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新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采用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进行计量,而每期利息收入是以期初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来确定的,在实际利率确定的前提下,对摊余成本的准确理解和确认就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蒋吉雷 《时代经贸》2013,(2):163-165
通过实际利率和实际利率法解析,针对账务会计中摊余成本的应用,解决实际利率法应用的目的;在会计核算中的核算对象及其账务处理。并以金融资产为例演示核算过程。在演示过程中,对涉及到的递延所得税、金融资产的分类、金融资产的处置、公允价值变动、资产减值、资本公积的形成都作了详细的阐述。根据会计假设原则,将会计期设定为跨会计年度,目的在于让考生和会计工作者在学习和工作中,对于资产的购入和处置,不以年初和年末为会计年度,计息期也不在每年年末。从中解决在这种前提下,会计核算怎样计息、怎样计算摊余成本,资产负债表日怎样核算。  相似文献   

3.
洪娟 《经济师》2008,(12):206-207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新准则中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突出了货币的时间价值概念以及多处采用了实际利率法计算摊余成本和利息。文章在分析实际利率法内涵的基础上,通过若干实例解析实际利率法在资产、负债、收入各类核算科目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4.
货币资金时间价值的存在使某项资产或者负债未来的现金流量和现在的公允价值存在一个差额,实际利率法则是考虑了货币资金时间价值而针对这个差额的一种计量方式.银行在运用实际利率法时要注意实际利率的确定和摊余成本的计算,使数据真实反映银行业务,这也体现了会计的客观性要求.实际利率法在银行的运用已经成为一个趋势,然而在推广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本文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简要讨论,并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5.
和艳美 《时代经贸》2010,(10):207-207
本文主要介绍了贷款摊余成本的终值计算法,包括两个终值计算公式及其应用。贷款摊余成本的终值计算法,是在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的基础上的不同于常规计算方法的又一形式,在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提前赎回等因素的前提下,利用它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任意一期期末贷款的摊余成本。  相似文献   

6.
预期损失法是相对实际损失法而言的.又称预期现金流量法。该方法在确定用于金融资产后续计量的实际利率时应考虑预期信用损失,将其作为预期现金流入的抵减项。但是,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不允许确认减值损失。如果后续期间发生对预期信用损失的有利变化(如贷款的违约率降低,经济形势的好转),经调整的金融资产账面价值可以超过摊余账面价值。本文结合实例,探讨了预期损失法在贷款减值准备会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介绍了贷款摊余成本的终值计算法,包括两个终值计算公式及其应用.贷款摊余成本的终值计算法,是在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的基础上的不同于常规计算方法的又一形武,在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提前赎回等因素的前提下,利用它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任意一期期末贷款的摊余成本.  相似文献   

8.
待摊投资是基本建设投资项目中,构成基本建设投资的实际支出,但又不能够直接计入单项工程成本,需要按照规定分摊计入交付使用资产成本的各项费用和损失。正确核算待摊投资,对于准确计算单项工程成本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9年11月5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了《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征求意见稿)》,决定采用预期损失模型来确认减值.文章在研究IASB与FASB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预期损失模型与实际损失模型的比较分析,说明了预期损失模型计量金融资产减值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持有至到期投资购入以后,经过期末计提利息、摊销利息调整,得到摊余成本的金额.如果发生减值损失,就要计提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当公允价值回升以后,就可能需要转回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那么,该如何计算确定转回的金额呢?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公司债券的发行、期末摊余成本的计算(或利息调整的摊销)、债券的偿还三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学习应付债券。  相似文献   

12.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最为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行多年,其中,债券、票据和货币市场的利率都已实现市场化,目前需要推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主要是指银行利率的市场化。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的管制,取消各个金融机构贷款利率Q7倍的下限限制,由备金融机构根据市场情况及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并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同时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等政策。  相似文献   

13.
试论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经济类专业教学中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这两个概念的使用频率较高。搞清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含义 ,对深刻理解有关经济问题 ,把握问题的实质 ,非常重要。可是 ,目前出版的各种教材 (包括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教材、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指定教材 )对这两个概念的解释却不尽人意 ,致使多数师生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似是而非。一、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含义的多样性在经济类专业各门课程中 ,甚至同一门课程中出现的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含义可能并不相同 ,表现出这两个概念的活跃性及其含义的多样性。(一 )用于揭示是否含有通货膨胀率的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在有通货膨胀的条件下 ,当利率含有通货膨胀率时称为名义利率 ,剔除通货膨胀率后的利率称为实际利率。这时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关系为 :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 -通货膨胀率(二 )单利计息条件下的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实际工作中 ,银行借款实行单利计息。这种情况下 ,名义利率就是借款合同上所约定的利率 ,企业向银行借款的筹费成本应是企业实际支付的利息 ,其相对数则是企业借款的实际利率。其计算公式为 :实际利率 =借款人实际支付的利息借款人所得的借款在实行单利计息而且无其他信用条...  相似文献   

14.
利率互换案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朝民 《经济经纬》2003,(6):132-134
以一个实际案例为背景,以发达的金融市场为条件,就浮动利率与固定利率互换的定价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通过Visual Bssic6.0语言编写一个应用程序,使得浮动利率与固定利率互换的定价得以实现。这种利率互换定价方法具有普遍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源于存贷款利差,而贷款定价是利润来源的重要影响因素.贷款定价是指商业银行根据自身资金成本与盈利目标,通过贷款风险与期限的考虑,并结合信贷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而综合确定的贷款利率.贷款利率确定的影响因素一般有资金成本、贷款风险程度、贷款期限、贷款数额与借贷市场竞争程度等.  相似文献   

16.
论利率市场化下的利率互换功能与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殷洁 《现代财经》2005,25(12):24-27
随着一系列利率改革措施的颁布实施,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正在加速。我国已初步建立市场利率形成机制和市场利率体系。利率市场化催生利率互换,利率互换有利于规避利率风险、降低融资成本、资产负债管理和完善利率定价机制。但是,利率互换存在法律和政策风险、基础协议的效力风险、履约风险以及利率本身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利率与通货膨胀:一个费雪效应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刘康兵  申朴  李达 《财经研究》2003,29(2):24-29
本文应用现代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技术,结合中国1979-2000年间的有关数据,进行了费雪效应在中国的实证研究。经验证据表明在这一时期同时存在长期和短期费雪效应。这样,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名义利率的变化主要反映预期通胀而不是实际利率的变化,所以必须慎用名义利率作为货币政策松紧程度的指标。这在政策上可理解为政府为控制通胀而调整利率的一种规则,从而本文的分析对未来利率调整幅度的具体确定与计算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贷款定价(法人客户)的管理现状和定价模式分析出发,按照国内外商业银行贷款定价一般方法,结合成本主导和差异化贷款定价策略,建立了一个成本主导的供需均衡贷款定价理论模型。由此模型推导出了均衡贷款利率公式,即银行发放贷款时的最低利率。公式表明:贷款期限越长、银行的期望回报率越高、操作和税收等成本越高、存款利率越高、违约损失率越高、银行的资本要求越高、贷款违约率越高,则贷款利率越高,并结合云南省农行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如何改进贷款定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建立房地产价格波动模型对典型房地产市场1995年~2006年房地产价格异常波动状况进行了测定。计算结果表明:实际利率变动率、人口增长率与均衡因素对房地产价格波动影响显著,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和成本指数对房地产指数影响相对较弱。从各变量对房地产价格波动影响力度来看,实际利率变化最强、成本指数影响力度最小。  相似文献   

20.
朱家银  贺宝琳 《经济师》2006,(12):147-148
文章首先分析了债券溢价、折价产生的原因,然后通过债券价值与到期时间的函数关系式及其图形揭示出债券溢折价实际利率摊销额法的实质,得到债券溢价、折价实际利率摊销法的简化计算公式,从而有利于运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出债券溢折价在任意期间的摊销额和确定债券在该期的利息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