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8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2007年新制定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固定资产折旧方面的处理和要求,仍存在一定差异,而且这是税法与会计准则间最主要的差异之一.引发固定资产折旧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税法和会计准则所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基数方面的差异、折旧年限以及预计残值等方面的差异.而这些差异都将影响企业会计做账、纳税等工作的开展,所以如何对这些差异进行调整,并在未来政策制定中尽量避免这些差异的存在的,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本文正是在此意义上,对固定资产折旧的差异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并指出其对企业的影响和未来可以进行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以各种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确认时会计准则与税法不存在差异。固定资产在持有期间进行后续计量时,由于会计与税收规定就折旧方法、折旧年限以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等处理的不同,可能造成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因此,在会计期末企业需要将两者之间的差异进行纳税调整,并做出相应的帐务处理。  相似文献   

3.
祁俏格 《经济论坛》2012,(7):167-169
《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对固定资产的初始入账价值、折旧、后续计量、减值准备计提的规定都不尽相同,使得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产生了很大差异,分析清楚二者的差异及纳税调整方法,有助于财务人员正确地进行固定资产核算及税务人员更好地完成税收征管工作.  相似文献   

4.
继财政部2001年11月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后,于2006年2月又颁布了包括1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在内的新会计准则体系,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在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核算及相关信息的披露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在实际工作中通过新、旧会计准则及税法规定的差异,来分析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变化及造成诸多纳税调整事项,有利于企业正确进行会计核算和涉税事项处理。  相似文献   

5.
固定资产在企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财政部于2000年颁布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并于2001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二者均对固定资产的核算进行了规范。但会计核算与税务处理存在不同之处。文章仅就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初始入账价值、折旧、后续支出及期末计价等方面对其会计处理与纳税调整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黎云凤 《经济师》2005,(8):214-215
固定资产在企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财政部于2000年颁布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并于2001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二者均对固定资产的核算进行了规范。但会计核算与税务处理存在不同之处。文章仅就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初始入账价值、折旧、后续支出及期末计价等方面对其会计处理与纳税调整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简称新固定资产准则)在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方面与2001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简称旧固定资产准则)相比,有很大差异,特别是突出了公允价值的运用。本文拟对此差异进行比较,并分析这些差异可能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简称新固定资产准则)在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方面与2001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简称旧固定资产准则)相比,有很大差异,特别是突出了公允价值的运用。本文拟对此差异进行比较,并分析这些差异可能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2006年新《会计会计准则》所做的重大变革中和《企业会计制度》中均提剑固定资产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折旧与减值。因此,及时对二者做出分析,理顺二者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新准则为基准,就固定资产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的区别与联系进行比较分析,做一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张媛 《经济研究导刊》2011,(26):117-119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日益加强,会计和税法的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化。2007年《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和2008年《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使得无形资产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在概念、范围、计量等方面出现了新的差异,这些差异为财务舞弊创造了条件,也增加了纳税人的涉税风险。所以,应积极采取具体措施对无形资产会计与税法差异进行协调,降低征纳税成本,丰富和完善会计理论和税法理论,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其核算正确与否,既会影响到资产负债表反映信息的质量,又会影响到利润表反映信息的质量。为了进一步规范固定资产的核算,财政部于2001年11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固定资产会计准则》),并从2002年1月1日起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施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施行。与财政部2000年底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固定资产会计准则》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弄清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有利于企业正确核算固定资产,提供真实而相关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12.
一、盈余管理途径之一——固定资产折旧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十九条规定:“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企业会计与税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特别是新企业会计准则出台之后,企业会计与税法之间又出现了很多新的差异。这对于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式等很多方面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从企业所得税的角度出发,对新会计准则背景下的纳税调整处理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介绍。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5,(3)
企业的固定资产是为生产产品、出租及提供劳务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经营有效实施的物质基础及重要保障,及时、准确地核算固定资产,对企业来讲意义重大。《小企业会计准则》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简化了企业财务报表的列报及披露,降低了企业的会计核算成本,就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而言,《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之间存在一系列的差异。文章通过实际案例对其差异进行分析总结,便于企业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熟练掌握并加以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15.
在关联方交易的会计和税务处理方面,《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与税法的规定存在较大的差异。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各个角度的影响一直是监管机构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包括会计与税收领域的监管。但是,会计与税法对关联方的规定存在诸多差异,主要目的是对2007年生效的关联方会计准则和2008年生效的企业所得税关联方规定内容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投资性房地产方面,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规定差异较大.从税法上区分,投资性房地产可以区分为房屋、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其中,房屋、建筑物归入固定资产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一条规定计算固定资产折旧并扣除;土地使用权应归入无形资产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二条规定计算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并扣除.文章对两种规定之间的差异举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由于会计准则与税法制定的目的、原则和计量属性不同,会计准则和税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正确理解会计准则和税法的差异以及税收处理的正确方法,对于广大财务人员和税收管理工作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以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为依据,具体分析了两者产生差异的原因、具体表现,探讨了协调两者差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胡美莲 《时代经贸》2008,6(19):127-128
为了规范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对固定资产准则进行了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新准则与200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相比,有了较大变化。本文从固定资产的定义、初始计量、折旧、减值准备、披露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差异比较与分析,并列举了部分实例。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以及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双倍余额递减法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应用上越来越广泛,计提折旧公式存在的缺陷也将日益显现。所以,对《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中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进行完善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0.
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企业经营业绩。可以围绕固定资产取得方式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固定资产后续支出选择,以企业会计准则及企业所得税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为基础,探讨在各种方式下对企业税收的影响,以达到节税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