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采取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文章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视角,对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实施的背景、具体措施进行了阐述,并重点考察了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对央行资产、负债及其构成、货币政策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急剧膨胀的央行资产、大量投放的流动性必然造成将来通胀压力,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如何顺利退出,事关经济金融的稳定和货币政策的效果,也是央行在经济复苏阶段面临的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管理是各国政府利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次贷危机以来,中美两国中央银行采用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积极应对。美联储创新了非常规的操作工具,货币政策的指向性更为准确;中国人民银行则以灵活运用常规的货币政策组合工具为主。通过对比中美两国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分析货币政策的基本路径特点,对我们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3.
以零利率下限情况下传统货币政策失效为切入点,引入非传统性货币政策的普遍使用,并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角度对日美两国的非传统性货币政策进行了探究,同时指出了非传统性货币政策的不足和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央行资产负债表综合反映着围绕央行各项活动所的资金来源结构和资金使用配置情况,通过其发展变化可以透视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手段、方式和调控力度的变化,将这些变化与宏观经济的发展变化相比对,对于判断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合理性以及如何修正至关重要,因此构建合理的央行资产负债表对于央行运用货币政策调控金融运行乃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后危机时代的货币政策选择:金融加速器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加速器理论深刻揭示了危机时期金融动荡和经济下滑两者之间反馈循环的微观机制。基于金融加速器理论,通过对各国中央银行在反危机中实施的超低利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内在机理以及有效性等进行反思后得知:一方面,货币政策在治理金融危机中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后危机时代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又极易带来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风险。因此,当金融市场开始恢复或通胀压力显现时,货币政策应进行快速反应,坚持在灵活的通货膨胀目标制框架下,协调经济增长、金融稳定和货币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回顾未击中美联储实施的常规性及非常规性货币政策措施及其特点,然后阐述了这些措施产生的效果的分析。最后,得出提高中央银行应对危机能力和完善货币政策操作的启示。在分析美联储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对如何增强我国反金融危机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旨在增强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快速、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冲 《新经济》2014,(11):44-44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各国政府都开始采取各种措施,力求最大程度的消除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避免受到波及。各国中央银行是负责各国社会金融体系稳定,进行货币政策抉择的当局,因此在危机来临的过程中,理应首当其冲。回顾金融危机来临之时,我国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货币政策以应对危机,并且彰显了与其他国家在管理理念以及价值理念等多方面的不同。本文主要以金融危机爆发为基本契机,对中关两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不同进行对比研究,希望对于中国人民银行今后资产负债表的完善提供有效的依据,为人民银行正确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自华尔街起源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这对中国的货币政策制定当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何总结回归前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经验及教训,如何借鉴和利用欧盟、美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因应金融危机的做法,这将有助于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货币政策的出台、调整与执行效应.本文全面回顾了金融危机中,中国货币当局货币政策措施,展示欧盟、美国等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措施,提出系统性、一揽子的货币政策建议,全面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货币政策转型.  相似文献   

9.
李玉辉 《时代经贸》2014,(2):188-189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项目结构变动,并参照主要经济体央行资产负债表变化情况,从货币政策操作主动性、操作成本、操作空间及货币政策独立性等角度分析调整效果,为我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结构的调整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郭敏 《时代经贸》2009,(10):170-171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我国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在这种宏观经济背景下,为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并将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降到最低,我国中央银行需进行宏观调控,实行积极的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在今后两年的时间内向市场注入4万亿元资金采拉动内需。  相似文献   

11.
电子货币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经济学相关的货币理论入手,分析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的挑战。同时,从货币内涵的改变出发,进一步分析电子货币对货币需求及供给的影响,进而研究其对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货币政策工具、政策传导和政策独立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家庭资产负债表结构的变化对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产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原因在于其资产负债规模杠杆率的迅速攀升。而近年来,中国居民家庭部门也在经历资产泡沫迅速膨胀以及存不抵贷现象,使得金融危机在当前中国的爆发成为一种高概率事件。对比中美两国家庭资产负债表结构的变化,借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教训来对当前中国爆发金融危机的风险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根据宏观经济数据实证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中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结论为扩张性货币政策总体无效。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增加货币量的中间目标没有达到,降低利率的中间目标效果不显著,但形成通胀预期、通胀压力和资产泡沫,旨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的最终目标没有达到。由于中国经济未处于衰退时期,扩张性货币政策在消费投资的短期拉动中起到了配合作用,但信贷过度膨胀,推动产能过剩,形成严重的通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不可持续性并似乎得小于失。  相似文献   

15.
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世界经济,也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危机面前,中国政府积极应对。但是,全球形势瞬息万变,中国经济回稳的基础尚不巩固,宏观经济未来走势仍有较大不确定性。首先分析当前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必要性,然后从银行风险、通货膨胀压力、资产泡沫滋生风险来探讨当前货币政策的潜在风险,最后提出了防范以上潜在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迫切性及困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1年的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淡出的必要性和货币政策的调整将面临的新挑战成为理论研究关注的焦点。本文认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淡出之后,必须权衡对整个经济的正负影响,采取配套政策缓解内外部压力。  相似文献   

17.
对金融危机后货币政策目标的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国际社会关于此次金融危机成因和教训的讨论很多,尤其是二十国集团华盛顿金融峰会以来,各界已经对金融监管、国际金融组织体系、国际货币体系等方面的改革达成了一些共识。本文将主要从货币政策的角度,对此次金融危机前货币政策进行系统性回顾,反思金融危机前的货币政策,并对危机后的货币政策目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8年9月至2009年11月的相关数据,运用GrangerN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在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促进经济增长有很好的效果,而且货币政策中的货币渠道传导途径的作用效果要比信贷渠道的作用效果好,但在稳定物价水平方面,货币政策的效果不是很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缓解本次危机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冲击,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各主要央行推出大量以信贷宽松或数量宽松为特点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对危机中受损的常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进行弥补,加强了各国央行的合作力度,有效缓解了危机带来的负面冲击。本文将集中研究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效果,并总结对我国的启示,这也将有助于我国深入理解美联储即将采用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田涛  蔡青青 《发展研究》2013,(12):67-71
为应对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冲击,美国先后四轮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本文通过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出台的背景及其对美国经济以及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中国应对措施,包括: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提高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空间、实行适度从紧货币政策、加强资本管制与金融机构监管、推动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