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创新驱动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内容。创新驱动发展的本质是高技术产业创新向中低技术产业转移和扩散,带动中低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资源配置优化的过程。本文从知识生产函数角度,构建了一个高技术产业创新驱动中低技术产业增长模型,提出了产业间创新驱动指数。根据产业间创新驱动指数的变化,创新驱动发展可分为嵌入驱动、协同驱动、融合驱动和逆向驱动四个具有周期性特征的循环过程,不同阶段的高、中低技术产业发展表现为"收敛"、"融合"、"锁定"、"发散"或"挤出"等不同趋势。干中学、研发和知识溢出等内部因素,以及知识产权、FDI和企业规模等外部条件之间的交互作用,影响着中低技术产业增长向高技术产业收敛或发散的过程。实证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嵌入驱动阶段,驱动效果显著,高技术与中低技术产业间呈现"收敛式"发展态势。其中,知识溢出、研发、干中学和知识产权保护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要素,FDI和企业规模对创新驱动发展具有明显的"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创新驱动发展需要高技术和中低技术产业协同创新与发展,也需要在创新驱动和FDI、企业规模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2.
辛琳 《冶金财会》2001,(2):28-30
<正> 一、新经济对财务管理平台依存环境的影响 新经济是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知识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其对传统经济产生的震撼力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1)知识的使用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性。此为内生增长理论的核心,具体地说,就是单个企业对产生新知识的投资会对其他企业乃至整个经济产生正向溢出效应,使整个经济的生产率有所提高。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效应可使  相似文献   

3.
高技术企业的原始创新是企业自主研究和开发全新技术并实现产业化的过程,是学习知识、积累知识和创造知识的知识集聚行为。从知识集聚的视角,高技术企业原始创新风险包含创新风险损失和创新风险收益,在产品研发层面、组织运行层面和外部网络层面会形成系列化、连锁化的风险传递,渐次派生出原生风险、次生风险和衍生风险,构成了高技术企业原始创新的风险传递链。高技术企业原始创新风险在不同层面形成不同的风险扩散规律和风险传递方式,构成了高技术企业原始创新的风险传递效应模型。  相似文献   

4.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分解和影响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基于1998~ 2014年间我国31个省的面板数据,选取合适的空间计量模型实证了知识资本投入对我国工业 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知识资本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有正相关的联系,其中东部地区知识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都最为明显,中部次之,西部无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不同时期内知识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也存在很大差异,1998~2006年间空间溢出效应微弱,2007~2014年间直接影响和溢出效应都有加强。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对江苏省342家制造业企业的调查问卷实证研究了产业链定位、分工和集聚效应对于企业创新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处于产业链终端环节企业并没有表现出特定的创新优势,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中的终端集成环节并未形成相应市场势力或集成创新能力;分工活动(以供应商数量作为度量指标)与创新强度之间呈现较为复杂的U型非线性关系;集聚效应并未对我国微观企业创新活动产生积极影响,未成为激发集群创新动力的有机载体。针对以上实证结果,基于我国经济转型背景和企业微观层面行为特征,我们就产业链定位、分工与集聚效应三个因素与我国制造业企业创新活动的内在关系与作用机理,结合统计性分析进一步进行了剖析和解释,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可行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跨组织知识整合的内涵和要素结构,将跨组织知识整合划分为外部知识捕获、内外知识交融和新知识应用3个环节,建立了关系网络、跨组织知识整合和组织创新绩效之间的理论模型,并以229家企业为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并得出结论,外部关系网络对外部知识捕获有正向影响,内部关系网络对外部知识捕获、内外知识交融和新知识应用均有正向影响,内部关系网络对组织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跨组织知识整合在内部关系网络与组织创新绩效间起着中介作用,为企业通过外部和内部关系网络提升跨组织知识整合能力,进而提升组织创新绩效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技术创新扩散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技术进步是由三个环节组成的。第一个环节是研究与开发活动,它产生新的技术或发明;第二个环节是研究与开发成果应用于生产实际。两个环节会在一起就是技术创新过程。创新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引起其他企业的模仿和学习,创新逐渐扩散到许多其他企业,这就是技术进步的第三个环节——技术创新扩散(以下简称为创新扩散)。技术创新活动只能提高单个或少数几个企业的生产率,整个工业生产率的提高必须通过创新的扩散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企业创新模式分为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通过风险偏好与创新模式选择的研究,探讨了公司治理结构与创新模式选择的关系。得到的结果是: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更倾向于选择风险小,见效快的利用式创新模式;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探索式创新模式选择显著负相关,这与发达国家的情形正好相反;高管持股的股权激励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企业进行探索式创新,但需要一个持股临界值。这些结果反映出非国有控股和高管持股的企业更有动机进行探索式创新,政府政策应为其搭建出必要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政府行为下的土地财政行为模式对微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化影响,本文统计了230个城市在2010~2019年的全要素生产率面板数据,利用工具变量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无论是通过OLS法还是工具变量法,政府行为下的土地财政扩张均会对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抑制作用;且土地财政扩张在带来规模效应的同时会对技术进步和效率产生抑制;而政府行为下的土地财政扩张政策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分布,即当人均出让收入的对数小于1.52时,土地财政会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反之则会产生抑制作用。这表明过度依赖土地财政会导致地产行业的过度投资和房价上涨,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进而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跨组织知识整合的内涵和要素结构,将跨组织知识整合划分为外部知识捕获、内外知识交融和新知识应用3个环节,建立了关系网络、跨组织知识整合和组织创新绩效之间的理论模型,并以229家企业为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并得出结论,外部关系网络对外部知识捕获有正向影响,内部关系网络对外部知识捕获、内外知识交融和新知识应用均有正向影响,内部关系网络对组织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跨组织知识整合在内部关系网络与组织创新绩效间起着中介作用,为企业通过外部和内部关系网络提升跨组织知识整合能力,进而提升组织创新绩效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2007~202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多分格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企业层面的数智化指数,实证检验了数智化对制造企业创新质量的非线性影响机制,以及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数智化和企业创新质量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且具有行业异质性;(2)研发投入的负向调节效应主要表现在资本密集型企业中;(3)人力资本促进了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创新质量,对数智化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创新质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具有负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2.
以贵州企业史话为主要资料依据,归因出5种创新效应.正常发挥这五种创新效应,能有效地解决技术创新活动中的经济组织规模与创新活力之间的根本矛盾,供类似经济组织适用援引.  相似文献   

13.
企业创新先是思维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琼 《化工管理》2000,(2):14-15
●多数国际商业人士认为中国企业不善创新,进取精神不够,缺少创新产品和创新观念●若将这一劣势化为优势,你的企业将具有不尽的创新动力●创新将日益决定一个企业的成败●如何创造鼓励创新的企业环境全球的企业长期致力于优化流程、裁员和降低单位成本,但它们渐渐发现在这些方面他们已竭尽所能,无法进一步改善盈亏底线。于是它们纷纷另觅新径,以增加利润,提高员工满意度和生产率,让股东满意。对此的出路是培养创新思维。说起创新思维,多数经理人不免心中擂鼓。因为它总是莫名其妙地与风险连在一起。不少企业虽然口口声声要创新,但一谈到创新…  相似文献   

14.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激发创新成为企业的重要目标,而组织惯例更新则是其中的重要先导因素。本文以新能源汽车企业为例,探讨关系嵌入对惯例更新的影响,讨论知识整合能力的中介作用及创新型企业文化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关系嵌入的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正向影响惯例更新;知识整合能力在信息共享、共同解决问题与惯例更新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创新型企业文化在信任、信息共享与知识整合能力之间起显著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为企业进行有效的创新管理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腾飞的翅膀。湖南机油泵股份有限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赢得了市场的青睐,赢得了发展的先机。该公司在创新活动中主要开展了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管理创新。产品创新:该公司是内燃机机油泵专业生产厂家,产品主要给主机厂配套。要想扩大市场,必须抓住大型主机厂,如一汽、一拖、上柴、玉柴、锡柴、大柴等大型主机厂,以他们为龙头带动公司产品创新活动深入发展。近几年,公司紧密配合主机厂开展产品创新活动,先后为主机厂开发新产品…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 中国正处于由 “中国制造” 向 “中国智造” 的转型关口。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获取外部知识, 提高自身的工艺和产品创新水平。 然而, 鲜有研究讨论不同知识源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工艺创新绩效和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异同。 因此, 本文采用世界银行所提供的中国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 基于 Pavitt 产业部门分类法, 运用双变量 Probit 模型, 分别考察企业工艺和产品创新绩效与供应商、 用户、 同行、 大学及科研机构这4 种外部知识源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 由于制造业企业上游供应商企业创新能力低下, 仅用户、 同行、 大学及科研机构这3 种知识源对企业工艺和产品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其中, 规模集约部门企业利用同行的技术知识, 以及时刻关注竞争对手的创新动态, 对企业工艺创新有着正向促进作用; 专业供应商部门企业通过与用户密切合作加速创新成果商业转化, 促进企业产品创新。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09~2022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考察了合作文化对组织韧性的影响及异质性特征,并对企业创新在其中的中介传导机制及经济后果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1)合作文化对组织韧性稳定性和灵活性维度均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2)在合作文化的约束和激励下,企业的创新效率、创新质量和知识宽度能够得到有效提升;(3)企业创新效率、创新质量和知识宽度的提升,能够为企业在面临危机时进行抵御和变革提供支持,增强组织韧性的稳定性与灵活性;(4)企业创新的效率、质量和多样性在合作文化与组织韧性的影响效应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5)组织韧性的灵活性与稳定性还会进一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按照期望落差的空间范围性和时间持续性构建4个情境,结合回归分析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探索不同情境下双元创新对技术赶超的影响。研究发现,情境Ⅰ中(期望落差范围性大且持续性强),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均正向影响企业技术赶超;情境Ⅱ中(期望落差范围性小而持续性强),利用式创新比探索式创新更能促进企业技术赶超;情境Ⅲ中(期望落差范围性大而持续性弱),探索式创新比利用式创新更能促进企业技术赶超;情境Ⅳ中(期望落差范围性小且持续性弱),利用式创新正向影响企业技术赶超,探索式创新负向影响企业技术赶超。研究结果揭示了期望落差下企业技术赶超的创新路径,为期望落差企业利用双元创新实现技术赶超和价值再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产品模块化与组织模块化非对应关系的立论出发,基于对丰田汽车开发系统的典型案例研究,重点探讨了模块化产品开发中超模块组织的性质、成因、结构形态及其在产品创新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模块化产品的开发过程并不一定要采取与之同构的模块化组织形式,相反,以超模块组织来加强开发过程中各任务模块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促进整个产品系统的突破性创新。本文将模块化产品开发系统中采用超模块组织形式归结为影响产品系统创新绩效的调节变量,由此深化了对组织模块化结构表现形态及其前因后果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366家新创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以探索创新生态系统模式对新创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创企业嵌入基于平台的创新生态系统和基于产品的创新生态系统对其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且规模不同的新创企业选择不同的创新生态系统模式会对其创新绩效产生差异化影响,揭示了资源阈值与新创企业创新之间的联系;验证了“创新生态系统-动态能力-创新绩效”的作用路径,并指出动态能力所扮演的中介角色;企业年龄对基于平台的创新生态系统与新创企业创新绩效间起倒U型调节作用,对基于产品的创新生态系统与新创企业创新绩效间起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