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作为有偿使用的支付工具,对于使用者来说,也是一种商品。作为商品,自然受供需关系的影响。只有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商品,才会有市场。对于农村支付系统建设来说,不仅要看到当前农村支付体系建设中不发达的现状,还应深入了解农村地区广大农民对支付的需求,才能推广、引导农民使用现代化的支付工具,建立具有农村特色的支付体系。  相似文献   

2.
韩露 《中国金融》2012,(3):57-58
支付监管是欧元体系的法定职责,在促进支付体系安全、高效运转,降低支付体系系统性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提高支付监管政策透明度,准确界定欧元体系在支付体系监管领域内的职责以及当前支付监管的主要工具和手段,欧元体系于2011年7月发布了新的《欧元体系支付监管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3.
支付体系发展对支付结算法规制度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付体系是支付服务组织、支付工具、支付系统和支付结算监管的总和。近年来,我国的支付体系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支付系统作为我国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已经建设完成;非现金支付工具不断丰富并得到广泛运用;支付服务组织日趋复杂化,整个支付服务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支付结算监管框架进一步完善。由于我国支付体系所发生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4.
农村支付结算体系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努力拓展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范围,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三农”金融服务需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地区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改善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结算环境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零售支付工具围绕"安全性和便捷性"以功能互补的方式交替向前发展,新技术也是推动支付工具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技术创新推动下,准入技术壁垒和成本降低导致更多主体参与支付市场,零售支付工具新旧共存并逐步替代,零售支付工具的便捷高效程度和安全性监管难度同步提升。构建适应零售支付发展趋势的监管体系要以"规范发展与促进创新并重"为核心监管目标,以主体监管向功能监管转变为着力点,通过完善监管规则体系和传导机制,实现有效监管状态。  相似文献   

6.
加强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是今后相当一段时期我国支付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总行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具体要求,近年来支付服务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与城市相比,与发达地区农村相比,四平辖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今后需要继续把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作为支付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明确重点,落实责任,扎实推进。本文从支付服务组织、支付系统、支付工具和支付监管等四个方面,结合四平市有关情况对农村支付体系建设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新加坡支付监管机构、支付系统、支付工具、支付体系监督法律的发展情况,分析了新加坡《支付服务法案》的主要内容及特点。针对我国支付监管现状提出了持续开展打击无证支付机构工作、完善支付机构属地报告机制、建立轻重有别的差异化监管政策、设立地方性支付清算协会、完善支付市场审慎监管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吉林金融研究》2009,(8):58-60
“以县域为重点,大力推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使用”是人民银行2009年“推进支付体系建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的支付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无论是支付结算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支付结算方式、支付结算服务手段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2008年以来,随着县域金融机构各乡(镇)营业网点大、小额支付系统的全面开通,ATM、POS及转账电话等支付机具设置到乡(镇)及其他新兴电子支付业务的开展,使得票据、银行卡、汇兑等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农村地区都能够得到应用,基本上满足了农村地区对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的需求。但是,数据显示,目前在农村地区,现金结算量仍然很大,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的应用比重偏低现象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背景: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在解决农村金融服务难题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人民银行在推进现代化支付体系建设工作中,始终高度重视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改善,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畅通农村支付结算渠道,推广应用各种支付结算工具,较好地满足了四川省"三农"发展中多层次的金融支付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支付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果。在支付体系建设过程中,人民银行始终把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提高农村支付结算服务水平放在特别突出的位置,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农村地区结算工具单一、支付结算服务手段陈旧、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比重低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农村建设步伐。为此,人行哈中支清算中心会同人行鸡  相似文献   

11.
进一步完善农村支付结算体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现代化金融服务的基本需求.本文基于对广西农村支付结算体系建设现状的研究,从政策、体系和需求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农村支付结算体系与环境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村保险制度根据农民收入水平的差异性将缴费水平设计为5个档次,农民可根据自身经济情况和未来养老消费预期选择相应的缴费档次。辽宁省彰武县400户农户新农保调查显示,该县自新农保试点以来,新农保最低缴费档次格外"受宠",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表明,主要是由于信任问题、心理问题、政策设计问题导致的。政府应当从制度本身和农民角度出发,树立公信力、完善政策设计、简化参保程序、加大宣传力度等,引导农户合理选择缴费档次。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地区手机支付是一项契合农民实际需求的利民服务,对于解决农村偏远地区金融支付服务不便利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是普惠金融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对贵州省铜仁市农村地区手机支付业务推广现状及其可行性进行了调查分析,同时借鉴了国外手机支付推广的先进经验,探索农村地区手机支付业务推广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广西农村地区的支付结算需求入手,结合支付环境建设现况,剖析存在问题,并从发挥政府作用、完善金融体系建设、构建支付环境、强化宣传和制度支持等方面,提出下一步的发展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Debit or credit?     
Empirical consumer payment price sensitivity has implications for theory, optimal regulation of payment card networks, and business strategy. A critical margin is the price of a credit card charge. A revolver who did not pay her most recent balance in full pays interest; other credit card users do not. I find that revolvers are substantially less likely to incur credit card charges and substantially more likely to use a debit card, conditional on several proxies for transaction demand and tastes. Debit use also increases with credit limit constraints and decreases with credit card possession. Additional results suggest that debit is becoming a stronger substitute for credit over time.  相似文献   

16.
此次调查是从农村地区居民和乡镇企业对支付结算相关知识的认知度调查分析入手,着重了解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现状,分析现阶段安徽省巢湖市农村支付结算环境需重点改善的环节,并结合实际提出较为可行性建议,为开展农村金融机构网点从业人员业务培训,以及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知识宣传提供借鉴,从而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支持"三农"建设。  相似文献   

17.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现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离不开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政府干预和政策指导的主要手段之一的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的支持,但现行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制约着资源型地区的转型发展,如缺乏高层次的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横向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缺位、资源型地区专项转移支付法律制度供求不均衡。并以山西省为例,从法经济学的视角,采用bootstrap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到资源型地区专项转移支付结构存在项目设置脱离实际、资金分配不合理的问题,据此提出完善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我国支付系统的主要发展阶段、超额准备金需求变动的理论基础及支付系统发展对超额准备金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支付系统的发展降低了商业银行对超额准备金的需求,降低了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的方差,提高了商业银行对超额准备金机会成本的敏感程度,更重要的是它可能影响央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寿光市通过打造农村社会信用体系、信贷服务体系和支付体系“三驾马车”,促进了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推动了农村金融发展,实现了城乡一体普惠便民的农村金融服务,为破解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瓶颈提供了较好的借鉴。这个模式具有较强的制度特征和内在逻辑性,社会信用是信贷创新的基础,信贷交易需要支付工具来实现,三者是互为动力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金融的健康、快速发展,以及支付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国城镇支付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其支付服务环境相对落后,亟待改善。2011年7月开始,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了全面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工作,以满足偏远农村地区各项支农补贴资金、日常小额取现、余额查询等基本金融需求。本文通过调查某偏远县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工作情况,指出了偏远农村地区推广助农取款服务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