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4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富余是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加快农村农业劳动力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钥匙,本文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意义、特征入手,提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意义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定溶 《经济论坛》2005,(6):108-109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1.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近年来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农民人均收入成正比例,劳动力转移每增加1%,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增长2.28%。我国外出劳动力的年人均收入为2900元,比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大约高出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3.
农民市民化的趋势与国内相关理论学派的主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农民市民化是指农民向城市转移并逐新转变为市民的一种过程和状态 农村劳动力转移并不等于市民化,但农民市民化必然先有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 借鉴国内外不同理论学派的正确主张,把握农民市民化的内在规律,有利于新形势下促进农民市民化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实证分析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增收和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不仅促进了农民收入总量提高和收入结构优化,同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配置效应对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农村公共财政体制与小城镇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惟一出路在当今社会已是不争的事实.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决定其转移方式必须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转移之路.但是,由于城市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对劳动力的吸纳作用逐渐减弱;农民进城的推力不足,拉力弱化;以及国家财政和农村劳动力难以承受的高转移成本,增大了城市的斥力.而小城镇作为"乡首城尾",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具有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优势,并且,向小城镇转移付出的经济成本和心理成本较低.农村的公共财政体制要因势利导,促进小城镇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市民化进程政策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市民化需要国家宏观政策支持。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市民化进程必须充分利用我国工业化从中期向后期转变的有利时期,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速度,大力发展生态产业,走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之路,培育农村劳动力大容量转移和市民化载体,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7.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世界农业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马克思以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为背景,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现象进行了研究,阐释了机器和现代耕作技术在农业中广泛应用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直接原因,资本积累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驱动力。一个国家农业劳动力转移规模要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和制约,同时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也伴随着农民社会关系的转型。梳理和挖掘马克思农业劳动力转移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不仅可以丰富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还可以为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力转移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意义及成因,认为农民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其行为也是一种最大化行为,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是其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结果。文章进而用湖南省的统计资料分析了非农劳动供给对农民收入的贡献,提出了加快和巩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大的潜在内需,也是支撑中国经济未来20年乃至30年高速增长的最大动力。经过多年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民劳动力在农村转移人口中已占有很大比例。农村劳动力能否向城镇有序转移,是我国城镇化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构建了一个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的协调度测算模型,利用统计数据测算出四川省2000~201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的协调度,得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的协调度处于"弱协调"与"协调"之间的状态。并且分析了不同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农民增收的难度在不断加大,阻碍农民增收的一个突出制约因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作为第一农业和人口大省的河南省,劳动力转移问题更加突出,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制约河南省农民增收的内在原因,提出了转移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是解决农民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在考虑到农业服务业对劳动力吸收作用的基础上,本文通过构建DEA模型计算分析了2000~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内部各产业劳动力冗余或不足的状况,以及在农业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的理想状态下农业的剩余劳动力数量,探讨了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思路及原则.  相似文献   

12.
非均衡发展战略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但是出使东西部地区生产力水平或经济发展的差距加在,从而加剧了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城市化过程的复杂性与不和谐,因此本文提出了加快区域战略调整,让剩余劳动力大部分实行就地转移的思路,从而构建有利劳动力转移与农民融入城市化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3.
非均衡发展战略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但是出使东西部地区生产力水平或经济发展的差距加在,从而加剧了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城市化过程的复杂性与不和谐,因此本文提出了加快区域战略调整,让剩余劳动力大部分实行就地转移的思路,从而构建有利劳动力转移与农民融入城市化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4.
传统理论从工资收入差异角度阐释了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动因,但对我国特殊的“两栖”劳动力转移模式缺乏足够的解释力。本基于对中国劳动力转移现实背景的抽象描述,认为决定劳动力能否实现从农村到城市的永久性转移的关键在于劳动力的转移能力——城市生活能力。我国“两栖”劳动力转移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转移制度约束,而是不变制度工资、家庭决策和非人力财富匮乏导致劳动力缺乏城市生活能力。“两栖”劳动力转移的长远意义在于为下一代的永久性转移积累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财富。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实现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的市民化,保障他们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改革农村教育制度,使之向务实有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云南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耕地和劳动力存在紧密的关联性,对其规律性研究,是当前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首先对云南省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势、土地流转现状进行分析,其中农村劳动力以从事农业劳动为主,而土地流转以农户自发形式为主,总体规模不大、速度缓慢.为此,论文借以云南省祥云县米甸镇为例,对农村劳动力和农地流转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作为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呈正相关性,即有一亩土地流转相应就有约4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而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沈阳市积极探索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途径,以发展服务业和建设服务业体系为载体,认真开展农民就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劳务经济发展成绩明显,劳动力转移规模稳步扩大,劳务收入明显增多,服务业的发展为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目前农民增收难度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的新形势下,大力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对沈阳市来说更具有战略意义。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对沈阳市各县区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希望能够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风险、不确定性与社会资本对促进农民工迁移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新会 《经济论坛》2008,(9):127-130
农村劳动力迁移是指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及城镇的转移过程,涉及到产业与空间的双重转移。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工业化过程的基本内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城镇转移是城市化的主要特征,而工业化与城市化本身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经济发展与结构变革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劳动力转移的规模与速度,取决于农村地区发展的层次、农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城乡社会制度的衔接、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等等。  相似文献   

18.
农民问题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调整农民就业结构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大规模转移农村劳动力是解决农民问题并最终解决农业问题的关键。在农业和农村内部,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和城市人口密集地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高附加值的名特优新农产品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应当围绕中心工作,帮助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帮助农业生产向高价值产品转移,实现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业生产和保障食品安全的长期目标。  相似文献   

19.
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土地制度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晓丰 《经济师》2003,(8):185-186
我国人均拥有的土地资源不足 ,农民从事农业的比较利益较低 ,引起农业劳动力转移。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 ,使得劳动力转移后土地使用权没有得到合理转移 ,不能有效配置土地资源 ,对土地投入严重不足 ,分散经营 ,土地利用效率低下。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农民的生存保障问题 ,实行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对接 ,逐步将土地向普通生产资料和单纯经济产权制度转变 ,变革现行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相似文献   

20.
旷开源 《经济师》2007,(3):283-284
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改善我国农村和农民经济条件的有效途径。文章以江西省安福县和浙江省萧山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例,对我国中东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现状进行比较研究,并基于此,得出了当前我国特别是中东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些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