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产业聚集的地理学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飞 《经济地理》2002,22(2):134-136
文章首先应用地理学方法分析了产业地理聚集的原因,并指出自然优势聚集力、外溢聚集力和人文凝聚力是产业地理聚集的基本动力;然后提出了利用产业地理聚集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产业聚集和人才聚集体现着一个地区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产业聚集是人才聚集形成的基础,人才聚集是产业聚集的基本条件。本文选取了2007年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并进行了简单的整理,构建产业聚集与人才聚集相互关系模型,运用模型分析二者的关系。最后结合模型计算结果对二者相互作用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金融、信息与知识服务业,具备最小受制于都市且最大受惠于都市的产业特性,成为都心目前以及将来产业发展的重心。利用上海市第一次普查数据,对上海市都心服务业的区位熵进行计算,并对上海市都心产业布局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上海市都心产业存在聚集但聚集度不高、都心产业规划和布局整体性不强等问题,提出都心产业规划和布局应从都市经济或周边区域的整体入手,都心应坚持走产业集群道路,强心战略是都心产业聚集的重中之重和勇于打破"集群锁定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制造业是集群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以中国乳制品为研究对象,本文利用Ellision和G1aeser建立的产业地理集中指数,对我国乳品制造业的集聚效应进行精确计算,结合企业产值的变动趋势,得出我国乳品制造业属于高度集聚产业,并且主要聚集于华东、华北、东北三个区域,而西北、西南、华中三个区域的乳品制造业发展较为落后,鲜有大型的乳品企业。  相似文献   

5.
中国制造业聚集度决定因素的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我国制造业聚集度的变动趋势,重点研究产业聚集度的决定因素.利用调整后EG系数对我国聚集度水平进行测定,发现行业间聚集度差异水平总体保持上升态势.通过行业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新古典经济、新经济地理和制度因素对产业聚集的综合作用.发现制造业产业聚集十分明显;技术溢出效应和经济开放制度对产业聚集有明显促进作用,地方保护主义对产业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此外内部规模效应逐渐减弱,外部规模效应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6.
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实证研究   总被引:163,自引:0,他引:163  
制造业是集群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本文利用Ellision和Glaeser建立的产业地理集中指数和自定义的五省市集中度对中国20个制造行业1993、1997、2002、2003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定。结果表明,1993—1997年集聚程度有所下降,1997—2002—2003年集聚程度呈增长趋势。集聚程度的提高是主要的变动方向和发展趋势。集聚程度由高到低的行业分布依次为: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地域分布极不平衡,江苏、广东、山东、浙江、上海五省市集中度很高,西部边远地区则远远落后,两极分化严重。总体上看,制造业的集聚程度与工业增长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城市的成长主要表现为第二、三产业的成长.产业本身的聚集效应及产业之间特有的关联效应使产业的聚集产生乘数效应,进一步促进资源聚集和城市化进程.文章分析了第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和产值比重对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影响.其结果表明提高第二产业的总产值水平、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转型期,中国的制造业正在市场、政府、全球化等三股力量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空间重组。本文在综述产业地理集中和集聚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国31个地区、制造业27个典型的行业的2005—2008年的数据进行面板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济转型时期,在影响制造业地理集中的诸多因素中,产业关联度的高低对制造业地理集中的程度和水平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
产业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济增长来源于劳动力、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科学技术以及社会资本的综合作用 ,但是这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是独立进行的 ,而是密切结合的。而这种结合的力量是什么呢 ,产业聚集就是将这些生产要素结合到一起的一种重要力量 ,它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但是学界对产业聚集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文章就产业聚集的基本内涵、形成机制以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产业聚集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是通过知识溢出机制发生作用的。以医药制造业和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例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行业间差异。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溢出更多发生在生产环节,生产专业化有利于区域创新水平的提高;医药制造业的溢出更多发生在研发环节,多样化的研发环境有助于区域创新绩效水平的提高。两类制造业就业密度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都呈倒U型,且就业密度达到600人/km2左右时人均专利拥有数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1.
与地理经济学对产业聚集动因的解释角度不同,本文通过发展一个包含横向竞争的模型证明,集群的好处在于形成一个横向竞争的有效率的中间产品市场,有效减少垄断加价问题,引致“市场对企业的替代”.使得生产的组织方式由垂直一体化转向垂直分离,提高了分工水平和经济增长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相对交易效率、垂直分离与企业规模变化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发展一个包含中间产品迂回生产的模型解释了生产非一体化程度的决定因素,并且对19世纪后期以来企业规模变化及近30年来垂直分离发展原因给出了解释.论文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增长已经不是主要依赖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而是更多依赖于组织间资源和知识.因此创造一个便利于组织间资源流动的市场体系,尤其是高级要素交易的体系对于经济增长变得日益关键.  相似文献   

13.
张雷 《当代经济科学》2007,29(5):119-123
随着产业进入管制的逐步放松,厂商的密集性进入不仅改变了产业链的横向市场结构,也为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模式的重新选择创造条件.面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这一现状,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通过对一个连续古诺模型的分析,认为下游整车厂商的密集性进入将导致产业链的部分或完全分拆,其具体形式取决于初始状态和上游厂商的数量.最后,结合国际经验以及国内新近产业政策设计和汽车企业的策略实践辅以论证说明.  相似文献   

14.
里昕 《财经科学》2007,(11):106-112
本文以我国22个行业中407家公司为样本,从行业层面对企业纵向战略联盟组建的动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行业的成长性对纵向战略联盟的组建显著正相关,行业资本密度、进入壁垒则对纵向战略联盟的组建显著负相关.实证结果显示,行业盈利水平、成本压力与纵向战略联盟的组建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trends and conditional convergence of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and price-cost margin in 410 subsectors of the Indonesia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is study uses firm (establishment) level survey data provided by the Indonesian Bureau of Central Statistics (BPS) in the period 1980–2011. The conditional convergence model is employed using four-year intervals. This research finds that the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and price-cost margin are relatively high for most of the subsectors. Moreover, the Indonesia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classified as a tight oligopoly structure. This research also reveals that the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and price-cost margin for all subsectors tend to converge to the same value in the long run. The competition law supports the convergence of the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and price-cost margin for the subsectors. This research concludes that the higher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can create a higher market power in the industry.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中制造业垂直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吴福象 《财经科学》2005,(3):113-120
文章在分析制造业垂直分离动因的基础上,解析了垂直分离与贸易一体化两个重要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了若干假说,并运用投入产出表对中国及长三角的垂直分离程度进行了测算,最后以江苏为例,对垂直分离的相关性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支持了假说,贸易一体化及其派生变量资本化指数、行业外向度对垂直分离具有较高的解释能力,能解释垂直分离的变量还有交易费用和行业特性等.  相似文献   

17.
农业产业化的路径转换:产业融合与产业集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进程正面临着重大的路径转换。在这一过程中,产业融合与产业集聚应运而生,通过产业融合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实现产业化农业;通过产业集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不同参与国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我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的工资收入差距效应.结果表明:国际垂直专业化是影响我国工资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的加深会扩大我国工业行业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之间的工资收入差距;行业技术进步同样会扩大工资收入差距,但前者的工资收入差距扩大效应显著高于后者;当考虑行业要素密集度差异时,无论是国际垂直专业化还是行业技术进步在资本相对密集的行业都要比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工资收入差距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郑涛  杨如雪 《技术经济》2022,41(2):1-14
基于1997—2019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时序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最小二乘法、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模型对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如何影响产业韧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对高技术制造业韧性具有正向效应,且对冲击韧性的正向效应更强;从中介效应角度,产业升级在技术创新对产业韧性的正向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存在技术创新通过推进产业升级,进而增强产业韧性的间接效应,且对断裂韧性发挥的中介效应强于冲击韧性;从门槛效应角度,产业韧性能够做为门槛变量,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对产业韧性的促进作用中发挥门槛效应,高产业韧性水平下,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对产业韧性的正向促进作用增强。研究结论为高技术制造业增强产业韧性水平,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陈旭升  岳文俊 《技术经济》2013,(3):13-17,40
从产业组织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企业自身状况、产业市场环境、技术提升行为以及创新成果产出4个维度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构建了产业组织对装备制造业产业创新能力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因子分析法计算了产业组织各要素对装备制造业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权重。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