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置权与动产抵押权都是法定担保物权,抵押权标的物和留置权标的物的条件互不相对抗,所以在实践中存在两权在同一标的物上设定的情形。本就此种情形下留置权应优先于动产抵押权的观点,从经济分析、法律救济、风险规避、公平原则、效益原则等方面做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
任素玲 《经济论坛》2003,(19):48-48,57
担保物权是指以确保债权的实现为目的,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财产或权利上所设定的一种定限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由于担保物权是定限物权,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物的效用,实践中往往会发生在一物之上设定两个以上的担保物权,此时就会发生担保物权的竞合,在此情形下,何种担保物权的效力优先即担保物权竞合时的优先受偿问题,本文结合《担保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称《解释》)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一、抵押权竞合时的优先受偿在现实社会中,抵押人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担保物的融资效能,常…  相似文献   

3.
担保物权会发生竞合的现象已为民法理论及立法所肯定。本文对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这三种典型担保物权竞合的位序规则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公示公信在先原则是确定担保物权竞合时的位序规则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动产担保是现代担保交易制度的核心.由于社会财富结构的变化,动产在经济生活的作用日益重要.传统担保物权制度主要是以不动产为重心展开的,因此,无法适应经济成长之现实需求.为应对经济发展对动产担保的需求,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制度改革,其中的得与失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我国现行法在动产担保方面的突出缺失之一,乃对动产担保之客体限制过多,影响了动产担保交易的发展.因此,立法应当改变对动产担保之客体范围,采取开放的态度,以有利于企业成长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孙成 《时代经贸》2011,(16):70-70
担保物权是指以担保债务的清偿为目的,而已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物或权利设定的定限物权。作为一项古老的制度,担保物权的价值经历了从单纯的保障主债权的实现到现代的融通资金的变化。本文简述了这一变化过程,分析了变化的原因,并探讨了此种变化在我国《物权法》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动产抵押因抵押人在提供其动产作为债务担保时不转移占有并可以继续使用收益而倍受青睐。债权人有权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就该动产依法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优先受偿。但因不转移占有,抵押权人无法对该动产实时监管,而行政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能范围也存在一定的空白区域,即便是债务履行期届满,抵押权人诉至法院要求实现抵押权时也会遇见诸多阻碍,承受较大风险。故动产抵押的风险需要作出界定,风险的防范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7.
留置担保及其适用的法律问题一、留置及其特征留置,是保障债权实现的一种法定担保方式,是指债权人因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加工承揽合同依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留置该财产,将留置财产折价或者拍卖、变卖,...  相似文献   

8.
动产抵押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的担保物权制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当坚持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待和学习动产抵押制度。由于其对传统法的突破和自身固有的特性,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我国现行立法对动产抵押在立法主义上系采混合主义(登记要件主义和登记主义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9.
动产抵押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的担保物权制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当坚持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待和学习动产抵押制度。由于其对传统法的突破和自身固有的特性,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我国现行立法对动产抵押在立法主义上系采混合主义(登记要件主义和登记主义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10.
陈德棉  宋晓慧 《经济论坛》2006,(21):119-121
近几年,由于受宏观经济发展态势的影响,钢材价格在较长时期内存在较为明显的波动,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以钢材等原材料为主的动产质押业务风险呈上升趋势,一些在商业银行办理了动产质押业务的企业发生作为质押物的大量钢材被企业私自挪用变卖事件,有的企业停止经营,法人代表外逃,金融案件时有发生,银行信用风险不容乐观。本文重点剖析我国商业银行动产质押担保业务的风险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监管建议和对策。一、动产质押担保的一般含义所谓动产质押担保,是指借款人或出质人将自有的动产交与商业银行用作质押担保,由银行向借款人发放贷款的一种银…  相似文献   

11.
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该制度系指动产占有人以动产所有权的移转或其他物权的设定为目的,移转占有于善意第三人时,即使动产占有人无处分动产的权利,善意受让人仍可取得动产所有权或其他物权的制度。作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项交易规则,善意取得制度有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维护正常的商品交换。因而该制度被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民事立法所确认。从民法理论的发展情况来看,善意取得理论已经从动产的善意取得发展到不动产的善意取得、权利的善意取得。以此理论为基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  相似文献   

12.
张彩霞  吴玉娟 《经济论坛》2007,(12):130-133
"所谓善意取得,是指动产占有人无权处分其占有动产,但其将该动产转让给第三人,受让人取得该动产时出于善意,则受让人将依法取得该动产的所有权或其他物权."  相似文献   

13.
论动产抵押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产抵押制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现实的担保物权已从单纯的债权保全功能向资金融通功能发展。本文从动产抵押制度的功能出发,针对动产抵押登记制度提出了在动产抵押的成立方式上,宜采取书面成立——登记对抗的立法方式,并进一步明确了善意第三人的范围,以克服现行制度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潘璐 《经济论坛》2006,(14):121-122
抵押是当前经济活动中一类主要的融资方式。抵押权因其法定的登记制度和不转移占有关系的特点而在担保物权中处于核心位置,并有“担保之王“的称谓。传统抵押理论认为,抵押权以保全债权为目的并附随于债权。根据抵押权的附从性,因特定债权而设定的抵押权只能用于担保该项债权,该债权消灭,抵押权随同消灭;债权转移,抵押权也同样发生转移。我国担保法第33条对抵押的定义也反映了上述传统理论的思想。不过总体上来看,我国的不动产担保种类单一,直接影响到不动产制度在保全债权、媒介融资等方面作用的发挥。应该说,我国立法上对抵押权行使方式的限定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抵押权具有严格附随性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孟敏 《经济论坛》2004,(2):123-124
按揭一词源于英国法的Mortgage音译,英国法中的物的担保(real securities)有三种类型:一是由担保权人获得标的物财产的一定权利,在债务人清偿后,将该权利交还担保权设定人的权利移转型担保。二是通过债权人对担保财产的占有而担保特定债务的履行,于债务人清偿债务后,将对物的占有恢复为担保权设定人的占有转移型担保。三是既不存在权利转  相似文献   

16.
吴文杰  刘路 《经济师》2007,(5):253-253
动产抵押是民法中一种新型的抵押担保形式,在国外动产抵押已经成为普遍采用的一种保证方式。但是目前我国银行业在企业动产抵押方面仅限于机器设备抵押,可接受的动产抵押不含库存原材料或库存商品。文章就动产抵押的特征,开展动产抵押的意义,在实践中如何操作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侵权性占有的法律依据是债权,因为债权而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的行为被称作侵权性占有.当债权人基于债权而占有他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之时,他人无法要求债权人返还原物.如果债务人用指示交付的办法将债权人所占有的动产交付第三人,债权人可依据对债务人的债权,主张第三人无权要求其返还原物.理由为,第三人对于侵权性占有人享有返还原物请求权和债法当中的返还请求权,如果第三人行使物权请求权,侵权性占有者可以使用对抗动产原所有者的抗辩理由对抗该第三人.理论上,当第三人的返还原物请求权和债权当中的请求权并存之时,应适用请求权相互干涉说.承租者依据买卖不破租赁对抗租赁物买受人的依据是,出租者的债权债务法律关系概括性转移.  相似文献   

18.
探讨动产抵押制度的完善以及将“物”转化为“信用”作为担保标的信用担保体系的完善问题,通过分析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法律环境,找出制约其融通资金的法律制度缺陷,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知识产权担保融资是现代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产权界定与资产评估是知识产权担保融资的基本前提和环节。知识产权出质既要遵从权利质权设定的一般规范,又应当遵循知识产权法关于权利转让的特别规定。知识产权质权的效力,集中体现于出质人义务地履行及某些权利受到一定的限制,以及质权人权利的行使及其在某些方面得到的扩张。我国《担保法》应当赋予出质人对出质知识产权享有充分的实施权。  相似文献   

20.
民法典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占有主要地位,在进行民法典中担保物权的体系重构研究时,应从全方位的角度和不同的类型进行区分,了解民法典和担保物权的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民法典中担保物权的体系重构研究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