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基于二元Var模型, 采用全样本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长期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并进一步采用滚动窗口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了这种长期关系的结构性变迁。研究结果表明, 从长期来看, 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着非对称关系, 即金融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 但是经济增长未能带动金融发展。更进一步, 东北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经历了较为明显的结构性变迁。这种结构性变迁表明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东北振兴战略” 政策效应的显现, 金融供给政策的推动效应逐渐放大, 金融需求机制不断发挥作用。因此, 要进一步提高东北地区金融供给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推进金融资源配置方式的市场化改革, 打破原有过度“行政化” 的金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构建了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揭示了 2006~2017 年我国30 个省市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时空变化规律, 在此基础上, 从理论层面阐释了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 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从科技金融资源环境、 科技金融经费力度、 科技金融融资规模以及科技金融产出能力 4 个方面分析了科技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结果显示: 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在研究期内提升速度缓慢, 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形成 “东强西弱” 的局面; 科技金融资源、 科技金融经费、 科技金融融资与科技金融产出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且科技金融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最强; 本文还从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设、 科技金融政策制定、 金融机构结构转型以及优化科技金融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金融系统与分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资源与动力,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以全国总体和分区域为样本,主要考察金融发展如何影响分工进而影响经济增长,为金融分工体系构建与产业专业化水平提升提供经验证据。实证检验发现:金融发展与分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显著正效应,在考虑金融发展因素后,分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仍为正效应。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分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十分显著,且金融发展对分工具有正的溢出效应,其中,中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最低。而东北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明显,但分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十分重要。本文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产业分工水平的提升,进而对促进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增长是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忽视了投资过度膨胀的不利影响。本文利用2000~2011年全国31个省区市财政支出、房地产投资和经济增长的有关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建立面板数据模型,以财政支出、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性分析。研究表明:政府支出与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政府支出的产出弹性大于房地产投资产出弹性;财政支出与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在各个省份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和房地产投资的激增导致了经济体中流动性的增加和通胀危险的加剧,而硬化财政预算约束、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信贷成本、缩小信贷规模是防范这一风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金融是一国最基本的战略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利用引擎的改变可以刺激其他要素,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文章采用PanelData模型对1995年~2009年全国及省际经济增长与银行信贷资金分布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发现,从总体趋势上看,信贷资金分布与经济发展高度相关,贷款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贷款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效率明显不同,存在不平衡性。因此,实现金融资源和风险的最优配置,建立一个高效、运行良好的金融体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王伟  郑月明 《山东纺织经济》2011,(12):17-17,122
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较快的区域,金融发展对我国东部经济增长起着什么作用呢?本文以中国东部各省1985年—2007年数据为样本,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部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金融创新对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作用。主要从3个方面提出如何进行金融体制创新。通过构建区域金融控股体系来提高融资效率促进经济结构合理化;推动金融信贷调整,建立适用于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搭建金融网络化平台,提高银行间的业务处理速度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理论文献较多,且随着经济计量技术的发展,学者们逐步从更广范 围和更深层次来实证检验二者的关系。本文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将金融因素纳入到改进 型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中,并充分考虑到研究的时限性问题,收集了69个国家1991~2013 年间的数据资料,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GMM估计方法,以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 国家为横截面单元,以新的视角检验经济货币化、信贷配置与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结果表 明经济货币化、信贷配置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动态关系,且对于不同经济体呈现的正负效应 及弹性并非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贺刚 《山东纺织经济》2011,(8):23-25,62
通过对新疆1990年一2009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发现新疆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新疆银行业金融机构全力助推新疆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实证分析层面对金融创新、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探讨。基于我国 2000~2015 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GMM估计方法,利用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单独的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起抑制作用,二者的交互作用则对经济增长起显著性正向作用。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将抑制经济增长,也会间接阻碍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结合当前经济形势,从金融机构与创新企业相接轨共同提高创新水平、培养创新型人才等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有一种观点认为,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导致我国区域差距扩大的直接原因.本文利用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从"发展的不平衡"和"增长的不平衡"两个角度,对此进行计量经济学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上述观点并不能成立,尤其是1991年后,我国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程度的扩大是与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率的下降相伴而生的,两者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另外,尽管东中西部经济增长率的趋同趋势较为明显,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与我国区域间增长的不平衡程度之间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两者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机理出发,构建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多方程模型,利用1993~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协整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系统考察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互相影响,但作用方向具有差异性。金融发展规模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有力因素,但金融效率严重制约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发挥。金融产业发展在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经济增长依赖于产业结构升级,快速发展的金融产业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助推器。产业结构升级对金融发展起着巨大的拉动效应,金融发展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外部支撑条件。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二者具有较大的相互推动作用。最后,提出了促进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回顾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中外文献的基础上,试图利用我国1978-2004年期间的年度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技术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我国的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证实了我国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因果关系,这就支持了加快我国金融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发展不协调时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 通过内生的AK增长模对该理论进行了阐述,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的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金融发展相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差异,当两者协调发展时金融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的, 当金融发展快于实体经济发展时可能抑制经济增长, 这种负面效应主要是因为快速增加的信贷带来了资本形成率的下降和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15.
“智能制造”是我国的发展战略之一,能有效推动我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企业投资效率的高低影响其财务状况与经营业绩的好坏,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对企业自身的良好运营及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5~2020年105家智能制造试点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智能化水平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我国智能化水平不断上升;区域分布上东部地区智能化水平较高,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依次降低;(2)企业投资效率呈现整体上升趋势,投资过度情况呈增长态势,投资不足情况基本呈下降趋势;东部和东北地区的样本企业更多表现为投资过度,而在中西部地区多为投资不足;(3)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智能化水平对企业投资效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在东部地区,企业的智能化水平与企业非效率投资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当样本企业为国有企业时,智能化水平对企业非效率投资有抑制作用;非国有制造业试点企业的智能化水平也能有效避免出现非效率投资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2008~ 2017年全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 通过DEA模型测度我国的金融创新水平; 利用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对金融创新、 新型城镇化及经济增长的动态演变过程加以阐述; 并结合全局莫兰指数及局部莫兰指数散点图, 分析三者的空间相关性; 采用超越对数函数, 引入空间杜宾模型,分析金融创新、 新型城镇化以及二者交互项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省域经济增长、金融创新和新型城镇化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相关性; 金融创新和新型城镇化促进经济增长效果显著, 但二者交互项却抑制经济增长, 说明二者融合度欠缺, 不能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基于此, 应充分认识到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是有效促进经济增长的必然途径, 而加强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引致金融创新活动是扩大资金供给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论政策因素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寻求经济上的快速发展与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在地区发展战略上,中央政府实行的是在效率优先的原则下对东部沿海地区在计划、投资、财税、信贷、外贸等方面的政策集中倾斜。它在推动全国宏观经济效益提高和东部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客观上也拉大了东西部发展差距。众所周知,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使各地区的经济潜能得到一定释放,区域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但是,就在这一令人鼓舞的局面下,东西部发展差距却有所扩大。尤其引人关注的是,80年代末以来,在全国宏观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又有所加剧。如从工业总产值及其增长速度来看,“七五”时期东西部增长速度分别为14.3%和10.9%,相差3.4个百分点,“八  相似文献   

18.
本文构建了金融集聚、市场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利用1995~2010年省际面板数,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对金融集聚、市场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市场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增长并不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然而,在金融集聚不断深化的制度条件下,市场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得以显现,金融集聚程度越高的地方,能从市场一体化获得更多的收益。市场一体化程度高的地方,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也越明显,二者在推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协同效应已显现。值得注意的是,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银行业的集聚。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市场一体化改革和金融集聚政策制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对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做出了贡献。本文实证研究了2005~2013年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规模、区域分布对中国地区经济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地区,且有进一步向东部地区集中的趋势;制造业500强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制造业500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机制主要是通过投资拉动实现。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SML指数法测算了1998~2011年期间全国各地区的生产率指数和环境技术效率,进而在空间经济学框架下提出了经济关联、知识关联、规模收益和交通运输条件等可能引起效率集聚的因素,并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对这些因素的作用方向与方式作了实证检验。主要结论有:我国经济增长效率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集聚性;有限的技术效率是我国省域经济增长效率提升中的“短板”;中、西部地区具有以规模扩张为主要方向的粗放增长方式;经济关联、交通运输条件及产业结构等因素成为提升技术效率的“切入点”;FDI和资本密集型禀赋结构在经济增长效率提升中的作用具有“两面性”;我国省域经济增长效率表现出一定的趋同和溢出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