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试论新经济、工业化与全球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区域特征,工业化在以往是推动一国经济高增长的唯一动因,后起国追赶型工业化同时也得益于产业的跨国转移.新经济对一国经济增长既有直接贡献又有潜在的影响,发达国家介入新经济的程度不同导致增长表现不一.根据各国所处的不同工业化阶段以及接受新经济的不同影响,可以粗略预期各国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开始,中国进入新一轮经济转型。新一轮经济转型首先从经济体制改革出发,逐步实现了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变,当然其中还包括经济结构的调整等一系列经济与社会的变革。本文揭示了经济转型时期高增长、低就业的客观现实,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高增长、低就业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4.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推进绿色增长,在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同时减少碳排放,必须在制定经济规划过程中把"绿色"作为一个核心指标来考量,同时持续推进以绿色增长为导向的经济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5.
结构转型、资源转移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集中分析了结构转型以及伴随着结构转型的资源转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并利用我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以下问题进行验证 :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如何 ?伴随着结构转型的资源转移对产出增长的贡献到底有多大 ?结果证明 ,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根据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 ,结构转型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 ,而非经济增长造成了我国的结构转型。对于总体产出增长而言 ,伴随着结构转型的资本转移对产出增长的贡献达到 7.1 % ,因此 ,可以将之视为解释我国产出增长的一个独立的、重要的变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资源和环境约束压力的显著加大、新增长点引致的外延扩张空间缩小、金融风险因为增长减速和开放扩大而增加、收入差距对增长的影响加强、中国经济“超大规模”引起的内部和外部不适应等方面,论述了现有增长模式面临的转型压力,强调这一持续了二十多年的增长模式需要出现实质性的改变,然后分析了增长模式转型的有利条件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建立协整估计得出我国能源消费显著促进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而高的能源消费强度将阻碍工业化进程。其次为探讨能源消费量与宏观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建立分位数回归模型,分位点设为25%、50%、75%。2000~2014年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消费总量对于GDP的影响系数不存在明显趋势,维持在1.65左右,较为稳健;煤炭消费对于GDP的影响随着经济增长而呈逐渐削弱趋势;天然气消费对于GDP的影响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8.
2000年广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36亿元,增长7.2%,完成财政收入220亿元,增长9.4%,全区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同时,广西围绕建设西南出海通道,集中力量建成和完善了一批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培养费中了发展后劲,但是,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区域经济结构的转变,当区域经济从一个较低的阶段向一个较高的阶段发展时,经济结构的演进是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在我国各经济区域所处工业化阶段从前工业化阶段到后工业化阶段不等的大前提下,为壮族区域经济结构现状定位非常重要,在定位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中找出壮族区域经济结构提升过程中的一些特点和存在问题,确定进一步演进的方向,这是进入21世纪后,壮族区域经济转型和工业化发展的起点。  相似文献   

9.
高储蓄率对于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国家的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根据钱纳里经济发展阶段人均GDP划分标准,选择了31个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国家,使用1991年—2010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储蓄率对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国家的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对于处于工业化发展中后期阶段的我国来说,高储蓄率对于进一步保持经济的高速发展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阶段应该维持高储蓄,充分利用高储蓄的优势,将高储蓄安全有效地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推动经济增长,最终完成工业化。  相似文献   

10.
11.
经济转型与包容性增长的关联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容性增长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体现了公平与正义的科学内涵,是一种理想的经济发展方式。在经济转型深化阶段,中国经济社会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以包容性增长理念为引导,将经济转型、政治转型、社会转型、文化转型等多种转型相互融合与协同推进,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2.
Services Policy Reform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ransition Economi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jor changes have occurred in the structure of former centrally planned economies, including a sharp rise in the share of services in GDP, employ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However, large differences exist across transition economies with respect to services intensity and services policy reforms. We find that reforms in policies toward financial and infrastructure services, including telecommunications, power, and transport, ar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inward FDI. Controlling for regressors commonly used in the growth literature, we find that measures of services policy reform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explanatory variables for the post-1990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transition economie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services policies should be considered more generally in empirical analyses of economic growth. JEL no. F14, F43, O14, O40  相似文献   

13.
14.
非正规金融、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张建华  卓凯 《改革》2004,(3):36-41
本综述在剖析非正规金融交易微观运作机理的基础上,揭示了非正规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以及对金融制度变迁的导向意义;在进行正规金融机制设计、改善中小企业融资与金融体制改革时,要利用非正规金融的优势和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5.
许家军 《乡镇经济》2009,25(7):49-52
文章建立在协整理论的基础上,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研究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及其动态相关性。研究结论表明,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发展都是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相比而言,工业化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更显著更持久。因此,加速我国工业化进程是实现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城镇建设工作要和工业化推进有机结合,总体来说,实现工业化发展在现阶段对我国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被动选择,经济转型是一种经济运行状态转向另一种经济运行状态。经济转型的实质是维持旧的收入分配格局,其转型的手段主要是技术创新或制度改革。在改革阻力较大的经济体系中,逐步放开文化管制是一种比较现实的折中方案。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multinationals and economic institutions on the economic growth of cities in China.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finding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uggest that property rights institutions are significantly more important than contracting institutions in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The direct effect of multinationals on economic growth is generally in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 However,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nd robust interaction effect exists between property rights institutions and multinationals on economic growth, whereas no such effect is observed between contracting institutions and multinationals. The results are attributable to the fact that multinationals can rely on reputation or personal connections to enforce contracts when contracting institutions are weak.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for multinationals to operate when the state expropriates their profits (i.e. property rights institutions are weak).  相似文献   

18.
增长质量、阶段特征与经济转型的关联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书坚  郑瑞坤 《改革》2012,(1):33-40
基于现阶段我国大力提倡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增长模式背景,通过分解经济增长质量指数的结构,突破以往经济增长质量评价研究建立在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下的不足,将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思想引入经济增长质量评价研究中,构建经济增长质量指数结构与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关系图以及能够反映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1995~2006年为例,测评经济增长质量总指数及其分指数,据此判断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状况及增长模式的进程,以期为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研究提供一个实证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2005-2010年我国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城市面板数据,分析经济增长、投资结构与环境效应的关系.研究显示:各经济区的SO2和烟尘排放已经得到较好的控制,环渤海和珠三角的水污染存在恶化趋势.环渤海、长三角的工业化与环境形成良性互动,国内企业已对环境污染无消极影响,FDI亦不存在“污染避难所”效应,但在珠三角却是存在的,且珠三角工业化仍以环境污染的加剧为代价.从城市规模而言,环境污染在规模较小的城市更为严重.因此,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加快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实行有差别的环境政策和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20.
Labor Market Reform, Income Inequa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year 1996 was a turning point both in terms of Chinese labor market reform aria m China's economic growth pattern. Before 1996, labor market reform was mainly implemented through adjustment of people's occupation and income structure. Since 1996, employment restructuring has led to differentiation in terms of employment status. Labor market reform in the former stage resulted in slow growth in wages, whereas reform in the latter stage enhanced economic efficiency. Both stages have enabled the Chinese economy to apply its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low labor cost. Labor market reform has also increased income disparity and, therefore, new challenges are posed in sustaining economic growth. China needs to adjust it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introduce labor market reform that can improve income equality, so as to achieve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