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平  王莹 《特区经济》2011,(4):198-199
本文详细界定了环鄱阳湖区域,并研究了环鄱阳湖区域的对外贸易发展潜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环鄱阳湖区域对外贸易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张金水 《中国经贸》2010,(20):80-8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使绍兴县经济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联动使绍兴人避开了资源匮乏的先天不足,有力地推动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联动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和绍兴县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深入分析了绍兴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发展的机制优势,提出面临的危机和存在的问题,为绍兴县专业市场与纺织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杨建云 《乡镇经济》2008,24(10):116-119
高阳纺织产业集群的组织形态是农户集群。农户统筹安排家庭劳动力可使家庭净收益最大。与普通产业集群相比,农户集群交易成本更低,但高阳毛巾给大众形成了低档、廉价的印象,由此区域品牌开始围绕高阳农户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北京奥运为高阳纺织产业提供了一次打断恶性循环的契机。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和产业竞争力有非常高的关联度。我们最近在国内跟踪了200多个产业集群的发展,作了案例方面的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跟国外也一样。就同类产品而言,采取产业集聚方式的区域竞争力,显然高出没有产业集聚方式的区域,而且出现了其它区域的生产要素向这些优势区域集中的趋势。比如说纺织,中西部国有企业包括乡镇企业也都不行,这些传统的产业都在向东南沿海地区转移。对于大部分制造业而言,具有产业竞争力的地方总是存在着一定形式的产业集群。可以这么说,我们确实进入了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密切相关联的阶段。绍兴现在产业集群的发展确实…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金融危机二次探底的背景下,成功嵌入全球价值网将对我国产业集群转型和战略升级提供强劲动力.文章以绍兴纺织产业集群为例,基于全球价值网理论,深入分析了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现状和问题,并结合本地的综合比较优势对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的国际化发展进行了剖析.最后结合绍兴纺织企业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提出在全球价值网视角下促进传统纺织产业集群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阐述绍兴市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其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分析了纺织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的制约因素。指出从内部因素来看,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存在着两大核心问题,一是集群结构不合理,二是集群自主创新能力较低。所以,希望在这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7.
孙艳  张宇芳 《特区经济》2010,(1):138-139
本文对意大利和广东省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衍化情况进行比较,以意大利普拉托和广东西樵纺织产业集群为例,通过对20世纪80、90年代,以及进入新世纪以后发展状况的对比,从中借鉴素有中小企业王国之称的意大利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8.
杨建云 《特区经济》2008,(11):68-69
高阳属于传统粮棉产区,该地形成了纺织产业集群化发展与"糊口"农业并存的区域经济特点。高阳纺织产业通过走集群化发展的道路,降低了交易成本,占据了三巾产品的低端市场。但由于农户组织在过度竞争的环境中,很少会考虑采用绿色印染技术,已经造成当地水污染。水污染反过来又影响高阳县纺织产品的品质,恶性循环正在形成。这是高阳纺织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相似文献   

9.
人文因素是在人们的长期交往中形成的,涵盖传统文化、人文网络等要素,它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经历了一个功能转变的过程。从对浙江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的研究可见,在市场发展早期要素市场缺失的情况下,人文因素对产业集群中集群主体和要素资源的聚集发挥了重大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集群中的人格化交易日益成为市场交易的障碍,人文因素治理经济交易的功能制约了区域经济发展。因而,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保持人文因素的开放性、实现与外部环境的同步变化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区域工业化增长速度主要取决于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而产业集群发展则依赖于集群的创新发展水平。因此,提升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是取得集群竞争优势,推动工业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安徽省为例,在分析近年安徽省工业化进程和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运用统计调查和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产业集群创新与区域工业化进程的协同关系,并依托产业集群创新能力体系得出产业集群创新推动区域工业化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周强 《特区经济》2007,226(11):48-49
当前,我国的产业集群大都处于低端道路和低成本发展阶段。嵌入全球价值链是促进我国产业集群进行产业升级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本文以绍兴纺织业为例,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对绍兴纺织业流通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沿全球价值链的升级路径,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凭借纺织业多年的生产优势积淀,形成了以"出口"为主的中小企业服装产业集群,然而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伴随着汇率上调,人民币增值,原材料上涨,人力资源成本优势下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出口主导型服装产业集群的发展遭遇了"瓶颈"。但面对纺织品出口限制配额的取消以及国家"十二五"规划将纺织业作为扶持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出口导向主导型区域服装产业集群依然可以在政府"推手"的推动下,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区域品牌,重铸国际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全球纺织品贸易实现自由化并不意味着中国从此可以自由地出口纺织服装产品,而是对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近年国际组织对发展中国家实施的贸易能力建设入手,分析了中国纺织服装业能力建设的新进展,并对中国纺织服装业的能力建设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网络的互动关系模型,以我国珠三角地区纺织产业集群的173家企业为样本,通过对样本数据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验证了企业网络的演化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着一种协同作用关系,有效的企业网络会推动企业技术快速成长,而企业的技术创新反过来又推动企业网络不断演化以适应企业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周颖  王发明  殷鸣 《特区经济》2007,221(6):45-46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拓展了对产业集群风险的研究,运用实地调研成果,分析全球价值链分工与浙江纺织业集群风险形成的关联机制。明确了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浙江纺织业集群的风险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即:全球价值链的空间分化中成本优势的丧失和资源的匮乏、增值链的非均衡造成的对外部联系的过度依赖、全球价值链治理下的集群升级困难、发达国家贸易壁垒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纺织服装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准确分析纺织服装业的发展现状有助于其产业调整。以2002年及2007年投入产出表为依据,利用投入产出法分析我国纺织服装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效果。计算结果表明纺织服装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较强,但所带动的产业范围较窄,并且对出口的最终依赖度最高而对国内消费需求最终依赖度较低。基于结论,建议加强纺织服装业与纺织材料产业的有机融合以及与第三产业的关联发展,并大力开发国内需求。  相似文献   

17.
纺织服装业的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盛龙 《科技和产业》2012,12(3):24-27
作为传统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纺织服装业在浙江省未来的定位与发展值得深入研究。采用投入产出法计算相关指标,分析了浙江省纺织服装产业关联效应与产业波及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纺织服装业的"高带动能力"范围仅局限于包括自身在内的几个产业,其影响力和感应度正在逐步减弱,同时对全社会就业的促进作用并没有想象中大。因此,从产业关联角度可以认为浙江省不应将纺织服装业作为未来的主导产业,并应对其进行改造升级,促进新一轮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产业转移的理论,研究了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纺织制造业发展及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中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国家纺织制造业,对我国纺织制造业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