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为了借鉴国际上的先进IT管理经验,将管理标准逐步本土化,在不同行业和政府组织支持下,以游龙科技为代表的国内IT运维厂商的技术产品经历了几次较大的变革,而这也印证了国内IT服务管理的发展历程。当延续着设备管理、1T服务流程管理、业务服务管理路线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对未来作充分的预想。"我们需要准备什么"?才是用户和厂商最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IT经理世界》2012,(19):41-41
云计算时代,CIO的工作角色正从管理和维护IT转变为提供业务服务创新伴随云计算浪潮,IT组织正随时经受着新趋势、新技术和相关事件的影响,用户体验正在主宰世界,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这已经成为IT组织的"新常态"(New Normal)。在云计算的推动下,CIO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其工作核心需要从管理和维护IT转变为业务服务交付,以确保企业保持敏捷性,  相似文献   

3.
<正>客户服务中心是供电企业面向社会、为广大电力客户服务的重要窗口。普遍认为,安全管理对于生产、检修、施工单位才是最重要的,客户服务中心只是供电企业一个办理用电业务的部门,既不是生产建设工地也不是检修现场,强调安全管理有点小题大做,事实并非如此。客户服务中  相似文献   

4.
管理IT的ERP     
当IT服务也成为一种产品,IT部门也需要一套管理自己的ERP。需要再实施一次ERP吗?不用猜也知道答案,除非你是一位想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的CIO。但请  相似文献   

5.
底洁 《IT经理世界》2016,(14):20-24
云计算被视为是个人计算机变革、互联网变革之后的第三次IT浪潮,它将传统的IT基础设施和软件的选型、实施、交付、运维、管理等业务转化成可以按需定制的服务。这种转变不仅使企业级用户的IT资源变得有弹性,也让IT项目实施更便捷,让IT运维管理变得更轻松。与之对应的是IT产品和服务提供商角色的转变,它们不再是简单的卖产品,  相似文献   

6.
CIO的2003     
最近,国际IT研究与顾问公司Gartner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2003年,CIO(首席信息官)和其他IS(信息系统)主管人员必须在继续削减成本和提高效率的同时,为业务的更新和增长做好准备。此外,他们还要关心以下关键问题: ·IS机构需要哪些技术人才和能力才能提供业务增值? ·IS机构如何利用其结构和IT管理来协调投资与服务,以实现企业的重  相似文献   

7.
人才吸纳术     
在经济上升期,找到合适的人、留住能干的人是CIO必须应对的“麻烦”。什么样的IT人才最受欢迎?答案很长——经验丰富,要同时具备新技术和旧系统的应用知识;有顶尖的分析与问题解决能力、出色的沟通技能、独立完成工作和团队合作能力;必须具备业务流程管理经验、有项目管理认证证书、对IT架构有着透彻理解;具备客户服务的态度,如果有供应商管理方面的工作背景就最好。如今,IT的性质正在发生转变,IT部门正在从技术支持中心向创新业务伙伴演进。要成为新型IT部门的一名员工必须具备多种复合技能,而这些技能组合随时间也发生着变化。虽然I…  相似文献   

8.
<正>华东电网的信息化建设一直走在区域电网的前列其IT运维体系的建设具有现实的参考价值。运维体系建设总体策略从全球IT服务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来看,ITIL已经成为推进运行维护体系建设和日常操作管理的首要标准和"最佳实践"参照。概括起来,ITIL从低到高可以分为  相似文献   

9.
《IT经理世界》2014,(1):74-75
CIO如何看待这互联网企业与传统IT厂商这两股势力的相互渗透?CIO会青睐互联网企业的企业级应用服务么?您对工作中需要用到的业务应用,是更偏向于互联网模式的服务,还是传统IT企业提供的服务?《IT经理世界》联合e行网,从2013年12月12日~25日,共邀请106位CIO及IT经理参与这份调查问卷,从中了解他们对"互联网B计划"的看法。本次调研以网络投票的方式进行,调研期间,e行  相似文献   

10.
e行精华     
《IT经理世界》2012,(14):104
黄嘉粤谈CIO职业生涯与转型@徐蕊:个人对转型要做什么准备?@黄嘉粤:个人转型不是一个技术性动作,而是一个思维逻辑改变的过程。对IT人来说,所谓思维的改变就是要"IT以业务为导向"。IT人要了解业务,只有熟悉了业务,才有发言权,有了发言权,才能把IT工作结合到实际业务中。而这又需要一个基础,就是对IT产业的一定了解。目前,对各个IT领域都要了解一下;同时也要想象一下IT新产品对企业的发展有什么帮助。@石娜娜:如何与猎头打交道?  相似文献   

11.
IT系统在现代商务应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更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及降低成本,还打破传统业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为企业业务的拓展提供了无限延伸的可能。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IT管理部门的重要性,并对其赋予新的责任和使命。IT管理部门已经从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提高到为企业战略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和指导的高度。作为现代企业的CIO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们业务的不断发展,对专业的IT服务需求也随之增长,联想IT管理服务为我们大量的银行终端设备提供了可靠的支持,保障了分布在各地银行网点可以不间断运行,值得我们信赖。"国内某商业银行信息主任  相似文献   

13.
<正>国网安徽电力有限公司以工程现场临时党支部为中心,融入工程建设,创建多元化党建与工程建设实践载体,引领电网建设中安全管控、质量管理、业务技能等上层次、上水平,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协同发展将促使区域内油气需求总量快速递增,推动区域内清洁能源差异化发展,引发区域内节能减排革命,激活区域内地下储气(油)库资源的规模利用。这些机遇和中国石油集团"下放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的试点,使华北油田的传统产业结构从"一元主导"向"多元化集群发展"转变,经营管理模式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变,从粗放式管理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等。由此,华北油田重构产业发展新格局。稳步推进常规油气业务,加快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加快实现跨越式发展;积极推进合作开发业务,加快实现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进生产服务业务,加快实现智能化发展;积极推进矿区服务业务,加快实现社会化发展。华北油田的转型升级将为老油气田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其实对于很多企业或机构来说,IT技术早已成为创新的原动力之一。IT帮助他们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带来业务和管理流程创新,甚至促成了新的商业模式。在IT技术与企业业务、战略结合越来越紧密的今天,IT能够带给企业的价值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单纯的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上,它已成为企业竞相打造的一道不易复制的门槛。评选主题:IT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2月15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ITC(客户信息技术服务中心)获得英国标准协会颁发的IT服务管理(计算机信息服务管理)国际认证(ISO 20000)证书。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新经济管理创新这一主题背景,讨论IT服务以及逐步从中发展起来的(IT)咨询服务在管理创新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在这种变革中,IT服务厂商为了提供知识价值,自身需要进行的管理创新。 文章首先回顾IT服务的衍变,从而展开对IT咨询服务的背景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高阳科技在这一服务领域的观念,并介绍一些实际的操作经验。  相似文献   

18.
随着IT应用的不断深入,企业的业务与IT的结合变得越来越紧密。企业的业务需求在不断变化,那么,企业的IT系统,特别是应用软件,该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呢?AMS的潜能:为应用系统增值增寿长期以来,企业的IT运维一直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IT系统一旦上线就万事大吉了。咨询服务提供商通常在应用系统实施完成后就退出,后续的应用管理要么由企业自己搞定,要么另请规模小、价格便宜的  相似文献   

19.
谁是CIO的顶头上司?CFO,COO,还是CEO?这是IT圈内普遍感兴趣的问题之一,也是迄今为止依然争论不休的问题。“CIO向谁汇报的问题”,从表面上看似乎是CIO顶头上司的头衔之争。但透过表面现象,这种汇报关系所表征的,是IT在企业业务中的重要性以及业务重组之后一种新的权力结构问题。《IT经理世界》创刊号曾刊载了一篇题为“IT的组织结构”的文章。其中谈到了CIO在企业组织结构中所处位置的四种情形;实际的情况大致与此相仿。最近,美国《CIO》杂志和美国一家IT经理社团(An IT ExecutiveConsortium)Omicron分别就“CIO  相似文献   

20.
蔡阳:新东航     
孙泠 《IT经理世界》2013,(Z1):77+76
新三年任期开始,东航零号楼里的蔡阳,终于可以暂时卸下"救火队员"的角色。2009底年走马上任东方航空总信息师,蔡阳在第一个三年任期中补上了东航过去六、七年IT建设的欠账。东航与上航的合并及整合、上海世博会、东航加入天合联盟等层出不穷的大事件让蔡阳和他的团队应接不暇:组建信息开发、运营、项目管理和通讯四大中心;建立业务信息管理制度,强化业务部门与技术部门的沟通,实现跨部门、跨业务的一体化需求管理;搭建信息基础平台,着力建设全球网、通讯网、内外网三张网络,开发电子商务、数据、运营三大平台;创立东航业务特色,试点3G移动服务、移动办公;加快业务系统建设步伐,重点推动十大业务系统项目。刚来东航的时候蔡阳一根白头发都没有,如今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