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2005年对国有商业银行来说是“上市年”。经过多年的准备,以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为首的国有商业银行终于初步具备上市条件,展开了紧锣密鼓的“热身”准备。而6月28日中国第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在香港挂牌上市“试水成功”,则正式拉开了上市热潮的序幕,从某种程度上也标志着中国的银行改革终于有了一个阶段性成果。但这个成果的内容仍然遭到市场  相似文献   

2.
宋秋文  李双杰 《中国物价》2010,(7):42-44,55
本文以我国全国性大型商业银行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前沿分析(SFA)考察了2003-2008年战略引资对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战略引资对银行利润效率和有效放贷效率均没有显著影响;对于采用引资上市模式的四家国控商业银行,利润效率有超越非国控银行的趋势,有效放贷效率在逐渐缩小与非国控银行的差距,证明了引资上市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3.
路宁 《商界领袖》2001,(9):34-35
最近,在金融业,港澳中银集团重组备受市场关注。中银集团借壳宝生银行上市,凭借其雄厚的实力打造一艘金融航母,这一案例作为香港最大的一次银行合并活动,法律上并无先例,成为国有银行海外上市的率先突破。中国证监会首席顾问梁邦多次称赞并指出,国有商业银行进入资本市场,中国银行香港上市模式可以借鉴。  相似文献   

4.
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婧 《商业研究》2003,(2):45-47
多元化与专业化两种战略形式孰好孰劣已成为专家学者争论的焦点,选择多元化战略作为对象,分析了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原因,列举出一些进入准则,总结了一些企业实施多元化失败的原因和教训,驳斥了“多元化陷阶”的说法,并提出正确实施多元化战略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作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步骤,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必将对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国内整个银行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对国有银行引资现状进行了概括;着重对引资后的国有商业银行在产权制度、公司治理、提高资本充足率以及引入先进技术和产品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国有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步骤,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必将对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国内整个银行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对国有银行引资现状进行了概括;着重对引资后的国有商业银行在产权制度、公司治理、提高资本充足率以及引入先进技术和产品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糖烟酒周刊》2006,(39):11-11
“问题”和“主义”孰重孰轻的争论早已尘埃落定,不过在今天的白酒业这个争论好象又有必要了。  相似文献   

8.
香港是国际金融、银行业的中心之一。世界各大主要银行,为了发展香港市场,都在香港设立分行,使香港银行与银行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也使香港的银行业的整体水平处于世界的先进水平。而内地在香港上市的银行中其赢利能力、非利息收入的市场份额、管理制度等方面仍有不足。因此,本文正是通过内地银行在香港上市后的竞争力比较,来系统的对内地在港上市银行间的竞争力有一个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程锦  沈志军 《江苏商论》2004,(9):152-153
我国银行上市之路终于迈开了步伐,国有商业银行上市也提上了日程。然而,在我国的监管体系里,针对上市银行的监管仍然处于空白,本文分析了我国银行上市的历史与现状,并对其监管作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一、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凸显的新问题 2003年以来,中国大力推进国有银行的改革,国有商业银行运作机制、治理结构、财务状况等有一定改观。但在消除行政干预方面进展并不十分明显。改制后的国有商业银行并没有完全改变国家隐性担保的局面。与国家仍然为国有商业银行提供信誉支持和最后援助承诺不协调的是,改制后的国有商业银行却不承担其作为国有银行应尽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基于熵值法的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熵值法对2007年11家上市银行进行研究。实证分析表明: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表现逊于非国有上市银行。国有银行自身的内部沟通成本和金融产品销售成本大,面临的经营风险高,造成国有上市银行的在盈利方面的竞争力弱于非国有上市银行。  相似文献   

12.
《新财富》2003,(5):54-55
对于一直在业界擅长大宗股票销售的“摩根”来说,“中国电信”(0728HK)2002年11月15日的香港上市可谓是一场“惨胜”:在招股规模削减55%的情况下,“中国电信”在港上市首日即跌破招股价,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当日的股价也下跌5.37%。而且,这还是“摩根”与“美林”、“中金”联合承销的成果,该公司的业务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股份制改造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关键,也是其提高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只有实行规范的股份制改造,确保其数据的透明度,才能吸引境内外的战略投资者,才能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走金融控股集团的道路,目前有三种选择,即集团改制上市、整体改制上市和部分分行分拆上市,但上市并不是股份制改造的终结,不能为上市而上市。  相似文献   

14.
高连和 《江苏商论》2005,(9):163-164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造的目标是建立股份制。但不能完全照搬“英美模式”或“德日模式”,要针对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认识上的“七重七轻”误区、实践中的“七大缺陷”,依据我国的国情和商业银行的外部治理环境,构建开放、系统、有效的现代股份制国有商业银行制度。  相似文献   

15.
近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负责人纷纷表示,将在3至5年内,实现在国内证券市场上的整体上市?毫无疑问,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将首先为其自身发展带来与现在大为不同的新局面。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国民经济的助推器,它们的上市对股市和企业的发展也将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16.
国家拥有并经营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实际在经济方面是很不合算的:商业银行带来的收益远远不能弥补它们对国家投入的现实需要和潜在需要。这里的潜台词是,国家是不是可以考虑舍弃国有商业银行大部分产权甚至于全部产权。如果采取拆分的方式进行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和上市,4大国有商业银行大体可以拆分为20家左右的中型的商业银行,但是保存至少3家“自己的”大商业银行的战略不能退缩。“科层制”的组织机构体系有着与客户和地方经济主导力量的天然和谐性,这是取得最好客户资源的基础。只要是客户资源的地方性质突出,银行组织机构体系按不同地区的分支行来设置的“科层制”构造就是相对最佳的选择,至少不会是最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金融界最热门的话题,或者说最引人注目的事件,莫过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了。目前,四大行中的工行、中行和建行股票均已在上海、香港成功发行上市,农行股改  相似文献   

18.
中资银行海外发展的途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金融全球化迅猛发展和加入WTO的背景下,实现银行国际化是我国银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作为我国银行业主体的国有商业银行在引入战略投资者、上市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步骤后已经具备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银行的条件。同时,国内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不断扩大和巩固内地市场份额后,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公司治理的一般原则与中国现实的矛盾,对改善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的不同观点进行了评论,认为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对改善银行治理难以起到有效作用,反而会加重资本市场的压力。加强市场竞争短期内无法改变垄断竞争结构,也不利于国有商业银行提高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率。当前最具可行性的是加强银行监管,实现政企分离,使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相对分离,完善银行的内部治理结构。只有国有商业银行的内外部治理得到有效改善,资产质量明显提高时,改制上市才具有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我国18家商业银行2005-2012年的数据,就我国商业银行规模与其风险承担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与其规模呈U型结构。把银行性质考虑进来之后发现,国有商业银行风险与其规模仍然呈显著的U型关系,其规模值已经到达U型的右侧,有可能会诱发“大而不倒”问题。而非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与其风险之间则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规模目前还处于U型结构的左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