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各省出台的创新型省份建设方案,运用省级政府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创新型省份建设对预期建设目标的影响。结果发现,创新型省份建设仅对可操控程度较高、完成难度较低的建设目标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可操控程度较低、完成难度较高的建设目标无显著影响;高强度激励对建设目标实现的影响作用较大。公开建设方案、科学设定建设目标、促进多部门参与、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是改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和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创新型企业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型企业是指那些以持续创新为主要手段和模式,谋求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企业。创新型企业文化是创新型企业建设的重要动力要素,对创新型企业的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目前创新型企业属于崭新的重大性探索性课题,因此对创新型企业文化的研究还处于空白。基于此,文章探讨了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阐述了创新型企业的价值观是创新型企业文化的核心,制度文化是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关键,而行为文化是创新型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并对创新型企业文化的作用、基本特征以及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高校在创新型省份建设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培养和集聚创新型人才;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的基本力量和基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让的生力军;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4.
就我校信息安全专业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的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从信息安全专业教育教学一体化改革的培养思路入手,规划建立了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从课程体系、创新系列课程、创新人才基地、实践性教学体系、课外科技活动、创新环境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入手,深入分析研究了我校信息安全专业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建设情况,这对于信息安全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结合泉州市鲤城区的实际,分析了鲤城区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区的现实基础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建立完善创新型城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建设创新型城区的四大举措.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对创新型城市建设有影响的14项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通过使用SPSS18.0对我国较有代表性的36个样本城市的创新型城市建设现状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水平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城市之问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情况差距较大,北京、上海处于国内创新型城市建设最前列,深圳、广州代表了国内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较高水平,天津、杭州等6个城市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沈阳、无锡等24个城市处于中等水平,而徐州、西宁两个城市处于最低水平.此外,很多城市的全社会研发能力、硬环境和软环境发展不平衡,为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必须提高创新型城市创新投入和加强人力资本的培育,并注重城市软硬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创新型企业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型企业是推动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未来企业发展的趋势。近年来学术界掀起了研究创新型企业的热潮,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通过回顾创新型企业的相关研究,对创新型企业的内涵与特征、创新型企业评价、创新型企业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与评述,最后指出了创新型企业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现如今,如何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实施技术创新工程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进而引起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研究开发院作为创新型企业组织技术创新活动的高级部门,是创新型企业建设的重要支撑和核心内容,它的战略定位和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自主创新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基于对广东20多家创新型(试点)企业的实地调研和考察,本文从能力、机制、平台、队伍、文化五大层面系统归纳了企业研究开发院的组建和企业发展内容,以期为更多创新型企业的建设提供推进参考和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对科技园区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明确了创新型园区建设必须形成高新区的创新要素空间集聚与协同效应.同时,提出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和创新试点单位建设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归根结底需要由具有创新精神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来实现。通过研究中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并加以分析,针对中国高等教育现状的不足,提出有效对策,希望可在开办应用本科院校进行推广,为国家造就成批的技能型创新人才,为各行各业提供创新型人力支撑,加快创新性国家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1.
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准确把握创新型园区创建的进程、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供对策和建议。文章概述了国内外创新型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依据科技部提出的《创新型园区建设指南》建立了包括创新体系、创新要素聚集、创新效益、创新效率、园区总量指标在内的5个方面35个创新型园区的评价指标,并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文章最后建议,为推进创新型园区建设应该加强三方面工作即:吸引科学领军型人才加速园区创新实践有重大突破、激发园区创新活力、建立跨区域知识创新平台加速知识共享和知识资本增值。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创新型城市建设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军  任亚磊 《经济师》2011,(8):213-214
创新型城市是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中心环节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切入点。文章首先对创新型城市进行概述,然后对浙江省创新型城市进行评估,对其建设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最后对改善和推进浙江省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创新型企业理论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创新型企业建设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是建设创新型企业,本文对有关创新型企业的理论做了一个全面的总结。  相似文献   

14.
科技创新中心在全球或区域创新网络中占据核心地位,创新型城市是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基于澳大利亚智库2thinknow近年发布的全球创新城市100强名单,监测与分析欧美和亚洲创新型城市主要分布特点,重点分析与比较伦敦、新加坡、巴黎、香港等创新型城市排名变化情况,最后从创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及支持重点城市建设世界级创新型城市集群等方面提出我国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的提出,国内城市均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城市,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在中国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关注"城市社会资本"生产、增值和更新,便成为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创建创新型城市的重要环节。在国内外学者研究城市竞争力的基础上,提出了从社会资本的角度研究城市竞争力的设想,并提出了研究思路和路径。  相似文献   

16.
2006年,中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希望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于全球创新指数报告,通过排名变化与聚类分析,对2007年以来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及其现状特征与优劣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年来,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排名不断上升,已经甩开其它金砖国家,率先从中等创新国家进入创新追随国家;从建设现状来看,中国科技产出水平高、创新效率高、资本环境好、基础教育有一定优势,但创新型国家建设宏观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研究结论对于了解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现状,推进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福建创新型省份建设进程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琳 《发展研究》2011,(2):30-33
本文在探讨福建创新型省份建设内涵的基础上,从创新资源、知识创造、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创新绩效等五个方面构建了福建创新型省份建设进程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此评价指标体系对福建省在创新型省份建设方面进行测评分析,提出推进福建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84名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研究发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深厚的专业积累与稳定的研究方向、敏锐的观察力、严谨的方法和系统思维能力是创新型科技人才的4个典型特质。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政府要重点塑造有利于创新的教育文化,发挥科技评价的创新导向作用,完善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政策。各类科研机构也要加强对科技人才的教育培训,建立符合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科技评价体系,从薪酬体系、选拔机制、发展渠道和科研基础建设等方面强化对科技人才的创新激励。  相似文献   

19.
创新思维:基于创新能力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工程,创新能力建设要以人为本,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抓住创新思维这一核心,并从文化、教育及创新体系建设层面对创新思维培育和创新能力建设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开放新格局与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驱动下,科学研判外资开放的创新虹吸效应至关重要,亟待破解的问题是如何有效撬动外资引入的创新溢出红利。基于内外技术势差探讨FDI创新虹吸的演化逻辑,阐释知识产权价值激励对FDI创新溢出的影响机制,基于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外资开放引入的创新虹吸效应并非静态不变,对区域创新发展呈现出边际递减的抑制性影响;借助高强度知识产权价值激励能够有效调节FDI的创新溢出轨迹,以“U”型规律打开外资引入的创新虹吸通道,驱动区域创新发展;知识产权价值激励的调节效应存在一定的空间异质性,对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FDI创新溢出的撬动更为有效。研究结论为优化外资开放引入与知识产权价值激励的共轨溢出,赋能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新的经验依据和路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