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商业银行任期审计,是为了客观评价被审计人的履职情况,准确界定经济责任,切实促进所在机构进一步改进经营管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文章从影响商业银行任期审计效率和效果的主要因素入手,分析了提高任期审计效率与效果的途径,以期为商业银行任期审计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吕利娜 《会计师》2023,(24):92-94
面对当前快速变化的经济金融形势,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面临着诸多新风险,商业银行必须更加重视风险管控,建立内部控制框架,在风险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推动各条线业务规范运行。内部审计作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第三道防线”,因此商业银行需要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评价作用,保证商业银行稳健发展。基于风险管理视角,阐述商业银行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意义,分析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商业银行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商业银行各级行风险管理负责人的任职和交流,银监局将商业银行各级风险条线负责人纳入高管人员管理,要求在离任或任期届满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在近期进行的风险主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实务中,我们发现风险条线负责人在工作职责上有其特殊性,相应地在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时也有些问题需要引起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风险管理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关系进行梳理,提出经济责任审计和风险管理都是以促进单位科学发展为目标。风险管理是现代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目前高校治理开始注重风险管理,审计面临的环境发生变化,迫切需要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创新经济责任审计方法、内容和指标体系,并建立相关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对提高银行的经济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必须充分认识和肯定它的增值功能,并积极开发利用.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遵循管理三大环节中能够为银行整体价值的提升提供持续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内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已成为银行业广泛关注的一项课题.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大多采用总分行的管理体系.作为统一法人,任何一级机构的负责人都必须在上级机构的授权范围内组织本单位的经营活动,在总行、分行内部,领导者与职能部门管理者之间也存在着授权和经济责任关系,经营管理权责必须层层落实.商业银行内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正是顺应这种客观要求发展起来的.本文立足工作实践,对商业银行内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做了一些初步探讨,并针对当前审计中存在的难点,寻求全面推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内容较多,而且繁杂,审计风险种类、数量及严重程度往往较大,在风险管控方面有更为显著的需求。有鉴于此,本文概述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及特点,分析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风险点,提出管控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建议举措。  相似文献   

8.
朱奕 《现代金融》2013,(3):47-48
内部审计是商业银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提升内部审计质量是商业银行加强内部控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基础。、当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还存在不少缺陷,本文结合实际,从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意识、人力、标准和技术方法四个方面,简要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内容较多,而且繁杂,审计风险种类、数量及严重程度往往较大,在风险管控方面有更为显著的需求.有鉴于此,本文概述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及特点,分析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风险点,提出管控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建议举措.  相似文献   

10.
商业银行的经济责任审计,作为防范委托代理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地位越来越突出.如何有效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提高其效率和质量是当前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完善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examines whether audit committee effectiveness affects bank risk-taking and risk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We find that banks with long board tenure audit committees have lower total risk and idiosyncratic risk, and banks with busy directors on their audit committees have higher total risk and idiosyncratic risk. These suggest that high audit committee effectiveness may constrain bank risk-taking activities. We also find that firm performance is mo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bank risk for banks with long board tenure, more female audit committee members, or large size audit committees than for other banks, consistent with the notion that audit committee effectiveness may increase risk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However, this finding should be interpreted cautiously as it is contrary to the results on audit committee busyness.  相似文献   

12.
我国商业银行针对其面临最重要的风险之一的信用风险采取的信用风险管理方式长期以传统模式为主,这种方式较为被动,缺少积极性及动态有效性。该种方式的缺陷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显得更为严峻,而信用衍生品作为能够有效转移信用风险的创新产品,很有须要将其引进到信用风险管理中。在学习与借鉴前人关于信用衍生品在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应用的经验上,运用了实证分析方法,对银行信用资产质量与信用衍生品交易量的关系作出了研究,得出了信用衍生品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降低或转移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了作用,进而保证了信用资产质量的结论,结合了信用衍生品在我国实际的发展现状与条件,提出了该产品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运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我国现实背景和《巴塞尔协议Ⅲ》,利用2008年至2017年间194家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对我国银行净稳定资金率进行了度量,并在此基础上,检验了货币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探究了其影响机理和传导渠道。研究表明:扩张型货币政策会提高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不同经济环境下,货币政策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存在差异但不具备异质性;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中,货币政策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不具有异质性;在货币政策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中,银行信贷行为是重要的传导渠道。因此,央行可基于货币政策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差异进行相机抉择;商业银行则要加强信贷规模和质量的管理,优化资产结构,通过弱化信贷渠道作用来降低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琳  廉永辉  方意 《金融研究》2022,503(5):95-113
本文基于2007年第一季度至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A股32家上市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从“冲击”和“传染”两个维度考察了政策连续性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策连续性程度的提高通过降低银行个体风险和减弱银行个体与系统的关联性进而显著降低了银行系统性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政策连续性降低了银行被动风险承担水平而非主动风险承担意愿,减弱了银行间接关联程度而非直接关联程度。异质性分析表明,经济下行和货币宽松时期,政策连续性对系统性风险的降低效应更大,并且本身破产风险越高、信息透明度越低的银行,其系统性风险受政策连续性的影响越大。区分不同类型的政策发现,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与资本项目政策的连续性上升均能显著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其中货币政策连续性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力度最大。  相似文献   

15.
宋科  徐蕾  李振  王芳 《金融研究》2022,500(2):61-79
当前在我国致力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下,银行能否通过ESG投资促进流动性创造,进而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利用2009年第一季度至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36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ESG投资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并将其置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条件下予以讨论。研究发现:第一,ESG投资整体上促进流动性创造,表现为对资产端和负债端流动性创造的促进作用,以及对表外流动性创造的抑制作用。从ESG投资结构看,环境保护投资和社会责任投资均抑制流动性创造,而公司治理投资则促进流动性创造。异质性分析表明,地方性银行和资本短缺银行的ESG投资对流动性创造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第二,中介机制分析发现,ESG投资主要通过“盈利”和“风险”渠道促进流动性创造。第三,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时期,ESG投资对流动性创造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从ESG投资分项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增强环境保护投资和社会责任投资对流动性创造的抑制作用,以及公司治理投资对流动性创造的促进作用。本文结论为充分发挥ESG投资作用并以此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丁宁  任亦侬  左颖 《金融研究》2020,478(4):112-130
党的十九大报告聚焦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明确提出了发展绿色金融的战略要求。商业银行作为实施绿色信贷政策的主体,更加关注因此而产生的成本效率问题,即考量银行自身是得不偿失抑或得偿所愿?本文基于2005—2017年间73家中国商业银行的数据,首先,运用SFA模型测算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其次,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实证分析绿色信贷政策对银行成本效率影响的净效应;最后,采用边际动态检验方法考察绿色信贷政策净效应的影响趋势。文章发现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会通过成本效应机制降低银行成本效率,但同时因其改善了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提升了银行的声誉,从而对银行成本效率施加正向影响。此外,文章还发现绿色信贷政策的净效应呈现U型趋势,表现为2007—2013年绿色信贷政策净效应负向影响加深,2014年后出现转好信号,现已越过U型谷底。因此,从长期看,绿色信贷政策将有利于银行成本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17.
Although overlapping membership between risk management committee and audit committee is prevalent in banks' boards,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focuses on the impact of a single board committee on bank risk-taking. Using a sample of Chinese listed banks from 2007 to 2020, we examine whether and how overlapping membership between risk management committee and audit committee influences bank risk-tak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overlapping membership between risk management committee and audit committee reduces bank risk-taking. Furthermore, the risk-averse role of overlapping membership between risk management committee and audit committee is stronger in banks with weaker monitoring intensity and higher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costs. When exploring the potential channels of monitoring and information, we find that overlapping membership between risk management committee and audit committee helps reduce executive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make conservative interbank liability decisions. Finally, compared with other overlapping member characteristics, the role of overlapping risk management committee chair and financial experts in reducing bank risk-taking is more evident.  相似文献   

18.
助学贷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资助体系之一。商业银行经营助学贷款具有风险大、成本高和收益低的特点。本文阐述了助学贷款政策变迁过程中商业银行的风险变化,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商业银行助学贷款的风险形成机制,进而提出构建和完善商业银行助学贷款的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环境更加复杂,竞争也更加激烈,所以商业银行必须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作为独立的“第三道防线”,对于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督促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与健全内部控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必须从体制、方式、技术及人力等方面增强工作的有效性,以发挥自身作用,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经济系统具有往某个方向扩散的特征,其运行机制体现为个体互动或由此产生的群体行为可能导致系统倾斜的状态。商业银行的存款挤兑现象就是由于储户在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的风险预期抉策或"羊群效应"行为而导致的系统倾斜。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引入倾斜系统分析理论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无论是微观还是宏观层面上,倾斜系统的运行机制都能解释诸如银行挤兑这类风险引致的均衡系统失衡的机理。商业银行应致力于维护平衡系统,谨慎控制风险的临界值,动态预警与随时披露正面信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