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产业链金融是物流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前在我国虽有一些银行进行了产业链金融发展模式的大胆尝试,但是理论研究严重滞后,特别是对于产业链金融的维度研究,尚难以见到,这样就制约了对产业链金融发展模式的创新。文章着重回顾了物流一体化的发展过程,对产业链金融的维度做了细致的分析,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出提示,并提出了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东亚金融一体化:基于资本流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生后,为了避免对外国资金的过分依赖,防止危机的再次发生,东亚各国(地区)陆续开放本国资本账户,加快区域间的资本流动以推进东亚金融一体化。本文从资本流动的角度对东亚的金融一体化程度做出分析,研究发现东亚金融一体化程度并不高,但在金融危机之后有所加强,而其中东盟是东亚各子区域中金融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金融发展理论,首先对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进行了度量,得出东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最高、西部其次、中部第三、东北最低的结论;然后利用泰尔指数及其分解法对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进行了度量分析,发现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在1992年-2009年间呈“U”字型走向;最后利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证明了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差异是外生因素(政策因素)和内生因素(经济增长速度)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我国由于特殊的二元经济国情,农村的金融发展十分落后,在国家推动城镇化进程、强调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今天,农村金融发展的滞后严重拖住了一体化的步伐,而要进行农村金融改革,首先应该研究清楚我国二元城乡金融结构的特征。文章对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背景下出发,分析研究了我国特殊的城乡二元金融结构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安蕾 《南方经济》2019,38(8):21-38
近年来,东亚一系列区域金融合作引起了学术界对地区金融一体化现状和收益的极大兴趣。文章基于价格和数量的测度考察了东亚地区金融一体化的程度:抛补利差和股权溢价的β收敛结果表明,危机之前东亚金融市场的全球和区域一体化并行,但在近几年,区域一体化趋势更强劲,超过了全球一体化;金融引力模型的结果表明,东亚主要的跨境金融投资者的区域内金融资产持有量比金融引力模型预测的水平更大。此外,面板回归确定了较高的金融一体化作为更广泛的金融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会显著降低东亚国家对发达国家的经常账户失衡,因此,区域层面的金融一体化可以作为加强东亚国家的增长来源和提高经济弹性的重要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6.
区域金融创新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晶莹 《改革与战略》2008,24(11):111-114
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由于每一地区的经济、金融环境各不相同,有必要对区域金融创新体系的建立进行探索与研究,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对区域金融、经济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因此,为了促进具有区域特色的金融创新的产生和发展,并使金融创新促进本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针对现有研究,文章对区域金融创新体系的概念界定、要素构成、运行机制、功能作用和构建中的实践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京津地区作为我国北方的区域经济中心,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引擎。京津区域的崛起对该地区的金融服务和体系配置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京津地区的区域金融一体化发展进程相对缓慢,金融竞争大于金融合作,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创新滞后,已经影响到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后劲。本文在分析京津金融一体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京津金融一体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金融发展的视角,通过构建数理模型考察了国内市场一体化影响出口技术水平的微观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进行深入的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市场一体化显著且稳健地提高了中国地区出口技术水平,而且在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国内市场一体化对地区出口技术水平的促进作用越大,即国内市场一体化与金融发展是相互强化发挥作用的。进一步的估计显示,在金融控制强的区域,金融发展对地区出口技术水平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而在金融控制弱的区域,金融发展则显著地提高了地区出口技术水平。此外,金融控制弱区域的国内市场一体化对出口技术水平的边际影响效应也远远高于金融控制强区域。本文的研究意味着,降低金融控制程度不仅可以直接提高金融发展对地区出口技术水平的影响效应,而且还间接地提升国内市场一体化对地区出口技术水平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配合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文章利用动态均衡模型分析我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非均衡关系及结果,分析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内在作用机制,并以上海经济为例分析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率、各产业占比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北部湾城市群金融集聚与合作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利用区位熵、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等测量方法,对北部湾城市群11个地级市2007—2022年的金融发展和集聚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目前北部湾城市群金融产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金融集聚效应较弱。同时,文章通过构建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威尔逊模型和引力模型,分析北部湾城市群各城市的金融竞争力、金融辐射效应和金融联系度。结果表明,北部湾城市群金融联系度较低,金融合作基础较弱。据此,文章提出加快构建金融协调机制,注重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吸引异地金融资源流入,优化金融发展环境的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的深度融合,对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基于陕西省10个地级市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探究陕西省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地区差异。研究结果显示,陕西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在推动整体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呈现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2009—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制造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显著提高区域创新水平,可通过提高企业竞争这一路径实现。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业集聚对区域创新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金融产业和制造业产融协同集聚显著提高区域创新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加剧产业内部企业创新竞争,带动区域创新发展,且金融业在创新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指出应鼓励区域企业创新竞争,优化营商环境,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political agreements on regional financial integration (RFI) on 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 and access to and cost of finance in Sub‐Saharan Africa (SSA).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RFI positively affects financial development – measured very broadly as ratio of liquid liabilities to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 when combined with a sufficient level of institutional quality. If institutional quality is below a threshold level, RFI apparently has negative effects on financial development. However, we cannot find any significant effects of RFI on the ratio of private credit to GDP or on the efficiency of the banking sector. Regarding the effects of RFI on access to and costs of finance of enterprises in SSA, our results are mixed. We can fin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f RFI on access to finance for all firms in the aggregate, bu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RFI actually impedes small firms' access to finance. Furthermore,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nfluence of foreign bank involvement on the severity of the credit constraint for small enterprises, while we do not find such an influence for large enterprises. These results provide some support for the foreign bank barrier hypothesis in the context of RFI.  相似文献   

14.
郭鹰 《新疆财经》2009,(6):45-49
本文利用浙江省11个地市1996年-200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从区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出发,对浙江各地市进行了实证分析。从长期来看,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但区域经济的自发增长性存在明显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区域金融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契机,区域内各个城市均在积极推进区域金融中心城市建设,着力打造金融聚集区、金融商务区试点,提升金融资源的集聚能力,完善金融服务功能和创新能力,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金融产业集群。2019年8月,中共合肥市委、合肥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了《合肥市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推进方案》,其中明文提到要"加快金融一体化",依托滨湖金融小镇等一批金融产业项目,积极引进长三角银行、保险、基金、期货、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在合肥设立区域分中心,为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升级、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支持。立足合肥的科创及人才优势,安徽省级特色小镇--合肥滨湖金融小镇从设立之初,就确立了"金融+科技"的特色产业定位,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及共词分析研究,梳理出滨湖金融小镇应重点推进"确立人才优先的产业集聚核心逻辑""实现科创中心与金融中心良性互动""释放金融基础设施项目,助推金融科技落地""监管科技与金融科技齐头并进""构建产业生态圈与金融品牌"等五大特色产业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6.
刘明非 《特区经济》2010,(7):249-250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同时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也拉大了,虽然区域经济不协调发展的解决有多种办法,但金融法作为宏观调控居于核心地位。本文首先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金融法调控的内涵和相关的理论进行了分析,紧接着指出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金融法调控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完善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金融调控法律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日本区域金融围绕振兴地域经济发展,不断推出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区域性金融机构,并呈多元化发展趋势,这使得作为区域经济核心的中小企业获得了巨大的金融支持。但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却引发了企业多重负债以及银企关系淡化等问题。因此,区域金融多元化健康发展的出路在于为区域中小企业再生需求提供多样化服务的同时加强区域紧密型金融计划下的银企密切关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王晓军 《特区经济》2012,(4):166-168
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对于区域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湖南金融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改善,但还存在经济基础欠佳、地方金融发展滞后、信用中介市场发育缓慢、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缺失等问题,因此,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地方金融发展、培育信用中介市场、完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等,对优化湖南金融生态环境,实现湖南经济与金融发展的良性互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区域金融中心是以经济区域为基础而形成的资金融通和聚散的枢纽,具有一定经济或政治影响力。具有大量和高质量信息的中心城市应该构建区域金融中心。区位优势、经济发展水平、金融活动的广度和水平、地方政策的作用力等是影响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因素。青岛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目标定位和发展思路不能从根本上提升青岛区域金融发展的实力、采取的主要举措针对性不强和个别关键性政策性措施不到位等战略性问题,需要通过调整目标定位和发展思路、有针对性地调整主要举措和补充完善关键性政策措施等对策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