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远稳定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民航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极为迅速,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之一,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拉动了交通运输网络的完善,还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此外,民航业对带动就业也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尤其是在我国的边远地区,民航业在这些方面的带动作用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2.
郝文敏 《时代经贸》2010,(18):107-107
我国国上面积广大,海岸线漫长,山区众多,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统计显示,中国七成的大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七成五以上的工农业产值,分布在海洋、洪水、地震等灾害严重的地区,其他各类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也时有发生。我国每年因危害公共安全的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非正常死亡超过20万人,伤残超过300万人,经济损失计6500亿人民币,约占GDP总量的6%,全面提高公共安全水平已成为保障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建设小康社会所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区域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国家开发银行作为目前我国最大的政策性银行,根据国家的区域发展政策,筹集和引导境内外资金,重点投向地方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是其主要任务之一。文章引入反映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著名的Theil指数,结合1993年、1998年和2003年的各省所在地市的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UPCI)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RPCI),分析了1993年~1998年~2003我国省内发展不平衡、城乡不平衡、城镇之间不平衡、农村之间不平衡演化及其对国家开发银行区域政策的启示。通过分析指出:开行的区域发展政策不应建立在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带这一粗略划分上,如果进一步细分,其效果会更明显;对于城乡不平衡、城镇之间的不平衡和农村之间的不平衡,开行的政策导向应重点关注城乡不平衡。  相似文献   

5.
杨婧 《经济师》2010,(4):78-78,87,88
美国次贷危机从局部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民航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最为敏感。2009年12月,国际航协预计全行业在2009年将净亏损110亿美元,比2008年创纪录的85亿美元亏损额高出29.4%。文章结合实际,从金融危机对民航业产生的影响,中国民航业应对策略及所面临的机遇三部分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1我国民航业发展现状 2002年开始进行了新一轮的民航体制改革,民航总局直属的航空运输企业及服务保障企业进行联合重组,新组建的集团公司已与民航总局脱钩,机场属地管理的改革预计不久后将完成。民航总局不再代行脱钩企业和下放机场的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新成立的航空运输集团公司和服务保障集团公司,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继续搞好内部重组,并实行多种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产权多元化。目标是逐步放松经济性管制和扩大对外开放,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民航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城市发展非常迅速,区域资源的供给已不能适应城市的发展速度,导致环境资源的破坏,从现代经济、社会所考虑到的可持续发展性,就应该找到城市发展与区域资源之间的平衡关系,谋求区域资源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平衡,实现经济和社会稳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区域生产力的不平衡发展格局及其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今后我国区域生产力的发展应跳出平衡与不平衡发展战略的传统理论框架,走非均衡协调发展的道路,非均衡协调发展应成为我国制定区域生产力长期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张彦杰 《经济论坛》2000,(12):29-30
中国加入WTO,对河北民航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总的来说,机遇大于挑战。 一、加入WTO给河北民航带来的机遇 1.对外经贸活动的活跃将为河北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需求。据测算,加入WTO对我国GDP每年的潜在贡献率为0.5-0.6个百分点。加入WTO后,河北市场必将进一步开放,人员要进出,资本要进出,物流要进出,进出口贸易将更加活跃,贸易量的大幅增长将有力带动航空运输业特别是国际航空运输业务的增长。 2.最惠国待遇将使我们空运企业购买飞机和航材的成本大幅降低。中国加入…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航业竞争格局和运行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民航业进行了一次体制改革,形成了模拟竞争的航空运输市场。2002年10月中国民航对原有的航空及相关企业进行联合重组,成立了六大航空集团。本文以产业组织理论中经典的SCP范式为基本的分析思路,结合微观规制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对我国民航业市场化改革以来的竞争格局、运行效率进行深入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优化行业结构、提高行业运行效率和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转移支付与区域平衡发展是宏观经济学领域的重要议题,也是国民收入分配的现实关切。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凸显等一系列矛盾,这显然是当前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瓶颈。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作为一种区域补偿政策载体,是实现区域间均衡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更是筑牢边疆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的有力举措。但在实践中,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建设仍存在不足之处,在促进均等化等方面尚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政策预期,由此备受国内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既有研究搭建了转移支付推动区域平衡发展的基本分析框架,重点聚焦于转移支付对公共服务均等化、地方政府行为以及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并以转移支付的财力均衡效应、地方官员偏好等因素为抓手对内在作用机制做出了进一步的剖析。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在推动区域平衡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整体呈现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效应长期趋好的特征,对口支援等具有横向转移支付性质的措施更是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但是,转移支付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的功能发挥还有待提升,因此有必要在立足于我国国情和实际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这是由于我国历史原因、能源分布、地源优势等一系列原因所造成的。这违背了我国和谐发展战略,因此我们要寻求解决方法,逐步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本文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15.
非平衡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一个无可争辩的普遍现象。从历史和逻辑统一的角度看,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是要素集聚产生的初始循环效应和产业集群、城市化产生的累积循环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非平衡发展格局中特定区域经济的优先增长,要素集聚是根源,产业集群是支撑,城市化是引领区域经济更快发展的核心。利用基于要素集聚、产业集群和城市化的分析框架,能对区域之间非平衡发展的现象、成因,以及对优先增长的区域自身的演进历程做出符合逻辑的客观解释。  相似文献   

16.
破解效率与平衡的冲突——论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国发展始终面临着经济增长与区域平衡的双重目标。近十多年来,中国面临巨大的区域发展差距以及区域间依旧存在的劳动力流动障碍,建设用地配置和财政转移支付等越来越多地被用于鼓励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发展,其结果是整体经济效率增速放缓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恶化。这不仅损害了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还孕育着很大的债务风险。在经济集聚发展已经成为全球趋势的背景下,要实现人均意义上的区域平衡,有两个选择:一是在劳动力流动不充分的情况下,通过转移资源的动钱方式来实现地区间经济总量的平衡;二是消除各种限制劳动力流动的障碍,动人和动钱相结合,同时实现经济集聚和人均意义上的区域平衡。文章的政策含义是,通过增强劳动力的流动性来实现效率和平衡的双赢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土而积广大,海岸线漫长,山区众多,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囡家之一,统计显示,中国七成的大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七成五以上的工农业产值,分布在海洋、洪水、地震等灾害严重的地区,其他各类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什也时有发生.我国每年因危害公共安全的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非正常死亡超过20万人,伤残超过300万人,经济损失计6500亿人民币,约占GDP总量的6%,全面提高公共安令水平已成为保障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建设小康社会所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8.
促进区域平衡发展,必须重塑中国经济地理,实现资源在空间上的重新配置。目前,产业转移、人口转移和财政转移是平衡区域发展的主要路径,这三种路径虽有一定联系,但在理论基础、中间目标与实现机制上又有一定差异。基于三种平衡区域发展路径各自特点,且考虑到我国区域发展差距的现状,需要对其加以适当整合,以构建人口转移为主、产业转移为辅、财政转移为补充的平衡区域发展综合路径。  相似文献   

19.
从经济学理论来看,非平衡发展战略取向符合群体福利实现在时间上的先后性和地域上的非均质性.但是,根据非平衡战略主旨设计的非平衡发展战略模型显示:对称补偿型非平衡发展战略能够实现不同阶段社会福利的增加;而非对称补偿型非平衡战略由于补偿环节和转化环节存在内在困境将造成社会福利的降低.因此,由非协调发展向协调发展的路径优化方向是实施以对称补偿和高效财富转化机制为基础的平衡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与方针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文章回顾了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及方针的演变,评述了基本态势,阐述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提出了按照功能区对地域空间进行管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