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在取得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时开始的,这就导致了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选择。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是由民族存亡的压力而被迫参与世界现代化进程的,而反封建的核心内容是破除了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因此,农民作为一个问题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含义:其一,在破除地主的土地私有制时,农民必须从这种所有制的经济结构中剥离出来以成为革命主体,并能看出这是改善其生活条件和生存境况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农村土地制度产权不明晰,征用土地方面的立法不完善,征地补偿费用偏低,致使被征地农民难以得到合理的补偿。许多群体性事件发生,大都与农民土地财产权受到侵害有关。来自201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消息,农民土地权益屡受侵害的状况有望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3.
论农民的就业与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正确地看待农民的就业与贡献问题,不仅影响着“三农”问题的解决,而且还影响着城乡协调的发展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对此,我们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农民培训:解决“三农”问题的当务之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业,关键在提高农民素质。宝鸡市地处关中西部,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6%,农村劳动力156万人,富余劳动力就有93.3万人。目前,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仍然从事传统的农业  相似文献   

5.
6.
建立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俊 《科学决策》2007,(5):30-31
土地问题是“三农”政策的核心 土地问题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不容回避的一个突出的问题。用不同方式侵犯农民土地合法权益,已成为新形势下侵犯农民利益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我们对2749个村庄的统计结果显示,有村民上访村庄的比例为28.9%。分地区看,东部发生上访的比例最高,为32.5%,西部次之,为27.6%,中部最低为24.  相似文献   

7.
王淑芬 《唐山经济》2006,(10):45-46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素质问题。广大农民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更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无论从当前着眼,还是从长远考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需要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素质,把农民培育成有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8.
解决新时期的“三农”问题。必须全面提高“三农”的综合发展能力,既要在“三农”内部下功夫。更要到“三农”外部找出路。这就要求我们以保障农民权益、增进农民利益为核心。一方面要充分激发农民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对“三农”发展的带动能力。全面充分地发挥“三化”带动“三农”的作用。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提高“三农”综合发展能力的关键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以来种种迹象表明,“三农”问题在中央新领导集体整个施政战略中具有前所未有的分量,更引人注目的是,一种新的思想和施政理念正在悄然形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0.
统筹城乡关系,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任务是赋予农民作为公民所必须的生存、发展的权利,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而农村的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公共卫生保障、农村基础教育和农民就业培训、农民工权益保障、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等,是广大农民生存、发展的最基本的保障。通过对我市农民生存问题的调查和基本保障现状的分析,从杭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研究解决农民生存和发展基本保障问题具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提高农民素质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重要战略性举措,更是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如何提高农民素质呢?本文试从“加减乘除”法的角度就如何提高农民素质问题,作一些有益的探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肖万春 《发展》2003,(4):44-46
自身的主观努力,更需要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主要体现在自身的解放和现代化。农民城市化的发展、农民负担的减轻、农民就业的非农化都是推动农民市民化和现代化发展的有效措施,这些措施的核心就是要使农民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在市场机制和国家的宏观调控下自由地决定自己的行为、自由地流动、自主地支配社会资源、自由地参与市场竞争,能享受城市居民平等的待遇。要达到农民成为市场主体的目的,促进农民发展,就必须创新制度,营造有利于农民发展的制度环境。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建立产业型农村服务体制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老区建设》2006,(4):39-4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越来越多。由于土地征用补偿政策不落实,农村社会保障不到位,相当一部分失地农民成为“务农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成了农村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如何完善土地征用政策,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我们就武汉市江夏区失地农民的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关键是农民数量太多、素质不高,如目前南宁市有89.7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其中绝大部分为初中毕业后未受过职业技能训练的农村青年。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减少农民的数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素质。南宁市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探索出许多宝贵的经验,2004年组织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为8.4万人。  相似文献   

16.
单兴德  陈宏泽 《发展》2006,(2):26-27
"三农"问题,用一句话说就是城乡发展不协调."三农"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全局的政治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就是要用工业化富裕农民,用产业化发展农业,用城镇化繁荣农村,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当前影响农民收入有诸多因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农民创业能力低,就业不充分,生产与市场衔接不够.运用价格成本效益比较,全方位为农民群众提供价格服务,是物价部门做好"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相似文献   

17.
改变农民意识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平 《辽宁经济》2005,(5):26-27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已将“三农”问题提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农民是农村、农业之本,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的素质,而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是改变农民旧的意识观念,以现代的意识观念引导农民的思想、行动,使其意识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8.
怎样提高农民的收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即所谓"三农"问题作为党和政府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正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中曾经出现过3次圈地热,分别是在1986年、1992年和2000年。伴随着这三次圈地热的发生,中国农村出现了大批的失地农民。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提供的数据表明,1987年到2001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3394.6万亩,其中70%以上为征地,也就是说至少有2276万亩耕地由原来的集体所有变成了国家所有。一般每征用1亩土地,就伴随着1.5个农民失业,据此估算,目前全国失地农民已经超过3500万。  相似文献   

20.
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视角: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宝瑞 《发展》2003,(4):4-4
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我国各地农村的实践证明,农业生产力和承包的土地仍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充分体现其真正的使用价值。十六大报告提出本世纪前20年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我认为实现这个目标的重点、难点在农业、农村和农民,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收入。目前,全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400多元,要达到全面小康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真正让农民富起来,仅靠农民从事第一产业难以实现,最根本的途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邓小平同志说过,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