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明初翰林学士解缙,19岁中进士,后来主持编纂《永乐大典》,不愧为一代雄才。同时也因会拍皇帝的马屁而闻名。一次他和明太祖朱元璋一块儿钓鱼,他不断地上鱼,朱元璋却一条没钓着,皇帝自然满心不高兴,他即刻献诗一首:“数尺丝纶入水中,金钓一抛荡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这马屁拍得多地道,几句媚言既回避了皇上的尴尬,又把朱元璋捧上了天,哄得老朱龙颜大悦。  相似文献   

2.
朱元璋读书不多,却有一个鸡年咏鸡的故事:洪武十四年春,太祖与众翰林士庆贺鸡年的到来。朱元璋提笔述诗:「鸣叫一声撅一撅」,众学士看了,不知如何是好。朱元璋又述上第二句:「鸡叫两声撅两撅」,老少翰林面面相觑。朱元璋却兀自疾书:「  相似文献   

3.
“四菜一汤”由来已久,相传为明太祖朱元璋首倡。公元1368年。朱元璋当上皇帝后,遇上天灾,各地粮食欠收,百姓生活十分清苦,可一些达官贵人却穷奢极欲,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一天,适逢皇后的生日庆典.朱元璋趁众位大臣前来贺寿之机,故意摆出粗茶淡饭实客,以此警醒文武百官。当十多桌席位的人坐齐之后,太祖便令上菜。第一道菜是炒萝卜,萝卜,百味也,民谚有:“萝卜上市,药销关门”之说。第二道菜是炒韭菜.韭菜生命力旺盛,四季常青,象征国家长治久安。再则是商大碗青菜.喻意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最后一道菜是极普通的葱花…  相似文献   

4.
朱元璋续诗     
沈农夫 《财会月刊》2010,(5):I0016-I0016
朱元璋得了江山以后,喜欢到各地走走。这一天他走到太平山,有些累了,就到山上的太平寺里歇脚。  相似文献   

5.
公元1368年,贫苦农民出身且为生计所迫当过和尚的朱元璋,在应天(今江苏省南京市)即皇帝位,建立了明王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年号洪武。他以严猛治国,以重典驭臣下,生活较朴素,讲节俭,对明初的统一及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有所贡献。朱元璋注意到大乱之后休养生息对巩固政权的必要性,他认为:天下初定,百姓财力困乏,好比小鸟不可拔羽,新树不可摇根。他告诫官员们不能横征暴敛,贪赃扰民。为了遏制横征暴敛和打击贪污行为,朱元璋重视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大力整顿财政经济秩序,给违法者以严厉惩治。纵观明朝历代皇帝,当数…  相似文献   

6.
明初有个茹太素,在朱元璋手下当户部尚书。一次,他向朱元璋呈了个关于朝廷如何选用人才的意见书,长达17000字。朱元璋叫中书令王敏读给他听,读了6000多字还没有听出头绪来。朱元璋火了,就把茹太素找来当场叫人给打了一顿。直到晚上,朱元璋才听完意见书,并采纳了茹太素提出的四项建议。但事后却说,茹太素的意见书用500字就行了,他却写成了万言书,我打他是因为他的废话太多。诚然,茹太素在意见书中说了些空话、废话,浪费了朱元璋的  相似文献   

7.
汉字金额大写在我国历史上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适应经济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它究竟源于何时,历来有些不同看法,本文拟就此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近年来,有人撰文认为:汉字金额大写始于明朝初年。如1991年12月9日《今晚报》摘编的(金额大写的由来》、1996年12月24日《家庭与生活报》刊发的《金额大写与朱元璋肃贪》等,都说汉字金额大写源于明初。上述两文大意是说:明初,朱元璋执政时期,户部侍郎郭桓等人,利用职权侵吞了巨额国家钱粮。明太祖朱元璋严惩了贪污行为,同时在财务管理方面,实行了一条有效的措施,就是把帐簿中…  相似文献   

8.
高峰 《秘书工作》2013,(2):48-48
今天,“四菜一汤”已成为节俭的代名词。据说,这是朱元璋的发明。朱元璋称帝后,面临着一个经历战乱、一穷二白的局面,需要节俭度日;加上他穷苦出身,当年甚至当过乞丐,什么苦没吃过?因此他对物资要求比较低。但他很快发觉有公款吃喝的苗头,于是趁马皇后过生日,召集群臣,吩咐上菜:第一道菜是炒萝卜,第二道菜是炒韭菜,第三道是两大碗青菜,最后一道是葱花豆腐汤。  相似文献   

9.
对联趣话     
以联求才 明朝朱元璋称帝后,经常微服私访,到处访贤求才。在一家酒坊里,有一位监生在饮酒,朱元璋端详片刻,凭他的直觉,感到此人有些才气,便和监生闲谈,朱问监生那方人氏,答曰:四川重庆府人,朱随即词曰:“千里为重,重山重水重庆府”。监生听出此为上联,即刻应道:“一人成大,大邦大国大明君”。朱听了暗自高兴,随手拾起一小块石头,让监生因意赋诗,监生稍加思索,曰:“寸木元从斧削成,每于低处立功名,他时若得台端用,要向人间治不平”。朱元璋听后叫绝,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朱回宫后传旨,后来这位监生官封按察使。 …  相似文献   

10.
赵山河 《财会月刊》2013,(2):I0004-I0004
朱元璋是从底层拼杀出来的皇帝.很担心子孙后代忘记了创业的艰辛。生怕子孙后代变得骄奢淫逸,就琢磨着怎么让儿孙们牢记艰苦.定下“·}己苦思甜”的规矩来。具体作法就是规定御膳每餐都要上粗粮、苦菜,比如豆腐、青菜、窝头什么的,让一代代的明朝皇帝都牢记老祖宗出身贫寒、要艰苦奋斗、守住祖宗的江山。后来,明朝宫廷御膳每餐都有豆腐、青菜,朱元璋的子孙们都不敢推翻老祖宗的规矩。为什么要留着豆腐呢?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魄时,混迹乞丐行列。  相似文献   

11.
近日.明朝皇帝朱元璋后裔朱氏家族在湖北房县城关镇泉水湾村朱氏宗祠举行了大型祭祖活动.来自房县300多户朱氏族人和十堰市郧县50多位朱氏宗亲跪在朱元璋雕像前,上香、叩拜。  相似文献   

12.
洪武年间,有个叫卢熊的读书人,人品文品都很好,被吏部推荐到朝廷做官。朱元璋就批准委任他到山东兖州当知州。 卢熊走马上任.过去说“私凭文书官凭印”,他到兖州后首先要启用官印,发布文告。当池把皇帝授给他的官印取出一看傻了眼,原来,朱元璋笔下的诏书是授卢熊为山东衮州知州,这官印是根据皇帝的诏书刻制的,这兖州自然变成衮州了。可是山东历来只有究州而没有衮州。  相似文献   

13.
魏纪侯 《英才》2008,(9):128-128
穷人朱元璋即使做了皇帝,估计还是改不了吃大户的旧习。对于富人,不加斧削,他感到是个后患。  相似文献   

14.
工作之余,有两本书我是必看的,一本是吴晗编著的《朱元璋传》,另一本是美国作家特里尔撰写的《毛泽东传》。前者是一位历史学家呕心沥血。十年,先后四易其稿,为一个民族留下的珍贵文献:后者是一本在国内  相似文献   

15.
何木风 《乡镇论坛》2009,(36):44-45
从寥寥无几的正史记载来看,崇侯虎应该是纣王设在陕西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密探,他的主要任务就是监视高原上的其他诸侯国。商朝实行分封制,把全国分成若干个国,每一个国都设一个头,外环方国领导人称为“伯”,中环诸侯的领导人就称为“侯”。外环离中央比较远,所以许多“伯”都不是太老实,崇侯虎在陕西密切注意的一个“伯”是封地在岐山的周伯侯(姬)昌。此人就是后来被千古传颂的周文王。  相似文献   

16.
如何对待功臣、旧部、几乎是每—个开国之君都会遇到问题。明太祖朱元璋是靠棍棒取天下的,他的那帮哥们儿,随他起兵的“二十四将”,都是赫赫有名的战将。朱元璋不但和元朝作战,还要平定各路起义军,诸侯。—统天下,所以造就了一大批功臣名将。但朱元璋坐了天下后,这些功臣名将大都一个个死于非命。朱元璋本来想靠封儿子为王,派到全国各地击坐镇,再大封功臣,旧部,好继续效忠他、用这两条来巩固他的明王朝。但有的功臣,不免居功自傲,专权弄权,稍微一责备,便心怀怨恨,再加上小人挑拨,矛盾就加剧了,  相似文献   

17.
“朱元璋在殿上问群臣,什么人最快乐?群臣众说纷纭,有人说功高盖世者最陕乐,有人说金榜题名最陕乐,还有的说富甲一方最快乐,但是朱元璋听后都摇头不以为然。这时候有个大臣说:‘畏法度者最快乐。’朱元璋听后大加赞赏。”  相似文献   

18.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给他手下的人算过一笔帐:老老实实地当官,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尽。朱元璋的这个帐,算得颇有哲理,不防称之为:“一口井”哲学。 古往今来被法办的贪官,都有一个最大的教训,就在于守不住“一口井”。这些贫得无厌之徒,总嫌“井水”不满,于是到处“挖沟凿堰”,利用职权,不择手段地谋取不义之财。可是,财源滚滚而来,把他们的“井水”灌得溢了出来的时候,便把自己给毁了,不仅“溢流”出来的金银财宝自己享受不到,就连不满的“一口井”也丧失…  相似文献   

19.
元朝末年朝政腐败,贪官污吏蠹政害民.出身农民、深受饥寒流离之苦的朱元璋,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朱元璋灭元建明登基后,即严治官吏,其法度之严、惩办之重,超过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位封建皇帝.  相似文献   

20.
《中国总会计师》2013,(11):150-151
早在1368年,明朝建国不久,朱元璋就下令:“浙江、江西、苏松人毋得任户部”,那么为什么会出如此奇葩的一道命令呢?是浙江、江西、苏松的人得罪了朱元璋,还是朱元璋对浙江、江西、苏松的人有偏见呢?其实都不是,朱元璋给出的理由如此:“以其地赋税多,恐飞诡为奸也”。这个理由很无奈,但也很真实!浙江、江西、苏松人是当时的税收大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