ对汇市的冲击入手,参考台湾的经验与历史,对QFⅡ主体结构及资金结构进行预测,分析QFⅡ投资主体的行为对汇市冲击的路径及具体表现,最后提出了建立汇市QFⅡ风险缓冲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QFII持股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2003至2005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了QFII持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发现QFII倾向于投资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一股独大、位于发达地区、从事受政府保护的行业、发行了B/H股、非国家控股、大股东利益侵占少、政府干预程度高、控股股东为集团和获得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总体而言,QFII倾向于选择治理水平高的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QFII制度的引入则使QFII持股成为影响企业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现有文献对QFII持股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不足,尤其缺乏相关经验证据。本文认为,QFII持股能够提升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意识,为数字化转型项目提供长期的资金投入,并通过改善投融资行为、优化信息状况、推动技术进步等路径来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采用2007—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分析发现:(1)QFII持股比例的提高能够有效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提升;(2)QFII持股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财务费用和金融杠杆、提高分析师关注度和媒体正面报道数量、增加研发投入来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3)QFII持股对非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比国有企业更为显著,对高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比非高科技企业更为显著,对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依次递减;(4)QFII持股可以促进企业发展质量提升(提高投资价值和主业业绩),数字化转型也可以促进企业发展质量提升(提高投资价值和投资效率),而且QFII持股可以改善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发展质量的影响(强化正面的投资价值和投资效率提升效应,弱化负面的主业业绩降低效应),因而QFII持股下的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的提质效应;(5)在创新创业VC/PE投资和外来投资活跃度较低的地区,QFII持股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较大,表明在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QFII持股具有弥补资本市场投资活跃度不足的“补短板”效应。相比现有文献,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拓展和深化:一是考察了QFII持股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路径和异质性,二是提供了QFII持股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经验证据,三是进一步探讨了QFII持股下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发展的提质效应和QFII制度对资本市场的补短效应。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QFII持股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进而深入认识QFII持股制度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以利于政府部门和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7.
QFII是我国在限制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背景下,为了适应资本市场开放的需要而采取的一个过渡性的法律政策。但是由于资本市场环境限制、市场门槛过高以及缺乏相应的配套法律措施,致使目前国内QFII制度并没有完全发挥出制度效应。我国应当借鉴台湾地区和韩国的成功经验,创新监管制度,加强与其它证券法律规范的配合以解决QFII相关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与QFII持股关系的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审计委员会设立状况以及公司规模与QFII持股显著正相关,独立董事比例、净资产收益率与公司成长性与QFII持股均没有显著关系。结果说明完善公司治理对于中国引入相关QFII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QFII及QDII制度引入后的中美股市联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股市最近几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2002年11月QFII制度及2006年4月QDII制度引入后,中国股市与国际主要股市的联动性也随之增强。美国股市作为全球最发达的股市,对中国股市与美国股市间的联动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采用相关分析和单位根、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对中美股市在QFII及QDII制度实施后的联动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市与美国股市之间的联动性正在逐步加强,投资者可以根据双方的股市的变化来预测股市的发展趋势。这一结论进一步表明,如何应对危机、保持中国股市的稳定已成为政策制定者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