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理性是指引人类社会前行的灯塔,文明是人类理性发展的结晶。古往今来,人们正是靠着理性的力量才驱散了历史布下的  相似文献   

2.
道德理性作为人后天具备的一种意识存在,是通过理性对道德的审视和反思以及道德对于理性的重塑相结合,从而形成的一种看待道德本身、人、社会和世界的合目的性的意识存在。由于道德绝对自律的无法实现以及在道德情境和理性情境下,我们均有遇到两难境地的可能,因此,道德理性的选择作用就尤为重要。道德理性选择之归宿就是使道德、个体及社会均成为合乎道德合乎理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昔日有社会雷达和社会监测器之称的新闻媒体,发生了一次次的道德急速沉沦,引发了全社会的广大关注。本文从最近发生的21世纪网站新闻敲诈为引,根据我国新闻媒体实际情况,探讨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异化失范的原因和特征,同时规划出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理性回归之路。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其《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中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异化,并指出正是异化劳动导致了人与人的类本质,人与自然界、人与人自身相异化。当代异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消费异化,消费主义导致了当前严重的生态危机,解决生态危机的办法就是从经济理性向生态理性的回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消除异化,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5.
浅论荒诞     
杜晓宇 《魅力中国》2010,(32):381-381,385
在一定程度上,荒诞是人类理性发展的结果,更是人类现代理性的富有超越性的关学总结。本文从人类理性发展的角度对“荒诞”的源起进行剖析。当荒诞艺术达到成熟之后,“荒诞”中的异化对象成为了审美客体,并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相对稳定的审美结构和处理方式,也是一种特定的审美心理结构和思维模式。“荒诞”是一种对人生存在的无意义状态的体悟,一种强烈愿望的呼唤响彻人心的最深处,其审美情感与“悲剧”的审美快感有共通性,在抗争中提升人的主体人格和生命价值,以实现精神境界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随着买方市场的到来,非理性消费现象日益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良性运行和社会个体的健康发展,因此,政府要从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角度去引导理性消费.  相似文献   

7.
陈文鑫 《魅力中国》2010,(35):300-300
“异化”,通常是指一种社会现象或一种体验方式,指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这个对立面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反过来对主体自身发生作用,表现为“主体同对象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对立”。文章通过分析马克思、弗洛伊德以及马尔库塞等人的理论,指出发达工业社会的异化现象日趋严重和普遍,已经渗透到了人的消费领域,被异化的消费是一种不合理消费、不适度消费必然会加重自然的负担。因此,坚持正确的消费观,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理性是人的一种基本认知能力。客观世界的复杂性以及人本身能力的有限性等客观原因决定了理性的有限性。理性的有限性给多元价值存在的公共生活实现一致行动带来了诸多不便。公共理性对于弱化个体理性价值取向的内在倾向,调适理性的有限性具有一定的作用,有利于增进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理性与非理性各有自己的正负功能,它们是一把双刃剑。人类发展的危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极端化。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分析理性和非理性思维的功能,克服理性——非理性的极性思维,克服在绝对对立的两极模式中思考问题的方法。以理性和非理性的和合把握和实践科学的发展观在今天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工具理性     
随着近代理性思潮的兴起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人类社会及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科技负效应的出现,使社会陷入了深重的危机,严峻的现实迫使学者对理性及其异化现象进行反思。他们从文化的角度对西方社会展开了批判,其结论是西方社会的危机就是理性的危机,是工具理性僭越了价值理性的危机。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哲学中,理性是一个重要概念。从古希腊的自然理性并正确地把握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到中世纪的神学理性被宗教神学的非理性意识统治,再到近代哲学的科学的理性,当代又走向了非理性主义,现在理性主义又在慢慢复兴。从古典理性主义到现代理性主义的转变是有据可寻的,研究西方古典理性主义到现代理性主义的发展,对理解当代西方理性主义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理性人"假设是经济学理论中最具争议的概念之一,不同的经济学流派对此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理解,总体来说,经历了从完全理性到有限理性再到非理性的变化,但并没有停止争论的趋势。因此,需要把人性假设作为理论出发点,把握经济学方法论的进展与人性假设理解的变化,包容性地对待"理性人"假设。  相似文献   

13.
理性、有限理性和非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归纳分析了经济学中关于理性、有限理性和非理性的概念界定,认为对行为人的界定是区分经济学分析范式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此基础上对比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假设、以及西蒙、超边际分析学派和K-T对有限理性概念的不同界定。  相似文献   

14.
"理性人"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个人理性可以催生集体理性,也会导致集体非理性,表现为:公共品导致的"搭便车",信息不充分时的"逆向选择",规避投资风险时的"危机效应"等。其影响主要与个人与集体的边际收益、成本差异,收益信息的完全程度以及群体规模有关,在分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本文提出设立领导机构、建立组织契约、合理确定规模等观点,并借此实现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作为道德发展的一个阶段,道德异化现象源于道德个体的心理层面的问题.因此,基于心理逻辑演绎的视角分析当下社会存在的道德异化现象、诠释道德异化的心理表征,由此提出反道德异化的个人理性构建措施,从而为道德主体在道德情境中进行抉择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8,(3):105-109
管理理论的关注焦点,是人类社会行为中的理性和非理性层面的分界线。管理理论尤其是关于刻意理性和有限理性的理论,也就是关于因为最优化的不可及,退而求满意决策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理性的毁灭》集中论述了德国现代非理性主义从谢林到法西斯主义崩溃的这一生命小循环过程,其间非理性主义的浮沉暗喻着这样一个问题:非理性是有限度的。以非理性为主义在某种情况下适应了某种潮流体现了创造性、超越性,而又在某种情况下体现了不适应性、紊乱性。必须清楚:非理性的限度在哪里,怎样克服非理性的限度。以便有助于我们既把握理性,又把握非理性,成功的进行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8.
理性视角下的农民人情消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情消费已经成为农民的一项沉重负担,但人情消费却仍然能够得以存在并持续增长.文章基于对当前农民人情消费的现状分析,透视人情消费持续增长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农民的人情消费行为是否是一种理性选择.研究发现,当前农民的人情消费看似非理性的行为,实际上是农民在既定条件约束下为了博取利益最大化所做出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以异化劳动为核心,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各种形式的异化,提出了人与人的类本质异化思想。新生代农民工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对城镇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偏低这一现象,运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同我国实际相结合,分析异化劳动视域下该主体幸福感偏低的原因,并从社会、制度、环境等方面和农民工自身角度进行深度分析,提出一系列解决对策,以实现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推动该主体全面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张道坤 《发展》2014,(11):85-86
网络文化主体异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它不仅给网络文化主体带来精神上和身体上的伤害,而且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深入研究网络文化主体异化的表现、成因和应对,对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与建设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