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振家 《光彩》2013,(5):20-22
近年来上海市松江区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向二三产业,2007年全区非农就业农民占农村总劳动力的90.28%,直接从事农业的农民减少到1.25万人,占6.6%.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出现了大量闲置耕地,为农民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提供了现实条件. 2007年下半年起,上海市松江区探索发展规模在100-150亩的粮食家庭农场(粮食家庭农场是指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农民家庭为生产单位,依靠家庭劳动力和农业机械从事粮食生产经营的活动),并在2008年起结合粮食家庭农场生产,发展"种粮+养猪"种养结合家庭农场.  相似文献   

2.
法国国土面积54.9万平方公里,共有22个经济区、96个省,耕地面积4200万亩;人口90年代初为5620万,农业人口不到300万,约占5%;总从业人口2330万,约占总人口的42%,其中农业劳动力130万,约占总从业人口的5.5%,占农业人口的40%。法国位于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许多农产品,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和出口均居欧洲首位,被誉为“欧洲的粮仓”。法国的农场以中小型为主,一家一户经营。根据1983年的统计,全国共有家庭农场113万个,耕地10公顷(150亩)以下的小农户约占40%,10-50公顷(150-750亩)的中等农户占47%,50公顷(750亩)…  相似文献   

3.
"家庭农场"的提法,首次出现在2013年中央1号文件中,并鼓励各地发展家庭农场这无疑给不少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政策性商机. 何谓"家庭农场"?农业部管理司负责人解释说,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即只要你手里有十几亩地,注册一个独立法人资格,从事农业种养殖项目,而且主要劳动力都是家庭成员,那么你就成了一个"农场主".但凡是不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不从事农业生产均不能称为家庭农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农村人口转移家庭行为选择文献的梳理发现,农业转移人口家庭的土地流转和劳动力分工是家庭行为选择的重要解释变量。实证结果表明,农村外出务工家庭的收入结构与成员分工之间互为因果关系,村级特征变量对家庭行为的影响远不如预期那么明显,个体特征变量的影响也不显著,家庭特征变量却十分显著。由此说明:研究农业转移人口的行为选择问题,必须借助家庭这一微观单元,当然这也是为了寻找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市化)的微观证据,可以预见“村庄”特征变量系统的影响会日渐凸显。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和农业生产一线精壮劳动力严重匮乏,老、弱、病、残和妇女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未来由谁来种粮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概念首次在中央文件中出现. 作为农业专业大户的升级版,家庭农场是一个从国外引进的概念,它代表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在欧美,家庭农场拥有广阔的土地、先进的农机设备、成熟的管理经验,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水平相当的高,由此带来的高收益也是有目共睹的.  相似文献   

6.
在对哈尔滨市辖属9个县(市)42个村(屯)的农户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农地流转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哈尔滨市农户土地转入的显著性因素有户主年龄、户主职业、家庭非农收入;影响农户土地转出的显著性因素有户主年龄、户主文化程度、户主职业、家庭兼业人数、家庭农用机械数量、家庭非农收入.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哈尔滨市土地流转的政策建议:加快区域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大农业金融支持力度;提高农民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家庭农场”是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家庭农场是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家庭农场为切入口,重点选择宁德市若干家庭农场为观察样本,在发现家庭农场的发展受到土地、资金、管理方式和农场主个人素质高低以及社会原因等因素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引入信托制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家庭农场主以及建立健全的服务网络等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8.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国家之一,在上世纪80年代初,英国拖拉机保有量达到53.8万台(1982年),进入90年代以后,英国拖拉机保有量均保持在50万台左右。随着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英国的农业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呈进一步减少趋势。如在1999年,英国农业人口107.9万人,占总人口的1.83%,到2001年,农业人口为105.4万人,占总人口的1.76%。全国共有耕地面积565.2万ha,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负担耕地面积为10.684ha,当年平均每台拖拉机负担耕地面积为  相似文献   

9.
家庭农场在各地正如火如荼地发展着,温州实际存在着很多真正意义上的家庭农场,这些家庭农场有着普遍性的问题和困惑,设计了1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81份,问卷涉及家庭农场发展的主要问题,如土地流转的稳定性和资金的供给、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紧缺、有文化的“农民”稀缺、基础设施的投入大、农业的补贴力度小等。针对问题提出适合温州家庭农场发展的创新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农村人口基数非常大,而且老龄化问题愈来愈严重,人均耕地面积偏少,难以实施大面积的现代机械化作业,导致农民群体的收入极低,甚至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同时,因为当前城镇化的推进,诸多农业用地被调整为城镇建设用地,推动农业劳动力往城市加以转移。这部分转移劳动力所留土地是实施土地流转的重要基础。农村劳动力及其土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依赖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深入探究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阐述了农村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并解读了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与劳动力顺利转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张茂成 《商业科技》2014,(13):132-133
为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我国对加快构建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家庭农场适应我国的基本国情,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生产率,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织形式。然而,近年来,家庭农场的经营发展面临很多制约因素,其中土地流转问题尤为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背景。其次,针对家庭农场发展与土地流转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目前存在的制约家庭农场的、有待进一步加深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最后在对发展家庭农场中土地流转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家庭农场发展的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2.
《商》2015,(21)
随着劳动力从第一产业的流出,被留下的土地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地流转,但过快的劳动力转移又会带来土地撂荒、生产效率下降的后果。土地流转同样是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前提。可见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把握好二者的关系对保证农业生产和推进城市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有利于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发展。当前,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优势是土地产权清晰明确、适度规模经营,劣势是融资渠道狭窄、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家庭农场主综合素质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滞后,机会是相关政策的出台、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存在威胁是法律制度不健全、农业经营风险大。在借鉴国外家庭农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议创新融资机制,强化政府扶持政策;规范土地流转制度,确保家庭农场经营的稳定;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场主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家庭农场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村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农业经营规模和组织化程度也相应提高。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一批农业新模式逐渐涌现。基于本国国情以及外国的发展情况,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建立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之上。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促进农业生产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的有效形式。本文以苏南地区家庭农场为例,探讨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家庭农场在实际发展中还面临着经营者素质不高、生产技术落后、支持政策不完善、融资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实现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5.
4月8日“常熟市古里镇田娘家庭农场”成为常熟市首家注册成立的家庭农场。该农场租赁土地150亩,注册资金18万元,从事水稻、小麦、蔬果、花卉种植,发展休闲农业。这个看似普通的家庭农场就是李克强总理3月28日考察的“田娘家族”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农地制度改革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实现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日趋活跃,区域、城乡劳动力转移将形成主流与逆向支流相辅相成、同时并存的双向转移模式,劳动力转移的主体将主要是受教育水平较高且素质较高的劳动力。而伴随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须对土地要素进行相应调整。文章提出,农地制度改革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的基础,稳定家庭承包制度,建立土地流转制度,严格土地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粮食生产和流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地处北美的温带和亚热带,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国土面积约930万平方公里,人口2.3亿,大部分地区温暖多雨,适于农作物生长。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上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农业,使其属于农业生产率高、人均农产品占有率高和农产品商品率高的“三高”农业。据90年代初统计,美国全国耕地约28亿亩,农业人口约510万,占总人口的2.2%,全国农场约230万个,每个农场平均有劳动力1.5个、可耕地1200多亩,美国的主要粮食为小麦、玉米、大豆、稻谷等。近年美国粮食总产量在3.9-4.1亿吨,人均占有粮食1.6一正.7吨。每个农业劳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湖北21镇97村36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基于规模报酬原理与风险期望效用理论,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对湖北农户扩大规模、经营家庭农场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约有48.6%的农户有扩大现有经营规模、经营家庭农场的意愿,户主目前所从事的职业、非农收入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家庭承包地的总面积、达到一定规模土地流转的难易程度以及是否有过农地租(或代)种行为等因素是影响农户家庭农场经营意愿的主要因素。为推进家庭农场优化发展,应在积极推进农地流转的同时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地推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以实现农地的高效长效利用。  相似文献   

19.
农业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最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景喜 《财贸研究》1995,6(5):47-50
<正> 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到近乎可以无限供给的国家。在全国12亿人口中,有9亿多在农村,在总数为4.2亿的农村劳动力中农业劳动力又占了97.7%。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据测算,目前全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有1亿多,这还不包括仍滞留在土地上处于“隐蔽性失业”状态的劳动力。90年代中后期,全国农村每年还将增加600—700万个劳动力。到本世纪末,农业剩余劳动力将达到2亿人。对此,若不进  相似文献   

20.
冯晓霞 《光彩》2013,(5):27-29
"家庭农场"一词源于欧美.欧美的家庭农场因拥有广阔的土地、先进的设备、成熟的经营管理,呈现出高度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水平.尽管中外在土地政策、户籍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国外家庭农场的经营管理模式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美国:家庭农场引领智能潮流 在美国,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农业生产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世纪,当时高度机械化和集约化几乎成为美国农业的代名词.家庭农场是美国农业生产的基本形式,约占各类农场总数的87%,而合伙农场和公司农场分别占10%和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