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末以来国际会计界一直致力于财务业绩报告的改革,由传统收益表向综合收益表改进已然成了业绩报告改革的必然趋势,这一改革的理论基础便是全面收益理论。鉴于此,本文试从全面收益的概念入手,从经济学、财务学和会计学几个领域诠释全面收益形成的理论基础,然后从"决策相关论"、"总括收益观"、"资产负债观"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多个层面剖析"全面收益"理论的内容,以求对我国全面收益报告的应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FASB和IASB财务业绩报告项目研究回顾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萍 《会计研究》2007,(9):35-41
本文对FASB和IASB的财务业绩报告项目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评价。认为财务业绩报告项目的研究思路以及研究中重视理论研究和利用理论研究成果的做法值得借鉴,在我国需要加强收益相关理论的研究;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背景下,国家准则的制定仍应保持一定独立和自己特色;虽然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在短时间内不会有较大的改动,但收益报告改革的方向是报告全面收益,有必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收益报告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编报全面收益表是当今改革财务报告体系的方向之一。文章对全面收益表格式与结构作了简要诠释 ,并对改革我国财务业绩报表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4.
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会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使得传统利润表提供的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信息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世界各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纷纷提出改进财务业绩报告的建议,全面收益报告已成为大势所趋。面对这种形势,我国也积极探索适合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的收益呈报模式,并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增加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的全面收益。本文通过比较全面收益与传统收益的差异,比较国内外全面收益理念的应用情况,探讨了在我国推行全面收益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全面收益观的演进尽管已有半个世纪的历程,但全面收益报告模式作为一项制度化设计并在部分国家中付诸实施的历史并不长。当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几乎都在致力于改进现有的业绩报告,并积极探索全面收益报告的新模式。而我国推行全面收益表还存在着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郭玫 《云南金融》2011,(8Z):26-27
关于全面收益理论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是很少有人对其理论基础进行深入的探析,本文在分析全面收益概念的同时,从经济学、财务学和会计学的角度对其理论基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郭玫 《时代金融》2011,(23):26-27
关于全面收益理论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是很少有人对其理论基础进行深入的探析,本文在分析全面收益概念的同时,从经济学、财务学和会计学的角度对其理论基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业绩呈报是企业会计的重心,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全面、公允地报告和披露企业真实的业绩水平和获利能力,有助于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秩序和健康发展。而传统收益表作为企业业绩的综合反映工具在这方面已经暴露出很大的局限性,并受到广泛的质疑和批评。经过国际社会的不懈努力,一种新型的业绩报告模式即全面收益表(Statement ofComprehensive income)走入会计的视野,其革命性的演进必然引起人们的重大关注。本文指出,全面收益导致会计观念和会计原则重大的带有实质性的突破,一方面“受托责任观”转向“决策有用观”,“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债观”,另一方面,全面收益观还形成对传统会计原则的挑战和拓展。从英美国家及国际会计的改革进程来看,全面收益表取代利润表而成为业绩呈报的主要表式已经成为趋势,但无论就其形式、内容还是方法而言,目前还存有很大争议,持续改进的努力一直在进行当中。如何确立全面收益表的地位、怎样扩大全面收益表的普遍适用性以及怎样确定我国业绩呈报改革的进路等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会计师》2014,(24)
研究收益报告改革发展的规律离不开环境分析,我国收益报告改革发展的不同阶段反映出不同的特征。当前的收益报告充分体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等效,但又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有其深层次原因。收益报告改革的未来趋势与会计目标定位、资产计价与收益确定、会计要素体系的构建等基本问题紧密关联。在决策有用观的目标下,收益报告将更加面向未来,关注预测未来收益及风险的信息,逐步扩大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运用,在收益确定方面由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转变。业绩报告改革方向是报告全面收益,而目前会计要素体系建设并没有同步推进,建议在保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要素基础上,增设利得、损失要素,取消利润要素,并把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等纳入要素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一、全面收益理论在我国现行准则中的运用分析(一)全面收益理论与资产负债观。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突出了资产负债观理论。《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中规定:在计税基础上,由原来强调从收益表的角度分析企业的收入和费用与纳税扣除之间的差异,到现在强调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分析企业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利润表提供的财务信息已经无法真实、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真实业绩情况,不能为投资人、债权人等财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提供更加充分的信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以及各国准则制定机构等相关组织相继提出改革措施,认为全面的业绩概念应当通过综合收益体现,综合收益表也随之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和使用.  相似文献   

12.
郭岚 《福建金融》2008,(8):42-44
2006年2月,我国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可以看出新准则正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但目前只是体现在部分内容上的趋同,对财务报告体系的影响并未完全表现出来。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我国是否也能像西方国家一样实行全面收益报告?实行全面收益报告,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本文从全面收益理论与传统收益理论、全面收益表与传统收益表的主要区别进行分析,认为基于我国目前的国情,虽然迫切需要改进收益报告,但距离实施全面收益报告还有一段长路要走。  相似文献   

13.
“其他综合收益”核算改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6月,我国财政部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财会[2009]8号),其中第七条对利润表的列报内容与方式做出了重要调整,首次在财务报表中引入"综合收益",要求在利润表中增列"其他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基本上实现了财务业绩报告的国际趋同。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收益报表在财务报告体系中,一直占据核心地位。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迅猛发展,传统收益报表已愈来愈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从90年代初起,在世界各国财务信息用户、会计学术界以及实务界的推动下,传统收益表已开始向全面收益(comprehen-siveincome)报告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业绩报告改进的新动向   总被引:52,自引:3,他引:52  
本文主要评述两个方面的动态 :一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对于Arthur·Levitt提出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反应 ,二是关于财务业绩报告的改进。FASB除同意Levitt的观点外 ,还强调一份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应当尽量减少以至最终取消备选方案、准则的含义必须十分明确、准则的制订需要有严密的程序。在英美分别提出第四财务报表以后 ,G4+ 1集团则主张把传统的收益表与新增的全面收益表合二为一。G4+ 1集团提出了新的反映全面财务业绩的“财务业绩表”。本文在系统介绍这两个方面动态的同时 ,均根据自己的看法进行必要的评论。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收益报表在财务报告体系中,一直占据核心地位.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迅猛发展,传统收益报表已愈来愈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从90年代初起,在世界各国财务信息用户、会计学术界以及实务界的推动下,传统收益表已开始向全面收益(comprehensive income)报告发展.  相似文献   

17.
贺倩文 《会计师》2016,(4):25-2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财务会计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财务业绩报告正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缺陷。传统利润表的历史成本计量原则、配比原则、谨慎性原则等因素使其无法准确、及时的提供财务报告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由此,世界各国纷纷进行财务业绩报告的改进,并且取得了一定效果,我国财务业绩报告改进的步伐也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运用规范性的研究方法,首先分析了财务业绩报告改进的相关理论基础,指出改进的必要性,继而分析了我国目前的财务业绩报告的缺陷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收益报表在财务报告体系中,一直占据核心地位。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迅猛发展,传统收益报表已愈来愈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在世界各国财务信息用户、会计学术界以及实务界的推动下,传统收益表已开始向全面收益(comprehensive income)报告发展。  相似文献   

19.
资产负债观下总括收益概念要求综合收益全部信息均作为收益项目在收益报表中列示。只有综合收益才能全面反映企业业绩因素引起的经济资源、经济资源要求权及其变动的信息,才能满足报表使用者评价企业未来现金净流量产生能力的业绩信息需求。与净利润相比,综合收益及其构成包含更多反映企业价值创造的信息,大大提高了收益信息透明度,更具决策有用性,但在分析时应赋予其各构成项目以不同的权重。国际及各国相关准则只规范综合收益的列报而未规范其确认与计量,在我国明确规定在利润表中完整列报综合收益的准则背景下,会计界应打破没有一个财务指标是以综合收益为基础的局面,将综合收益信息纳入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控制权私人收益和大股东侵害的理论做了修正,得出控制权私人收益=合理控制权私人收益+超控制权私人收益,其中超额控制权私人收益表现为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占。发现,大股东通过控制权共享收益和控制权私人收益,实现了"公司有业绩、大股东有超额回报"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