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双循环发展战略的提出,如何提升我国居民消费成为研究热点。与已有研究不同,文章首先从省际视角研究了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证实了金融资产和住房资产分别对消费产生的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且金融资产的促进作用大于住房资产的抑制作用。其次,文章探讨了两种资产对不同种类消费品的影响,金融资产增加主要促进教育娱乐医疗等改善性消费,住房资产增加则主要抑制基本品消费。最后,文章对不同省份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金融资产对消费的促进作用随收入、资产增加先上升后下降,而住房资产对消费的抑制作用随收入、资产增加先上升后下降,金融资产和住房资产在东部地区影响小于西部地区,且受区域教育、人口和收入结构影响。综上来看,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居民收入结构,控制房价过度上涨,改善资本市场在资产分配中的作用,加大政府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能够有效改善家庭资产结构,提升居民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03年至2010年中国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分位数回归来研究中国商业银行的规模、非利息收入结构、贷款质量等因素对于商业银行利润增长的影响作用。我们发现,伴随着中国商业银行利润的增长,银行员工与固定资产的利润贡献率出呈现出倒U型的形状。相比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员工对银行利润贡献率明显降低。从目前来看,银行非利息收入比对银行利润的推动作用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中国商业银行特别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不应忽视对贷款质量的管理与控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05-2013年全国29个省区面板数据,从支出和收入分权角度,对财政分权(政府纵向竞争)、地方政府竞争(横向竞争)与区域城镇化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重点对影响城镇化的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竞争综合效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财政支出分权度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大于收入分权;分权度与地方政府竞争的综合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东西部地区尤其显著。认为要实现新型城镇化,应加快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减轻地方政府负担,同时加强对于东中西部区际产业转移的鼓励和引导,实现三大区域利用外资比例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4.
5.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融资难、融资贵、融资险”问题一直制约其发展。2018 年的国务院会议以及2019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强调了这个问题,明确要求提高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可得性。针对这种现状,文章从银行竞争度视角出发,以2013-2017 年新三板创新层中739 家企业为样本,通过构建面板分位数模型,研究银行竞争度对处在不同分位(10、50、90)下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行竞争度显著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且对不同分位的中小企业影响不同,通过提高银行竞争度,融资约束越严重的中小企业将受益越多。另外,上下游企业融资、短期融资比率以及宏观环境也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因素。文章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降低市场门槛、引入外资银行等几个方面提出建议,为化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7.
"采取许可农民‘带地入城’的政策,可以获得政治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012年3月,上海出台《关于本市进一步加强乡镇集体资产监督管理的意见》。至2012年底,上海市郊区农村累计已有13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保留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建立了126个公司、社区股份合作社和经济合作社。已改制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2011年分红3.3亿元,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转向技术创新驱动、新型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新常态背景下,文章基于2004-2014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相关数据,利用拓展的C-D生产函数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全国以及东中西部技术创新、城镇化及以两者交互项表征的新型城镇化的就业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从全国和东、中部来看,技术创新和城镇化对就业均呈现显著负效应,而新型城镇化可以有效促进就业增长;从西部来看,城镇化抑制就业增长,但技术创新以及新型城镇化的就业效应不显著。以协调理念促进技术创新和城镇化平衡发展对中国破解就业困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王芳 《乡镇经济》2013,(4):110-114,119
文章在全国各地区人口与消费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将人口老龄化作为影响因素引入消费函数面板模型中,实证判断各地区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的显著影响关系,得到结论:地区老年抚养比的增长,均会引起大部分地区平均消费倾向的下降,根据影响程度不同,各地区大致可分为三大类:老龄化严重影响居民消费、老龄化显著影响居民消费以及影响不大地区。文章给出了相应的解释,并得出启示:面对老年社会到来这个现实,要想人口老龄化不成为抑制消费的重要因素.需要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加强居民的社会保障,提高居民收入,为人口进入老年行列提供强大的经济后盾。  相似文献   

10.
财政分权体现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的财政权力分配关系,利维坦假说认为财政分权有利于降低地方政府规模。本文在分析我国当前财政分权格局与地方政府规模历史演进的基础上,构建了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并采用我国1994-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上述模型进行估计。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地区的财政分权水平与地方政府规模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利维坦假说在我国当前的现实条件下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国为研究对象,同时考虑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的动态变化和地区差异,利用时间序列数据(1952-2009年)和省际面板数据(1995-2009年),分别以排放总量、人均排放量和碳强度等三类二氧化碳排放指标,使用多种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时间序列数据的经验估计表明,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存在显著地正的影响,弹性在0.10%-0.12左右。(2)静态面板数据的经验估计表明,城市化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存在U型的非线性关系;而动态面板数据的经验估计表明,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存在显著地负的影响,弹性为0.19%,而城市化对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碳强度尽管存在负的影响,但在统计上并不显著。(3)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的经验估计均表明,城市化并非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因素,而人均GDP、能源强度、人口等对二氧化碳排放存在显著地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分税制改革、土地财政和房价水平置于同一框架来研究推动中国城镇房价持续快速上涨的制度性因素。本文发现,较高的房价水平总是与较大规模的土地财政相联系,而土地财政的形成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密切相关。在对上述经验事实进行背景分析的基础上,运用2000—2008年的分省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影响中国城镇房价上涨的多层次因素,在控制了经济基本面、城市化率和地区竞争等其他潜在影响房价的因素后,经验结果表明,1994年以来的分税制集权化改革是导致房价持续过快上涨的不可忽视的制度性因素,进一步分析得出,土地财政是联系分税制改革和高房价的中间变量。本文的估计结果对替代性财政分权变量的选取、估计方法的选择和估计函数形式的设定均是非常稳健的。  相似文献   

13.
企业规模或边界问题是企业理论的核心问题,围绕这一问题存在多种理论假说,但尚缺乏足够的经验检验。本文首次利用2001-200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构成的平衡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决定中国企业规模的因素。研究发现,企业规模与资产专用性、创新、企业利润和产权保护程度高度正相关。与之相反,笔者发现产权结构和人均资本对企业规模无显著影响。笔者认为,加大创新力度,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一个法治、竞争、公平和开放的市场环境将有利于企业的成长壮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了分税制改革以来确立的财政分权模式对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规模日益膨胀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地方政府日益膨胀的财政赤字规模是现行财政体制下财权和事权割裂、公共泳池问题、横向策略互动以及政治锦标赛引发的激励扭曲和为增长而过度竞争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基于全国1998-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本文的实证研究支持了我们的理论预期,即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规模的膨胀具有显著的正面激励作用。本文的发现是稳健的,能够为强化财政制度安排、增强宏观经济稳定性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不同城镇化发展阶段的城市,其土地集约利用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土地的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是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从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质量内涵的视角,构建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贵州省2010—2014年的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定量测算,并定量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效果。结果显示,人口是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的内生动力,优化耦合协调发展度是提高二者耦合发展的关键,质量提升是二者耦合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17.
对外开放与收入差异的关系一直是国际和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前大多数研究的结论都认为对外开放扩大了中国的收入差异。本文基于1995~2007年的省份面板数据和行业工资数据,使用Pooled OLS、Fixed Effect、Random Effect、IV、GMM等多种计量方法,发现之前研究的结论———对外开放扩大了收入差异或者减少了贫困,可能是由于忽视了省际间的异质性及其变化所导致的。通过使用动态面板数据的工具变量法解决这一问题之后我们发现,对外开放对中国地区内的工资差距并没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一些城市用地模式粗犷,城镇等级体系和规模结构出现严重失衡。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根本要求与落脚点。以山地城市宜昌市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建立土地集约利用空间评价模型。通过土地建设适宜性评价、安全格局构建、经济性建设用地识别等空间与网络分析技术,评价识别城市发展优先利用的建设用地。最后,依据城镇和经济发展趋势,构建不同的土地利用情景,提出人口与用地规模建议,从空间上构建与生态安全相适应的城镇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2003~2008年中国省区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进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3条渠道传递的国际R&D对中国的技术溢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进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均无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对外直接投资却显著促进了国内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技术进步。分区域的回归结果进一步揭示,对外投资显著促进了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则无显著影响。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论文对中国利用3条渠道的国际R&D溢出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了分税制改革以来确立的财政分权模式对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规模日益膨胀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地方政府日益膨胀的财政赤字规模是现行财政体制下财权和事权割裂、公共泳池问题、横向策略互动以及"政治锦标赛"引发的激励扭曲和为增长而过度竞争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基于全国1998-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本文的实证研究支持了我们的理论预期,即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规模的膨胀具有显著的正面激励作用。本文的发现是稳健的,能够为强化财政制度安排、增强宏观经济稳定性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