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智力资源是促进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农村智力资源一直呈现向城市流动和转移的态势,其结果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本文在分析农村智力回流的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重点就如何促进农村智力回流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张阿娟 《生产力研究》2012,(2):13-14,130
进口贸易和国际智力回流作为国际技术扩散的主要路径,是一地区技术进步的重要外部来源。文章采用1987—2010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检验了进口贸易、国际智力回流与中国各地区技术进步的关系,结果表明:两大路径对中国各地区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贡献度却存在差异;其中国际智力回流尤为明显,对东部技术进步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西部却作用甚微。各地区应实施适宜政策充分利用进口与国际智力回流的技术外溢加快技术进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有产业转移、区域转移和身份转换三种形式,文中所用的转移主要指前两种形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及回流能有效地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河南转移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极大地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本次全球经济危机造成我省外出务工人员大量回流,对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带来了挑战,从长期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仍然是促进我省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手段,因而应采取多种措施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及回流工作,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际智力回流成为国际人力资本跨国流动领域的热点,也是一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实现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国际智力回流问题各领域最新研究的梳理,为我国人才回流问题提供进一步研究方向。首次建立了海归回流问题的研究图谱,较为直观地展现了该领域研究的国内外空白点和薄弱点,并认为国际智力回流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提高。为此,建议在智力回流理论框架、相关经验等方面深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5.
构建一个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将有助于增加农村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本文认为:农村信用社具有适应农村环境的特殊优势,必须在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为“三农”服务的主体功能,要致力于促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大力推动农村政策性金融业务的发展,同时采取有力措施推动邮政储蓄在农村吸储的资金回流,结合农村保险的推出吸引商业性金融参与农村金融活动。  相似文献   

6.
城乡二元金融结构下,农村金融服务长期不足,严重制约了三农发展。城乡金融服务一体化建设。是实现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城市金融反哺农村、农村资金回流的重要举措。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城乡金融服务一体化建设,就是通过支付结算、资源配置、转移分散金融风险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服务的普惠建设,消除城乡金融服务种类、工具、质量上的大差距,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促进三农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农村开展社区教育,有利于为国际经济全球化提供人才;也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城镇化的速度。因而各级政府需将农村社区教育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教育基地的网络建设和评估指标体系的建设,进而促进这一教育形式的快速发展,以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湖北省恩施州的农户调查数据,系统地研究了家庭禀赋对农民工回流及回流后自主创业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家庭禀赋能够提升劳动力回流农村后的个人发展能力,对农民工回流以及回流后自主创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与没有外出务工经历的农村劳动力相比,回流劳动力在农村可以更好地利用家庭禀赋,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率和投资回报,这也正是导致部分农民工回流农村的主要原因。丰富的家庭经济资本、家庭社会资本和家庭自然资本对于农民工回流有着促进作用,尤其会增加农民工回流后自主创业的可能性。通过家庭禀赋对农民工回流及返乡创业的积极效应,也反映出在农民工回流和返乡创业的过程中农村市场化的滞后和社会支持的不足。各级政府需要加大力度,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搭建好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刘颖 《经济论坛》2007,(10):123-125
1.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农业生态旅游通过利用农村l见有的经济资源,可以实现由农业产业到旅游产业的质的飞跃,从而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既发挥了农村的资源优势,维护了生态环境,又提高了农村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可以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大幅度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村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孙枭雄 《经济学家》2023,(4):108-118
本文通过对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实践的研究,提出“经营性治理”这一解释框架,以揭示农村集体经济多样化实践背后的组织逻辑。研究认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多重嵌入性决定了其发展不能仅强调经济收益,还要建立一套经营性的治理机制,以此来熨平附着在村社资源之上的各类制度关系,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奠定政治和社会基础。在“经营性治理”的实践中,村治主体通过关系治理、整合经营权和股份制来推动村社资源的内部整合与外部交易,这不仅提高了村社资源的配置效率,也提升了村社治理能力,促进了共同富裕。为此,地方政府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中,要重视非经济要素在其中的作用,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性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农村金融体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长期以来,农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近年来农村的信贷资金资源却出现了回流的不利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多方面的缺陷,为此,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若干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民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举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途径是尽快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新型农民人才队伍,坚持将其作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中之重。积极采取培养高素质大学毕业生和农业科技人才等主要途径,从科教兴农、人才强农入手,在智力支撑、精神动力上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着丰富的农业劳动力资源,但是农业的发展却相对滞后于整体经济的发展,如果将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不仅能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能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通过剖析农民增收与农村人力资源的理论并结合荆州市农村实际情况,基于农村增收视角,提出荆州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对于推动荆州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突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大批高素质、有专长的农村基层人才。本文对新时期我国农村人才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如何发挥人才对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能够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它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是指通过人力资本投资来提高农民的智力、能力和体力。福建省龙岩市地处山区,是典型的农业市,农村有着十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全市共有乡村人口243万,占总人口的85%,农村劳动力122万,近年来每年还有3.5万后备劳动力进入社会,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增加乡村财务投入是否可以吸引农民回流?本文通过对CHIP数据库的分析回答了这一问题。本文发现:外出务工收入对乡村财务投入具有较强的替代效应,增加农村福利性财务投入不会吸引农民回流;增加生产性财务投入、提高农村生产率、帮助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能够吸引农民回流。本文建议加大财政对农村“增收”扶持力度,帮助集体企业扩大再生产,融合一二三产业,拓展农民在农村的增收渠道,使农村恢复财政“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农村发展进入了全面转型的新阶段。虽然中国农村全面转型具备了条件,但也面临一些阶段性挑战,突出表现在高成本严重损害农业竞争力、农业机械化亟待转型升级、“谁来种地”难题尚未破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任重道远、农民增收的压力不断增加、农村资源资产浪费严重、农村生态环境亟待改善、乡村治理模式仍需创新八个方面。而且,现有的一些思想认识、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和政策,也阻碍了农村全面转型,束缚了农村发展。促进农村全面转型发展,需要以综合配套、整体推进的方式深化农村改革,并着力提高农村资源资产的流动性,系统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18.
论当前农村经济结构中存在的矛盾及调整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六大报告指出,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是现阶段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基本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合理的农村经济结构能够提高农村资源的经济效益和提高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并能促进农村各产业的协调发展和良性循环,从而实现农民增收和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因此,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当前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在全球化进程中,印度选择了与中国不同的发展路径。印度没有大规模发展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资源密集产业,而是利用本国的智力资源和金融资源发展信息、服务等高端产业,并逐步向农业和传统工业部门渗透。在这一路径下,印度经济实现高速增长,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也跃居世界前列。但因为对传统产业和农业、农村的忽视,印度迄今仍然是以农民为主的国家,城乡发展很不平衡,农业生产落后,农村贫困严  相似文献   

20.
中国智力外流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阶段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1992-2010年中国的省域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中国智力外流对国内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智力外流的经济效应在不同发展阶段内呈现差异化特征。在1992-2000年间为负效应,但教育激励下的人力资本提升效应显著为正;在2001-2010年间智力回流主导下的生产率提高效应与教育激励效应共同促使有益智力外流的形成。此外,本文就智力外流经济增长效应的阶段性分析,为研究有益智力外流显现过程中的"发展门槛"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