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9年我国区域经济总量继续呈现"新东部、大中部、远西部"的排序格局,各区比重差距进一步缩小;而产业结构出现一产,二产比重同时下降,三产比重上升的新走势.本文利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方法对区域经济总量增长因素进行分解,同时结合各区所处发展阶段的差异,深入分析区域经济总量与结构的变动趋势.以此为基础,对2010年区域经济发展形势作出基本判断,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经贸实践》2004,(11):47-49
持色产业集聚区块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形成的某一产业相对集聚,特色产业优势明显,经济总量比重较大的区域性行业群。培育和提升特色产业集聚区块,对于提升一个地区的产业层次,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区域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其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持续发展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区域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结构划分为五个层次。(一)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指标(E)1.经济总量E1(1)GDP(E11);(2)GDP年均增长率(以五年为周期)(E12);(3)人均GDP(E13);(4)人均GDP增长率(以五年为周期)(E14)。2.经济结构E2(1)农业占GDP的比重(E21);(2)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E22);(3)高新技术产值占GDP的比重(E23)。  相似文献   

4.
1郾“三农”问题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问题。全国共有7亿多劳动力,其中50%以上在农村。从1998年到现在,我国农民收入增长远远低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城乡收入差距拉大。所以要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把农民从农村转移出来,提高农村土地的收益水平。2郾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根据计算,除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外,2001年浙江省人均GDP最高,是贵州省的5倍。到2001年,东部12省市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从48%提高到66%,其余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则从52%下降到34%。我国尚有3000万农民没有解决温饱。3郾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应该引起足够…  相似文献   

5.
对长三角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中,科技中介服务业已发展成为具有重要作用的产业,它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发达程度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经济圈,全区以仅占全国1%的土地、6.25%人口创造了占全国的1/4的经济总量。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长三角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相对滞后,一定程序制约了区域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十二五"规划把加快发展冀中南经济区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提出要推动石家庄、衡水、邢台、邯郸四市资源整合、互动发展,打造区域增长新优势。作为该区域经济总量最小的衡水市,要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了解城市的碳氧平衡状况,利用NDVI数据、能源消费数据,基于NPP模型,碳排放与氧消耗估算模型以及箱式模型计算北京市及各区的碳氧收支状况。结果表明:(1)研究区11年平均固碳释氧量由城市中心区向外围逐渐降低;(2)碳排放量与氧消耗量2010年较2000年增加幅度较大,碳排放量11年增加了2284.1161×104 t;氧消耗量增加了4334.59×104 t。2010年各区碳排放量与氧消耗量所占比重差别较大,城市拓展区与发展区分别占到总量的41.67%、40.27%;城市中心区与涵养区比重较小分别为10.19%、7.87%。(3)从研究区年碳氧收支状况来看,2010年碳氧失衡较2000年严重;分区来看,城市拓展区在总量与单位面积上失衡最严重,涵养区失衡最弱;其他区域在总量与单位面积失衡方面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数字生态是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础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动智能终端、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数据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是战略性资源也是重要生产力,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组织、新模式的出现.近年来,我国数字化建设加速升级.2021年,国家网信办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8%.  相似文献   

9.
丁颖  任旭娇 《江南论坛》2010,(12):18-20
一、长三角区域府际环境合作治理的现状 1.长三角洲地区的贡献以及面临的环境问题。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这个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多年来一直都对全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贡献着不可忽视的力量。区位优势显著、经济实力雄厚、交通网络发达、各类市场发展迅速、中心城市辐射力大,这些都是长三角区域的发展优势。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  相似文献   

10.
徐毅文 《当代经济》2016,(31):44-47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也随之步入新常态,重庆区域经济不但没有下滑,反而发展势头迅猛,综合实力不断壮大,经济结构趋于优化,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在西南地区甚至整个中国大陆地区,经济总量排位大幅提升,区域竞争能力显著增强,区域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时代经贸》2004,(10):76-77
丰台区是北京市八个城区之一,地处北京城区西南部,辖区总面积30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6万。近年来,丰台区经济总量以年均11.6%的速度增长,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个建设中现代化新城区的美好前景,正不断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与此同时,区域经济的优势产业日益凸现,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为06:29.8:69.6,工业连续增长,现代制造业和都市型工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任雪娇 《经济论坛》2009,(7):129-132
中蒙经贸合作在蒙古国对外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很大,本文用实证方法主要从蒙古国方面分析中蒙经贸合作的影响因素,针对中蒙经贸合作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一个区域经济系统范围内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是复杂的,不仅与劳动要素质量有关,而且从总体上与区域范围内经济总量的增长、产业结构、政府投资取向密切相关。文章根据四川省新型工业城市攀枝花1978年~2003年的统计数据,采用误差修正模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总量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人口变动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不能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反而进一步加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总量增长、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生产力布局、城市化的影响,从而为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分析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税收负担水平由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税收的规模应该和国家的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发展的关系。在我国,进入90年代以来税收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从1990年的19%降至1996年10.07%。这一现象直接影响到国家的财政状况和国家职能的顺利实现,因此也引起了理论界的高度重视。本文将从数量分析的角度,对税收占GDP比重下降的成因进行考察,并对非税收入规模进行估算,以期从数量分析的角度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一、宏观税收负担的测算宏观税负一般是指税收收入量与经济总量的比值,选用不同的经济总量指标得到的宏观税负具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较快,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GDP)5419亿元,增幅10.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五年翻番。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191亿元,增幅34.7%,占GDP的比重为219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39亿元,增幅252%。虽然新疆在经济总量等诸多方面不如我省,但超常规的工作思路和措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杜松年 《新经济》1995,(2):36-39
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自1991年11月扩大到汕头市区以来,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经济总量和群众收入都翻了一番以上。目前,正朝着到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汕头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目标前进。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长三角经济持续增长、发展势头良好,同时,该地区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呈现出二、三产业共同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长三角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低8.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高4.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高3.1个百分点,显示了该区域工业化与服务业发展领...  相似文献   

19.
中部崛起:关键在于调整发展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的“中部”,是指安徽、河南、湖北、江西和湖南五省。中部五省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历来是我国农产品及其加工品、能源和原材料产品的生产基地。在家电、汽车和部分高新产品的制造领域也具有重要地位。在全国经济总量(GDP)中,五省合计所占比重多年稳定在20%上下:1978年为  相似文献   

20.
农畜产品加工制造产业是指对农、牧业提供的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进行加工的工业部门。 自1996年12月吉林省委、省政府实施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战略以来,我省农畜产品加工制造产业经济总量迅速扩大,2001年实现增加值102亿元,首次突破10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5%,与两大支柱产业之一的石油化工5.1%的比重相当,在全省国民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发展中,初步具备了第三大支柱产业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