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兰玲 《改革与战略》2010,26(4):14-17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是在批判、继承、发展李嘉图地租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两者在地租理论方面有相同之处更有不同之处。李嘉图地租理论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的,马克思对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但也批判了李嘉图地租理论中的许多错误之处,并阐述了李嘉图错误的原因,在批判的同时继承、发展了他的地租理论,使地租理论成为一个科学和完善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龙志德 《中国经贸》2010,(18):119-120
马克思地租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与生产价格理论为基础。本文运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分析了我国农业经济方面尤其是现阶段农业经济和土地制度的缺失及其影响,并简单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改进方法。马克思地租理论所论述的一些观点具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般性,学习与研究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对我国农村及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探索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地租理论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地租的核心成果,也是研究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相关土地收入问题的理论基石。以马克思地租理论的文本逻辑为线索,揭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地租生成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资本主义地租外延上的一般形式与特殊形式及其关系、唯物史观下的资本主义地租演进规律等的核心要意,阐释马克思地租理论中的"以生产关系为标准的地租属性方法论、工具价值与制度价值对立统一的地租功能方法论、整体性与结构性相结合的地租结构方法论"三维方法论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以期为认识当前以土地出让金为主体的相关土地收入及其本质属性、分配关系、政策诉求等提供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社会主义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理论依据现在承认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包括绝对地租理论是社会主义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理论依据的人多起来了,但也还有些同志只承认社会主义存在级差地租,不承认社会主义存在绝对地租。这是理论上不彻底的表现。他们误解了马克思的某些论断,如马克思说过:“凡是土地私有制(事实上或法律上)不存在的地方,就不支付绝对地租。”在这里马克思是说明资本主义的地租,土地私有制是指资本主义所有制,资本主义的土地私有  相似文献   

5.
级差地租Ⅱ的新发现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级差地租Ⅱ的新发现及其启示●张聪明(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兰州,730070地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有一个问题被隐藏下来了,这就是在总地租范畴中的级差地租Ⅱ的量及其归属问题。一、地租的一般理论马克思的地租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用马克思地租理论分析我国城市土地改革存在的问题,用马克思地租理论指导我国城市建设用地制度改革实践:科学规划、优化配置土地;有偿使用土地;可持续发展土地;"城中村改造"与城市土地制度改革相协同。  相似文献   

7.
方铭 《魅力中国》2011,(14):340-340
价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总结了前人对价格的论述,吸取其合理成分,创立了科学的价格理论体系,指出价格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杠杆。地价理论则是马克思对地租理论和价格理论的具体应用。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状况问题很多,通过对价格和地价等经济杠杆的运用,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8.
土地资源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对农民而言更是安身立命之本。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过程在不断加快,其中由城市发展而引发的集体土地国有化问题尤为突出,为解决集体土地资源供给与市场配置间价格矛盾,文章以现代产权经济理论为主线,阐述了马克思地租理论,据此提出集体所有土地地租价格构成,提出了现行征地制度的主要矛盾,分析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展开表现的问题和冲突,最后提出了改革我国征地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益分配是在国内城市经营实践中广受争议的问题.文章首先讨论了马克思地租理论对城市土地利益分配活动的适用性,并运用该理论,探讨了一种新的城市土地利益分配机制,即国家凭土地所有权获取绝对地租,城市政府经营土地获取级差地租,土地使用者开发土地获取平均利润.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本文试根据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城市的土地有偿使用及其收费标准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引起进一步讨论。(一) 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地租的存在是以土地所有权的存在为前提的,要了解地租必须了解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者对土地占有的垄断。马克思指出:“土地所有权的前提是,一些人垄断一定量的土地,把它作为排斥其他一切人的、只服从自己个人意志的领域。”①这是法律观念上的所有权。“法律观念本身只是说明,土地所有者可以象每个商品所有者处理自己的商品一样去处理土地。”②而对这种所有权采取什么方式实现,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社会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则只能有什么样的土地使用方式。在资本主义社会作为劳动条件的土地,其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使用权可以完全分离。“土地对土地所有者来说只代表一定的货币税。”③即凭借  相似文献   

11.
夏能礼 《特区经济》2012,(4):236-238
我国汽车产业生产规模快速增加,然而自主技术发展却陷入困境,基于现代租金理论,把汽车产业政策视为一种"租金"政策,从政策租金的视角对我国汽车产业路径选择和自主技术创新困境进行分析,发现正是我国汽车产业政策租金模式导致了非创新型路径锁定,并且产生汽车产业发展的"无压力、无动力、无能力"现象。因此,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应该改革我国现行汽车产业政策租金模式,重新塑造我国汽车产业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农户的经济决策动机逐渐从风险(成本)最低转变为收益最大。但是,地租契约的不完全性等因素,可能使农户在选择地租契约时,需要在收益(租金)的可靠性和收益最大化之间进行权衡。文章理论分析表明,农户在选择地租契约时,其经济逻辑是损失规避而非预期效用理论。进而,文章利用中国家庭金融2015年调查数据,通过probit、IVprobit和似无相关回归模型检验了这一理论假说。研究结果显示,租金水平越高,农户越倾向于选择固定地租契约;消除内生性后的边际效应显示,租金提高每万元,农户选择固定租金契约的概率提高28.3%。机制分析发现,土地流转契约期限的增加会强化租金对农地转出户选择固定租金契约的影响。运用工具变量估计、交叉项和费舍尔组合检验三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租金对固定地租契约的促进效应,在低收入农户中相对更高;在低收入农户中,契约期限不具有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为地租领域农户财产性收入的增加与政策预期的不一致,提供了理论解释与经验证据。基于此,文章提出为使农户通过地租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需要进一步完善农地流转契约治理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黄芳娜 《特区经济》2010,(12):175-176
土地是农民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和生存基础,拥有土地是农民与社会其他人群相区别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农村家庭的核心秉性。由于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由于各地经济加速发展,需要征占农民的土地,一部分农民因此失去了土地。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以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阐述了地租的产生及其最终的归属和分配问题,可以为保障我国失地农民权益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对经典地租理论的分析范式进行拓展,揭示我国农地租约中价格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1)经典地租理论忽视了中国特殊农情下“人—地”、“人—人”关系特征的影响;(2)从“人—地”关系角度看,我国农户对农地存在“客观生存依赖”与“主观情感依赖”的双重依赖关系,会引发交易中的禀赋效应,从而影响农地租金价格;(3)从中国乡土社会“人—人”差序化关系格局看,不同的关系强度暗含着不同的农地流转的事后监督成本,从而影响农地租金价格。可见,我国农地租约中的价格不仅取决于“地”本身,且取决于“人—地”以及“人—人”的关系特征。  相似文献   

15.
张曙光 《南方经济》2010,28(1):3-14
本文从回顾和评述租金理论的历史发展中发现,租金问题实质上是资源要素价格问题,其来源和性质取决于所有权及其垄断。在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分配关系、产权的交易和重组、国进民退现象的发生、以及经营者激励和企业家定价问题的正确处理和解决,都与租金的索取和分配密切相关。此外,根据租金的来源和性质,文章还讨论了公共信托基金和基金机构的建立和运营问题,提出了重建“全民所有制”的观点和主张。  相似文献   

16.
“4P”“4C”“4S”三位一体的结合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傅光成 《华东经济管理》2004,18(4):153-154,163
本文根据市场营销的最新理论 ,论述企业是怎样认识 4P、 4C、 4S (简称 4PCS)的新理论 ,从市场营销的管理理论、行销策略及企业市场营销的核心理论 ,进行分析和应用 ,从而帮助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  相似文献   

17.
我国住房价格与租金背离的行为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及迪帕斯奎尔-惠顿模型(D-W模型),均认为房价与租金成正比关系。然而我国现实数据显示:房价与租金受各种因素的干扰而呈现出非正比的背离关系。房价与租金背离的缘由是土地制度导致市场供给短缺,体制转轨使得住房需求激增、居住文化加剧供需矛盾。而粮食安全问题、小产权房现象、宏观调控政策则强化了房价与租金的背离关系。为此,应继续大力发展开发业务,满足日益增长的购房需求,同时加强对租赁市场的培育。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日本各界人士就长期经济停滞的原因提出了多种观点。把这些观点可归纳为“结构因素主导论”和“景气因素主导论”两大类。分析两者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以及双方的意见分歧,笔者认为两类观点都有失之偏颇之处.只有正确认识日本经济基础层面的问题和不同政策的作用,使两者合理配合,才能有效地发挥应有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文晓波 《乡镇经济》2011,2(1):53-57
文章分析了农地征收中的利益分配现状,在结合马克思地租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农地征收利益分配机制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