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对我国"辽西北"地区的建筑业劳动力市场进行分析,分别从当前建筑业劳动力市场短缺的总体背景、供给变动趋势与需求变动趋势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了该地区劳动力市场的主要变动特点,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袁雪松 《乡镇经济》2007,(7):8-10,25
我国劳动力就业制度不仅呈现出“二元化”特征,而且更是“双二元”特征;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失衡的长期存在是二元化特征形成的市场原因。市场机制不能自行调整,只有通过政府力量介入农村教育资源配置过程,引导私人资本进入农村教育市场,实现农村的人力资本禀赋积累增长,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我国劳动力市场配置体制中的“双二元”特征。最后,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透视浙江"民工短缺"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民工短缺的直接原因是劳动力价格偏离、就业环境和大量民工缺乏技能造成的。并不意味着整个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发生根本改变。浙江劳动力市场供求总体将继续保持平衡。不会出现全面性和持续性的民工短缺问题。局部地区和部分行业的民工短缺。不会影响浙江总体经济增长的面和速度。但长期的负面影响需要关注和预防。特别是技工短缺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崔传义 《科学决策》2007,(10):14-16
当前,关系城乡发展全局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入新阶段。沿海劳动力市场出现年轻劳动力有限供给,部分企业用工短缺,以往被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压低的人力资源地位开始上升;近半数农村劳动力转入非农产业,但农村仍有1亿多农业富余劳动力,已进城就业的1.2亿农民工转移问题并未解决。形势发展为解决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带来机遇,而就业转移任务依然艰巨,需要因应劳动力供求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阶段性变化的新问题,推进转移就业政策措施的落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青海经济研究》2004,(6):40-40,36
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普通民工严重短缺的情况。目前珠三角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从2004年二季度广东省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看,劳动力需求58万人,供给57万人,需求已经大于供给1万人。如果考虑到劳动力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找工作过程中的等待等摩擦性失业等因素,实际供给的57万人并不能够完全满足企业的需要。总体上看,珠三角地区部分劳动密集企业出现用工较严重的民工短缺,  相似文献   

6.
齐齐哈尔市建筑业近五年来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取得可喜成绩,也存在不少问题。建筑业是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广阔市场。必须提高对做好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建筑业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的认识,努力搭建建筑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四大好平台、建全四大机制、拓宽四大渠道等项工作,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建筑业的转移。  相似文献   

7.
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曾凭借其大量廉价劳动力成为“世界工厂”。如今,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却出现了民工短缺情况,很难想象中国居然会缺少劳动力?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信号?  相似文献   

8.
对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阐述我国当前劳动力市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原因,探讨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从全球和经济发展历史的角度看,每一个迅速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国家,都会经历一个对技能人才大量需求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时期.近年来,我国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的局面普遍存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情况是总体上供大于求而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短缺.2001年第一季度到2006年第一季度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求人倍率①均小于1,表明劳动力供给一直大于劳动力需求;而2004-2007年我国劳动力市场上技术工人各技术等级②的求人倍率均大于1,说明我国劳动力市场上技工需求一直大于技工供给,即技工长期处于短缺状态.  相似文献   

10.
今年,福建、广东、上海、浙江等主要劳动力输入地.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去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首次承认我国局部地区客观存在“民工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11.
鄢平  贺建风 《改革与战略》2009,25(7):171-173
文章从劳动力市场要素变化和劳动者就业惯性着手,建立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分析了“民工荒”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策略。文章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我国东部地区“民工荒”产生的原因,一是中部地区的重新崛起使中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跨行业转移,从而减少就业惯性阻力;二是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加强了就业惯性力量。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劳动力市场的逐步形成、建立和日趋成熟、完善,中国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就在于企业素质的加强、提升与政府职能的转变。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转型为背景,阐述了经济转型期我国劳动劳动管理体制的演变过程和特征;以及逐步打破旧的劳动管理框架,探讨结合企业、劳动者以及政府三方协调的劳动管理体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民工荒"现象:成因及政策涵义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当前的用工荒固然与宏观经济形势直接相关,但更是2004年以来劳动力短缺现象合乎规律的延续,根本原因在于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的下降。民工荒的出现,总体上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变化的趋势,因此也必然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一系列新的变化。本文建议积极创造政策条件,把民工荒转化为经济社会变革的机遇,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用工荒演变轨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1979—2010年中国四大地区的劳动力就业数据,采用生物系统论研究方法,将地区劳动力视为复杂系统,对中国四大地区内外劳动力格局演变进行估计,从而深入讨论用工荒根源及演变轨迹。结果发现:劳动力就业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间有内在规律——23定律,这一定律是中国用工荒到来的根源,它决定中国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将先后于2014、2020、2025、2027年进入用工荒;东部用工荒是紧随劳动力自然就业繁荣期之后,而东北、中部和西部则是劳动力自然繁荣期后经历较长的潜伏期才进入用工荒。  相似文献   

15.
工资收入权的保障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泽山 《改革》2004,(6):112-116
我国出现较为严重的拖欠工资问题是与工资收入权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相关。对工资性质的不同认识导致对拖欠工资合理与否产生歧议,这使得工资收入权保障制度建设陷于停滞。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当保障制度不完善时,劳动者与厂商之间的利益博弈会使双方背弃劳动力交易关系,转而构建劳动交易关系,结果必然导致厂商以经营状况或第三方责任为由拖欠工资。要保障工人的工资收入权,应当实行合同工资与风险共担、收益分享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6.
最低工资制度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梅 《开放导报》2008,(2):41-45
本文对最低工资理论模型进行了拓展分析,并以深圳为案例分析了最低工资制度对区域就业的影响。在跨区域劳动力流动的情况下,区域劳动力市场均衡工资趋近最低工资标准,并且不会导致区域就业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17.
Since 2003, China's labor market has been facing two coexisting crises: a rural labor surplus and a severe shortage of migrant labor Using data from the 2000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questionnaire, which covers 288 villages in 36 counti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find a solution to this dilemma. Specifically, a multinomial logit model, a Mincer- type model and a probit model are applied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educational level on the employment choices for rural laborers, and on the wages and the employment status of migrant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our analysis, we propose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licy aimed at increasing the educational level of rural dwellers, in conjunction with other policies to eliminate all artificial barriers, to facilitate the migration of rural laborers.  相似文献   

18.
韩秀丽 《乡镇经济》2009,25(2):106-109
西海固地区发展劳务经济对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在阐述西海固地区劳务经济发展特点的同时,分析了劳务经济发展的潜力,即市场潜力、效益潜力和发展潜力,最后提出西海固地区劳务经济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按劳动力价值决定工资并不意味着按劳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劳动力价值决定工资并不意味着按劳分配 ,二者有着根本区别 ,应该按照个人劳动进行分配 ,而不是单单以劳动力价值来决定工资。  相似文献   

20.
李浩 《改革》2012,(6):77-81
从"民工潮"到"民工荒"再到新一轮的"民工荒",农民工劳动力供给行为呈现动态变化过程。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的不同时期,包括劳动力供给主体、劳动力供给的区域结构、劳动力供给的代际差异等诸多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农民工劳动力供给行为的动态变化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均衡配置;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有利于加快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有利于建立针对不同代农民工群体的回流和畅流机制,全面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拓宽农民工的就业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