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近几年,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一些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企业。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产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将会加快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金融业应顺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通过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加强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2.
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更好支持新型农业经营发展,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就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探索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的新途径,发现新问题,提出解决新方案。  相似文献   

3.
史杨 《黑龙江金融》2014,(11):48-49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为农业经营体系创新指明了方向。创新农业经营主体是深化农村改革、尤其是"两大平原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农民合作社是广大农民在实践基础上创建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佳木斯市合作社已达1620个。  相似文献   

4.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要求.也是当前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进程中一项紧迫的任务。作为政府扶持农业的重要手段,财政在支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山东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金融》2012,(12):5-5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守住一条底线”,即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限制或者强制农民流转承包土地。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经济产业化是提升农业经济水平以及产业竞争力之关键。但是加今这一新型经营模式却陷入到了困境之中。为此必须有针对性地找出农村经济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建立国家主导下的新型农业产业化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7.
沈彦萍 《河北金融》2021,(12):22-2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调研发现,县域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存在政策合力不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满足率低、绿色金融发展基础薄弱、农村数字金融发展缓慢等问题。对此,应从完善工作机制,增强政策合力;拓宽融资渠道,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可得性;发展绿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坚持科技赋能,发展农村数字金融等方面加大对乡村振兴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8.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其中,在“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方面,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既要加大财政对“三农”的补贴力度,又要改善包括农村保险服务在内的农村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9.
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12月3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要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充分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潜能。  相似文献   

10.
当前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但是,由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因素,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体系依旧不够完善,制约其快速发展,值得关注。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及特点(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状况自2012年来会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取得较快发展。初步统计,2014年11月,会同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221家,其中家庭农场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97家、产业龙头化企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成为“三农”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和农村规模化粮食种植的主要形式,同时也是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和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途径。2013年以来,龙井市加大了对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使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截止2014年3月,龙井市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已达660家,其中家庭农场达130家,比上年增加42家。但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2.
我国政府已经深刻认识到,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对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加速农业崛起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以下简称"两权"抵押)试点进展和基层改革探索情况,农业部近期赴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田东县、田阳县和云南省的开远市、富民县进行了专题调研。与4个试点县(市)的金融、农业、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进行座谈,考察了田东县开远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实地走访了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总体上看,4个试点县(市)通过开展"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盘活了农村存量资源资产,缓解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色高效农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高了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水平,助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所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而提出来的,即农业农村普遍出现了“空心化”、“老龄化”、“兼业化”,由此而引发微观层面上的“地谁来种、猪谁来养,地怎么种、猪怎么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欠发达地区随着农业调产力度的加大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资金需求日益旺盛。但由于农业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大量从农村撤并机构“瘦身”,政策性银行正处于经营“转轨”时期,邮政储蓄机构仅“试水”信贷,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离欠发达地区较为“遥远”,作为农村唯一正规金融机构的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较高且信贷管理较严等原因,使民间借贷活动日渐活跃,规模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16.
树立与农业经济地位及农业农村生产经营规律、规模、性质和特点等相适应的信贷理念,农村信贷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三性”原则才能落到实处。农村信贷服务也才能不断改善、提升、加大及可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17.
面对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化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倚重物理网点增设、实行条线化部门设置和管理、产品创新自上而下推行等的银行业传统服务和管理模式已难以为继。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下称“福建中行”)及时把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新阶段农业农村综合治理信息化的迫切需求,积极探索以金融科技场景手段助力乡村治理综合服务的新路径。针对在“三农”领域中国银行的基层网点不足、整体供给能力有限、品牌形象缺位等问题,福建中行创新研发“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管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统筹管理等新阶段农业农村综合治理,提供安全、阳光、高效的管理系统、监督平台和金融服务。福建中行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实践,为数字化时代下金融机构探索信息化的金融支农路径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银保农合作新模式”的基本内容 “银保农合作新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农村经济合作发展模式。在这个模式下.银行业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农村种植大户或者农村养殖大户三方联手,以银行确保贷款资金供应、保险公司负责提供农户生产经营保险服务、区县政府设立担保公司提供贷款担保、农户生产经营风险损失得到有效补偿为前提条件,以联手合作,共同发展”农村大户经济”样板,  相似文献   

19.
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自给能力明显不足,农业产业化的资金严重短缺,“三农”对金融具有更强的依赖性。但是,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资金外流、资金供给总量不足、结算服务手段落后等问题导致金融对“三农”支持乏  相似文献   

20.
陈高云 《金融纵横》1999,(12):35-37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深化农村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扶持、保护和促进农业发展的新机制,是农村经济体制的又一次制度创新。由于当前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抓住有利时机,研究和解决农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加大信贷有效投人就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