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2005年1月4甘至2010年6月11日沪市A股所有交易数据进行研究,检验沪市是否存在周内效应.结果发现沪市存在明显的周一效应和周三效应,并且周一的收益率在一周内最高,说明上海股市仍缺乏效率.  相似文献   

2.
张雪  徐文强 《时代经贸》2010,(12):160-160
对小公司效应的检验是研究证券市场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对沪市A股200只股票2005~2009年的实际年收益率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沪市存在小公司效应。  相似文献   

3.
对小公司效应的检验是研究证券市场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对沪市A股200只股票2005-2009年的实际年收益率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沪市存在小公司效应.  相似文献   

4.
陈潇  杨恩 《财经科学》2011,(4):17-24
本文基于极大似然函数值准则和赤池信息准则,从众多非对称GARCH模型中选择最优模型来研究中美股市杠杆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沪市和深市都表现出显著的杠杆效应,与美国股市相比沪市和深市杠杆效应较弱;沪市和深市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且沪市对深市的波动溢出效应更显著;美国股市与中国股市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5.
购并效应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购并前的财务数据状况是影响沪市上市公司2000年购并效应的重要因素,2000年沪市上市公司发生的购并较大程度上存在“保壳、保配”的不纯正购并动机。  相似文献   

6.
B股交易规则     
《财贸论坛》2001,(3):16-17
交易时间:B股交易的采用集合竞价方式生产开盘价,周一至周五每个交易日9:15-9:25为集合竞争价交易时间:9:30-11:30,13:00-15:00为连续竞价交易时间,深市逢周六,日及国内和香港公众假期休市,沪市为双休日和上证所公布的休市日休市。  相似文献   

7.
传统金融理论是在理性人假说和有效市场假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近年来越来越多市场异象的存在使传统金融理论的地位受到质疑。作为市场异象之一,节日效应近年来倍加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文章以上证综指日收益数据为研究对象,使用引入虚拟变量的ARMA-GARCH-GED模型,考察在1999年12月30日-2013年1月4日期间,股指收益率是否存在显著的节日效应,并对可能影响结果的星期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总体检验中,沪市存在显著的节前效应和节后效应;分节日检验中,元旦节不存在显著的节前效应和节后效应;春节存在显著的节前效应和节后效应,且节前效应更为显著;劳动节存在显著的节前效应和节后效应,且节后效应比节前效应更显著;国庆节仅存在显著的节前效应;在考虑了星期效应之后,节日效应依然显著存在。  相似文献   

8.
通过VECM-BEKK-二元GARCH模型对沪市A、B股市场的信息传导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一方面,沪市A、B股市场在长期存在双向价格溢出效应,但短期仅有从A股市场到B股市场的单向价格溢出;另一方面,沪市A、B股市间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但是非对称的,即仅有从A股市场向B股市场的波动溢出。由此证实了由A股市场向B股市场单向传导是沪市信息传导的主体路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中国股票市场按发展成熟程度不同进行了两个时间阶段的划分,并运用带虚拟变量的GARCH(1,1)模型结合描述性统计结果对两个阶段进行比较研究。实证结果显示:第一阶段,由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低,沪市和深市均存在多月份效应;第二阶段,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符合经济学解释且与国外一月份效应类似的年关效应和其中沪市表现为四月效应和十二月效应,深市表现为二月效应和十二月效应。由此可见,中国股票市场的月份效应是随着股市发展程度而变化的。  相似文献   

10.
沪市A、B股市场间信息传递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和多元GARCH模型对沪市A、B股市场之间的信息传递模式和A、B股市场指数收益之间的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的分析发现,沪市A、B股市场之间仅存在从A股市场到B股市场的单向信息传递。造成这种信息传递单向性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微观结构中的投资者差异和信息不对称.  相似文献   

11.
张飞 《经济前沿》2010,(1):124-131
本文采用Brockman and Chung(1999)使用的买卖价差分解技术,将价差分解成逆向选择成本、指令处理成本和指令持续性成本三部分,并运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5只封闭式基金2005年9月9日至2006年9月28日期间的高频交易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价差中逆向选择成本仅占27.36%,明显低于沪市股票市场(37.05%,见杨朝军等(2002)),沪市封闭式基金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较沪市股票市场轻。进一步实证分析表明,沪市封闭式基金的买卖价差对收益率波动率较为敏感,而以报价深度度量的市场深度则对价格的变动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Eviews软件,以2004年1月2日—2013年4月25日沪市股票的收盘价格指数日数据为样本序列,运用ARCH族模型对上证综指的波动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证综指对数序列具有较为显著的ARCH现象和"杠杆效应",通过EGARCH模型拟合预测上证综指并给出若干小结。  相似文献   

13.
从沪市实际成交额出发,以股价总值为约束条件,采用相关性分析领域中普遍适用的Eviews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沪市股票交易中成交额推动上证综指上涨的杠杆效应进行研究。根据2006年1月至2013年9月相关数据,采用ARMA模型、单位根检验等定量分析方法得出结论表明:成交额具有推动上证综指上涨的正向杠杆效应。  相似文献   

14.
黄华继 《时代经贸》2010,(24):189-190
股票市场存在杠杆性,具有不对称的特点。使用EGARCH模型,分析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前后股市对信息的反应特征,结果显示:股权分置改革至次贷危机爆发前,利好消息能比等量利空消息产生更大的波动,沪市存在反杠杠效应;而次贷危机爆发后,沪市恢复了杠杼效应。这与我国股市的特点与诸多因素相关。必须在市场建设、投资者教育、投资者结构优化及宏观调控等方面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5.
股票市场存在杠杆性,具有不对称的特点.使用EGARCH模型,分析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前后股市对信息的反应特征,结果显示:股权分置改革至次贷危机爆发前,利好消息能比等量利空消息产生更大的波动,沪市存在反杠杠效应;而次贷危机爆发后,沪市恢复了杠杆效应.这与我国股市的特点与诸多因素相关.必须在市场建设、投资者教育、投资者结构优化及宏观调控等方面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沪深股市收益率和波动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刘金全  崔畅 《经济学》2002,1(4):885-898
沪市和深市股票收益率和波动性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存在股价变化和走势之间的互动作用和示范效应,我们发现两市收益率序列之间具有长期协整关系,这说明它们存在类似的长期趋势成分;它们的短期误差修正系数存在一定的差异,这说明它们具有相异的短期波动模式;我们利用GARCH模型等非对称性方法发现两市之间存在显的波动“溢出效应”和“杠杆效应”,这说明两市资金的流动性约束较低,投资主体的相关性较强,两市收益率和波动性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整合性。  相似文献   

17.
使用2008-2011年沪市A股制造业的数据,本文首次发现了政治关联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存在“监督效应”,即政治关联高管会显著约束其控股股东的资金侵占行为(掏空);在进一步的产权性质对比研究后发现,政治关联高管对于控股股东掏空的“监督效应”在国有企业中表现的更为显著。此外,政治关联对掏空行为的“监督效应”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而减弱,表明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本文通过一系列的实证研究和稳健性检验,从一个侧面证实了政治关联的“效率观”。  相似文献   

18.
周东洲   《技术经济》2010,29(6):91-95
本文通过对Engle和Russell模型的扩展,使用我国沪市A股的高频数据,分析了我国股票的市场微观结构。在我国的股票市场中,股票交易存在明显的日内效应,日内效应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知情交易者的存在,知情交易者通过影响交易量从而加剧了价格的波动。  相似文献   

19.
股改之后,美国股市走势对沪市的溢出效应不论从长期趋势看还是短期波动看都由不显著转为显著;美股走势对沪市的开盘影响不论从显著性上看还是在数量上都明显大于其对沪市收盘的影响.这说明我国股市在股改后与国际主要股票市场联系程度在加深,但目前的溢出效应对我国股市心理层面影响远大于资金流动配置层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2010年3月31日至2012年底沪市A股数据和融资融券余额交易数据,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利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的计量方法研究沪市A股指数和融资融券交易余额之间的关系,实证检验融资融券交易的推行对于沪市A股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融资融券余额和沪市A股指数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沪市A股指数是融资融券余额的Granger因,但融资融券余额不是沪市A股指数的Granger因,股价的变动会影响融资融券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的交易量,但融资融券的推行并没有加剧A股市场的波动。不过样本期内融资融券交易中融券卖空交易占比过少,融券卖空对冲作用的发挥受到卖空量的约束,应通过增加卖空标的、加快发展转融券等方式提升融券卖空交易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