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利用2006-2015年定向增发的样本,对增发目的(1)、交易溢价率与定向增发折价率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全样本中,有资产交易的定向增发与增发折价率显著正相关;子样本1中(2),项目融资的定向增发与增发折价率显著负相关;子样本2中(3),交易溢价率与增发折价率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定向增发目的、交易溢价率是通过定向增发公告前一日收盘价影响定向增发折价率,而不是通过定向增发价格影响定向增发折价率。希望本文结论能够给上市公司、投资者及政府部门带来借鉴,给定向增发的相关研究带来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相关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目前相关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定向增发的动因研究、定向增发公告效应的研究、定向增发对长期绩效的影响以及定向增发大股东行为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配股、公开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新股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定向增发新股融资引入了机构投资者,可以强化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从而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上市公司的业绩;并且,相对于配股、公开增发新股而言,定向增发新股融资的手续更简单,门槛更低,因此,定向增发新股融资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最佳选择。运用中国证券市场的数据,对配股、公开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新股的宣告效应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定向增发新股的宣告效应要好于配股、公开增发新股。  相似文献   

4.
定向增发、盈余管理与股票流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定向增发盈余管理问题和盈余管理对股票流动性影响进行研究。笔者运用修正Jones模型计算可操纵应计利润,对2006—2012年定向增发公司和与之相对应配对样本可操纵应计利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非定向增发公司相比,定向增发公司在增发前一年和当年向上的盈余操纵力度更大;对盈余管理与增发后第一年股票流动性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与非定向增发公司相比,定向增发公司股票流动性更好;盈余管理导致股票流动性下降;定向增发加大了盈余管理对股票流动性下降幅度。该研究弥补了定向增发股票流动性研究的不足,为政策监管部门加强对盈余管理监管及制定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大股东与小股东代理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公开增发新股与定向增发新股中的盈余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由于大股东在股权再融资中存在获取私人利益的动机,上市公司在公开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新股前都存在盈余管理现象,但公开增发新股前进行的是正的盈余管理,而定向增发新股前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与定向增发新股的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6.
公开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新股是上市公司增发新股融资的两种方式。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公开增发新股后1~3年股东获得的长期超额收益率均为负,而定向增发新股后两年股东获得的长期超额收益率均为正,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宣告公开增发新股股东获得负的股东财富效应,而宣告定向增发新股股东能获得正的股东财富效应。从保护投资者长期利益的视角看,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证券管理部门推出的定向增发新股融资方式和上市公司青睐定向增发新股融资方式具备其适时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定向增发已经成为上市公司权益再融资的重要手段,但是定向增发的过程中广泛存在着利益输送行为,向大股东输送利益,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本文通过分析在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过程中的利益输送问题,研究定向增发过程中利益输送形式,探讨如何有效监管增发过程中的利益输送行为.  相似文献   

8.
定向增发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普遍采用折价方式发行,增发折价率反映了股权融资成本.当前研究主要使用财务因素对定向增发折价现象进行解释.本文将定向增发数据和发行人信用评级信息相结合,以2006-200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案例为样本,结合新华远东中国上市公司公开信息(PI)评级信息,考察信用评级信息对股权再融资成本的影响,得出信用评级信息对定向增发折价有显著影响和信用等级对定向增发折价的影响不显著两个结论.  相似文献   

9.
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定向增发成为了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融资的主要手段,它是继股票公开发行、 配股以及可转换债券等融资手段后我国资本市场上最热门的再融资方式之一,并且受到了广大学者们的极大关注.本文通过对定向增发公告效应、 定向增发折价问题、 定向增发控股股东利益输送问题、 定向增发对企业业绩影响的有关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并做出了简单述评,以期对定向增发有一个深入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选择2006-2016年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样本数据,采用系统GMM和OLS回归方法,实证检验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对研发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定向增发不仅降低当期研发支出水平,而且降低累计研发支出水平;不同频次的定向增发均会降低研发支出水平。最后,以大股东及其关联方为定向增发对象,仍然部分支持定向增发会降低研发支出水平的结论,为股权融资背景下提高上市公司研发支出水平的论点提供了新证据,同时也可为提高上市公司研发支出水平的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孙乾  程小可  高升好 《金融评论》2021,13(2):87-107
本文以2006-2017年间采用竞价方式发行的定向增发为样本,探究了董事会秘书的投资银行工作背景对于公司定向增发择时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具有投行背景的董事会秘书能够帮助上市公司更好地把握定向增发时机,即在股价位于批文有效期内的高位时开展定向增发.在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研究结果仍然成立.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具有投行背景的董事会秘书主要基于"信息披露择时"机制而非"资本市场择时"机制对定向增发时机产生影响.进一步研究验证了定向增发择时的存在性,并发现上市公司若在股价位于批文有效期内的高位时开展定向增发,该公司股价的长期表现将会较差.研究以董秘投行背景为切入点,探究了董秘在企业融资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将定向增发择时的研究拓展到了影响因素,丰富了董秘背景特征和定向增发择时领域的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中国特有的融资环境,考察内部控制在增发融资中的作用以及受到政府监管的影响。本文对于2008—2011年提出增发申请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由于公开增发比定向增发受到的监管更加严格,选择公开增发申请的公司偏少,但是其内部控制质量普遍高于选择定向增发申请的公司。然而,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并没有提高公开增发申请的证监会审核通过率,而是提高了定向增发申请的审核通过率。并且,在增发申请方式的选择上,内部控制质量高的公司倾向于选择公开增发的方式。最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提高了定向增发后的经营业绩。这表明,尽管受到政府监管的差异化影响,内部控制在公司增发融资中仍然扮演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定向增发的收益出发,研究如何选择参与定向增发个股,以及如何利用股指期货为定向增发的个股进行套期保值,并用数据实际验证了这一套利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胡聪慧  于军 《财经研究》2016,(12):84-95
送转和定向增发是 A 股市场上常见的两种公司行为。文章旨在从市值管理的视角,揭示上市企业送转与定向增发的内在关联及其经济逻辑。研究发现:(1)定向增发企业送转的比例与规模显著高于配对的未增发企业,而且两者的差异在增发后显著大于增发前;(2)在有外部机构投资者参与的定向增发中,企业送转的比例与规模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定向增发;(3)企业送转行为会显著影响增发折价,增发后送转企业的增发折价显著低于增发前送转(从未送转)的企业。文章研究表明,送转是 A 股市场上定向增发企业广为使用的一种市值管理手段,送转的规模与时机是企业与外部投资者理性博弈的结果。文章的研究不仅从市值管理角度为我国资本市场上频频出现的上市公司高送转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而且对于监管层制定与送转和定向增发相关的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以沪深两市定向增发的564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行为心理学中的锚定效应理论,对定向增发折扣率确定的过程进行了检验和解释.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折扣率的确定并非是一种完全理性的经济决策行为,而是以“初始的5家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折扣率均值”和“截止前一组已经实施增发的所有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折扣率均值”为基点,按照外部锚启动范式和内部锚启动范式进行定价决策,存在明显的锚定效应现象.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A股定向增发和公开增发分析后认为:就财务型股权融资而言,在老股东财富最大化原则下,在未来新项目净现值为正的情况下,股价高估的公司选择公开增发,股价低估的公司选择定向增发。定向增发方式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投资不足问题,可以解释公告后正的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17.
通过描述和分析国有与民营控股上市企业定向增发在各地区、各产业间的分布特征,以及不同控股权性质企业定向增发前后资本盈利能力的变化情况,以我国A股市场2006-2011年上市企业定向增发融资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来定量分析各地区不同控股权性质上市企业定向增发的产业升级效应,实证结果表明:虽然国有与民营控股上市企业定向增发皆未能显著提高各地区克拉克指标,但民营控股上市企业定向增发对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具有明显增长效应;并在降低中西部地区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的同时,更大程度上提升了该地区第二产业增长率和所占GDP比重。国有控股上市企业定向增发除稍微提高东部地区第二产业所占GDP比重外,未能显著影响到各地区产业升级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成熟的国际资本市场上,定向发行经常被用作为一种并购技术和支付方式,尤其是那些发生在大企业之间的、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收购兼并活动,基本上都是以定向增发、换股的形式完成。定向增发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外资并购国内上市公司的一种路径选择。虽然定向增发外资股份具有诸多的优点而被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用来融资,但并不能因此而认为定向增发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19.
以2006~2012年A股成功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取每股盈余、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报酬率为长期绩效指标,探究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后的长期业绩表现。结果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长期绩效显著正相关,大股东认购起到了较好的支持作用;机构投资者认购与长期绩效显著正相关,说明机构投资者在定向增发中发挥了很好的监督职能,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后的长期业绩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股东认购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股份,理论上存在效率促进和掏空两种动机。本文实证发现,大股东认购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股份的比率和市场公告效应显著正相关。这一正向市场公告效应是由大股东资产认购而不是股份增持或现金融资造成的。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定向增发完成后一年股票收益率和公司会计绩效变动,为大股东资产认购参与定向增发具有显著的效率促进效应提供了实证证据。这一研究为企业集团通过内部资产重组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支持,同时也对定向增发宣告效应提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