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以铜川为例谈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是一个世界性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陕西省铜川市为例,分析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中在资源禀赋、市场主体、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走出困境的一般方法论.  相似文献   

2.
节能降耗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针对潍坊市单位GDP能耗较高的现状,通过分析潍坊市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耗的影响,认为潍坊市能耗过高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度较大,从而提出降低能耗的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机械工业如何走出一条能耗低、科技含量高、产业结构合理、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关系全行业长远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引起了行业上下的高  相似文献   

4.
虽然陕西省是天然气产出大省,但依然面临冬季天然气用气紧张,以及周边地区天然气紧缺的问题。充分利用陕西省丰富的煤炭资源,建设煤制天然气项目,对促进省内煤炭产业转型,提高天然气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对陕西省开展煤制天然气项目的资源承载能力、环境容量、单位能耗、管网输送能力、区域市场容量等条件进行的分析,从技术集成、原料供应、调峰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优化能源产品结构,增加低能耗高附加值产品,是中国石化节能降耗的主攻方向,也是石油化工未来的发展方向。近年来,中国石化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碳排放强度低的产业,淘汰能耗高、碳排放强度高的小型炼化装置。在拓展新能源方面,加快开发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探索清洁利用煤炭资源,推广使用生物质新能源,规模化开发地热资源,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城市化水平发展迅速的当下,社会大力开展工程建设。城市建筑建设所使用的能源一般都是不可再生资源,过度使用则会导致环境破坏问题出现,造成资源枯竭等诸多问题。建筑工程能耗较大,据调查,我国建筑总能耗约占社会终端能耗的20.7%,建筑全过程能耗或碳排放包括三大方面,分别为建材的生产能耗或碳排放、全国建筑业施工能耗或碳排放...  相似文献   

7.
化工工艺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有效的稳定产业结构,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而如何通过节能降耗技术的创新,对各方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则是当前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文章在这一课题的重点内容进行研究,将结合化工工艺的发展问题,对实际的节能降耗技术管理措施进行分析,以期更加有效的减少动力能耗,提升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内蒙古煤炭经济发展情况,分析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模式落后、煤炭资源采掘和利用环境污染、能耗高、效益低等问题,并将提出转变发展模式、推进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降低煤炭行业能耗、推进煤炭深加工以及推进煤电联产等策略,强调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当今科技飞速发展,人们不断研制出新的能源来代替旧的能源,已打破能源对人们生产活动的限制作用。所以,从长远来看,人们总是能生产出新的能源,使得生产边界向外移动。但是,在固定的一段时期内,能源总是对现有的生产能力及产业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制约。而且,这种制约在短期之内是不可能改变的。另外,我国虽然从总量上讲是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储备匮乏。因此,研究能源对各产业的影响,分析各部门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这也为在有限的能源基础上取得最大效益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策参考。能…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构建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体系不仅是对产业结构调整效果的测评,而且也是一国或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的参考系。文章总结了产业结构理论演进,进而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本质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构建了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工业终端能源消费总量较大的情况,对我国工业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结构及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对我国工业增加值能耗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工业经济内部发展及结构变化对工业终端能源消费的影响,提出尽快落实中央关于加快经济结构、工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等建议,为实现工业节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为基础,2010年投入产出表延长表为基准数据,对“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能源--环境系统相关变量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将实现新常态下的稳定适宜增长,GDP增速保持在65%左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第二产业明显下降。由于经济增长的原因,能源消费总量与碳排放总量依然较高,但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节能减排的形势依然比较严峻。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与能源消费的关系是我国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解决能源供需矛盾,实现能源、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1978年~2007年能源统计数据,对中国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与能源消费进行了因果关系和协整性的研究。发现中国存在单向的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和能源结构的因果关系,以及能源结构和能源消费的双向因果关系。短期与长期中能源结构对于能源消费的影响都要大于经济增长对于能源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工业轻重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本文应用因素分解方法,计算了1993—2005年工业部门内部轻重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和能源强度的影响,发现重工业比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则能源消费增加约1000万吨标煤;总体上看,工业轻重结构的变化对工业能源强度和单位GDP能耗的影响小于部门强度因素,但近几年,重工业比例的增加对工业能源强度的影响很大,2003年工业能源强度反常上升,78%都可以归因于这一因素。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一个能源强度分析的框架。  相似文献   

15.
天然气与中国能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中国能源工业发展很快,2000年能源生产总量为1090Mt标准煤,能源消费量为1280Mt标准煤,目前在我国的工业生产中突出的问题是:一是能源高,能源经济效益差;二是环境污染严重,天然气是清洁原料,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应大力开发利用天然气,来改善和优化能源结构,促使能源结构从低效高污染型向高效清洁型转变。  相似文献   

16.
韩中合  祁超 《工业技术经济》2016,35(10):155-160
日益严重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对降低能耗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能源消费结构、能源转化效率、能源价格和对外贸易结构对能耗强度的作用机理,并进行了因果关系检验。建立了基于灰色关联度的能耗强度影响因素模型,得出在这6个因素中,与能耗强度的关联度由大到小分别是能源价格、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转化效率、城镇化水平和对外贸易结构。根据模型结果,提出了合理制定能源价格,加快产业结构转变,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转化效率和城镇化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嘉  王立敏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7):36-41,110,111
2011年全球能源行业跌宕起伏,但总体数据显示出一如往年的发展轨迹.全球GDP增速为3.7%,略高于2.5%的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率,GDP增速和能源消费增长与过去10年的平均水平接近.2011年,政治动荡引发石油价格飙升,原油均价创历史新高;石油消费增长疲软,仅增长0.7%;尽管利比亚和其他一些地区的供应中断,在欧佩克增产的带动下,全球石油产量仍然增加了109.6万桶/日(1.3%).2011年全球天然气生产和消费增速均趋于缓和,美国市场一枝独秀,产量创历史新高,欧盟的天然气产量和消费量均为有史以来的最大降幅.煤炭以5.4%的增速再次成为增长最快的化石能源;核能发电量下降4.3%,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则强劲增长17.7%.2011年,市场以其灵活性成功地应对了大规模供应中断,燃料替换、供需侧的反应以及贸易结构优化发挥了各自的作用,能源价格成为引导能源资源再分配的重要信号.  相似文献   

18.
将能源消费总量纳入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运用中国1990~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研究发现:不论在短期还是长期中,GDP与固定资本存量,GDP与能源消费总量都互为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而固定资本存量与能源消费则不同,在短期时,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但在长期均衡中,它们之间也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为进一步明确在能源消费中,哪个产业的能源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构建了灰色关联度模型,研究发现第三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能耗、高产出的第三产业.充分发挥资源配置效率.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能源消费的因素分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迪氏对数指标分解法(LMDI)对北京市17个行业2005~2009年间的能源消费变动进行因素分解分析.将能源消费增长的总效应分解为3个部分:生产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生产效应是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增长的贡献,结构效应反映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增长的贡献,强度效应是指能源效率提高时能源消费增长的贡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效应是导致北京市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则延缓了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但生产效应明显大于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之和,因此能源消费在此期间表现为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强度效应高于结构效应.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对1996~2015 年我国煤炭消费量、经济增长、单位 GDP 能耗、环境规制强度、能源消费结构数据进行协整分析,发现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通过格兰杰检验发现经济增长、单位GDP能耗、环境规制强度、能源消费结构均是煤炭消费量的格兰杰成因。其次借助协整方程,对各参数设置了基准变化,给出了 2016~2025 年的煤炭消费预测。最后,在基准预测的基础上进行情景模拟,对煤炭消费量和节能减排潜力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