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晓洁  李玲 《特区经济》2023,(1):111-114
在国家“一带一路”等的实施下,喀什旅游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本文援引旅游想象理论、建构主义思想,首先,运用在大数据环境下获取的大量旅游网络评论文本作为研究的数据来源,对游客感知到的喀什形象进行解构;其次,在建构主义指引下,以游客角度为切入点,演绎喀什形象建构过程;最后,构建旅游地形象模型即“认知—情感—意动”模型,分析旅游地形象对旅游者行为意向的影响路径;本文深入剖析游客想象、形象建构过程以及旅游地形象,旨在为喀什旅游形象的宣传与再构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对旅游地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文章以大梨树生态旅游区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利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了大梨树居民对社会影响的感知情况,并总结了居民对旅游社会影响的认知态度状况,对促进旅游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有关提升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问题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农业旅游在我国快速发展,但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不强一直是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文章在旅游地生命力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理论内涵、构成因素进行初步探讨,对其生命力不强的原因和提升对策做出具体分析,力求提升我国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除了那些拥有高品位垄断性旅游资源的著名旅游地,众多老旅游地正在时代的变迁中面临着经营的压力和淘汰的危机。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结合大众休闲时代下的旅游新特征,文本提出要以休闲度假旅游引领老旅游地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旅游形象策划是塑造和改善旅游形象的有效手段.旅游形象策划可分为旅游形象分析、旅游形象定位、旅游形象设计和旅游形象传播四个步骤.文章综合国内外有关旅游形象策划的理论,依次根据四个步骤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研究发现,今后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内容包括旅游地形象的竞合分析、定位理论、系统理论构建等问题.旅游形象营销转向旅游形象管理是旅游形象策划理论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全面提升旅游国际竞争力是我国推进旅游大国转型旅游强国、协调旅游业与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构建了基于DEA/PCA的省域旅游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型,从旅游资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投入等为主要变量定量分析了我国省域旅游国际竞争力,并从投入产出效率以及旅游综合实力提升等方面提出优化效率和提高实力等对策建议,为促进我国由旅游大国"转型""旅游强国"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分析总结了国内学者针对不同旅游地类型的水环境、旅游与水环境关系、旅游水环境管理3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和相关结论,提出我国旅游景区水环境管理应借鉴部分国外较为成熟的管理技术和方法,结合我国旅游地的具体情况,加强对旅游地水质长期监测系统的建设研究和管理技术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8.
姚宏 《特区经济》2006,(5):357-358
实施旅游文化竞争战略的目的是旗帜鲜明地昭示旅游的文化内涵,建设积极的有特色的区域旅游文化品牌,从“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文章结合陕西省旅游实际,提出要采取树立新的旅游发展战略理念和竞争意识,注重旅游地形象文化形象导向,围绕主题进行旅游地文化营销,突出发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和规范商业行为,旅游活动开发中加强旅游地方文化表现等基本措施,全面提高陕西省旅游文化吸引力。  相似文献   

9.
依托古隆中与襄阳古城的观光旅游,已是襄阳旅游业的名片。伴随旅游业新态势、鄂西旅游圈推进和构建省域副中心、都市襄阳的重大战略机遇期,襄阳旅游业转型发展成为旅游业升级与城市转型的产业支撑。基于襄阳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及其与城市互动发展的机理,提出创新旅游产品、衍生旅游产业价值链、形成科学旅游空间结构、强化全球行销等构建都市襄阳战略的旅游产业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10.
陈云腾  陈卓 《科学决策》2023,(1):78-103
在数字经济时代构建区域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国有交通投资集团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亟需以谋定长远的战略眼光,加速推进数字化战略转型,构建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新发展格局,以应对新形势挑战、持续增强企业竞争力、创新力和抗风险能力。本文基于中台架构的数字化战略变革理论逻辑、数字化转型的最佳场景实践,剖析国有交通投资集团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内涵本质、中台架构体系及其关键技术、数字赋能的多跨场景应用,以及数字化转型进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展望,探究如何创新思维模式、业务架构及配套保障,精准把握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方向、时机和路径提供了建议,为重构创新企业管理价值理念、组织结构、商业模式,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激发数据要素创新驱动潜能,推动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的战略支撑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有关于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间关系的研究中,以认知形象研究居多,情绪形象的研究较少。为探讨情绪形象与游客满意度、忠诚度间的关系,文章通过对218名游客的调查,采用结构方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旅游地情绪形象能显著影响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游客满意度显著影响忠诚度。该研究对于旅游目的地管理者和营销策划者在旅游目的地提升战略制定中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2.
李春雨 《魅力中国》2011,(21):311-312
旅游地屏蔽理论是旅游地空间竞争理论的一种延伸,本文指出阿坝州旅游在区位、资源、要素、形象等诸方面受到屏蔽,特别是阿坝州内各景区受到优势资源的形象屏蔽,因此认为阿坝州旅游开发应该因地制宜,在资源本身、旅游人才、区域合作、以及形象定位等几个方面做好工作,尽量“弱化”屏蔽因素对阿坝州旅游的影响,从而实现阿坝州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旅游产业融合的新型发展模式,已成为世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趋势和新引擎。云南省德宏州自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文化旅游的独特潜在优势,而文化与旅游产业相脱节却制约着德宏州旅游产业的发展。文章以企业价值链理论为基础,结合旅游产业的特点,构建了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价值链的基本模型,提出了德宏州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价值链的优化路径:优化制度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实施人才战略、加大资金投入、打造特色产品。  相似文献   

14.
新兴旅游目的地与传统旅游目的地、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旅游地和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的旅游地,所应采取的旅游开发战略是不同的。在提出比较“资源——形象——产品”规划策略和“形象——产品——资源”规划策略的基础上,以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黑井为例,探讨了该镇在“形象——产品——资源”策略指导下的旅游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战略管理理论,对旅游企业在战略管理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步骤进行分析,就旅游企业制定战略目标、编制战略规划、确保战略实施及战略评价与控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任云  范士陈 《北方经济》2010,(11):81-83
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区域开发本质 (一)旅游学范畴:旅游地国际化 从旅游学科角度来看,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实质为海南岛旅游地的国际化--海岛型旅游地的国际化问题,即充分发挥海南的经济特区优势和资源环境优势,积极探索,先行试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体制机制创新,通过海南旅游业及相关现代服务业的先导性与突破性发展,带动和实现海南岛岛屿旅游地整体经济社会的转型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旅游业是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但是随着新型旅游地的不断兴起,传统旅游地的创新发展,区域间的旅游竞争日益激烈。民族地区旅游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须构建核心竞争力。文章界定了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特点,探讨了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由核心资源、核心能力和核心产品组成,并分析认为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中民族文化是核心资源,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核心能力,民族文化体验是核心产品,最后提出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培育策略。  相似文献   

18.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对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案例研究地,通过SPSS和AMOS实证探究游客感知视角下乡村旅游质效提升的维度。结果表明:游客感知视角下的乡村旅游质效提升包含旅游地感知、地方认同感、主观幸福感、环境责任行为4个维度;地方认同感和旅游地感知对乡村旅游质效提升的影响力较强,其次是主观幸福感和环境责任行为。  相似文献   

19.
桂林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类型与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理论,文章以桂林市5个城区,12个县中的189处旅游地的基本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城市中心距离、回转半径法、空间分布曲线等旅游计量地理研究.根据旅游资源属性和游憩活动性质,将上述旅游地复合交叉归并为自然观光旅游地、人文观光旅游地、运动休闲旅游地等三种类型,进一步分析桂林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类型与空间布局结构特征,论证桂林环城游憩带的客观存在,指出其开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定惠 《特区经济》2023,(1):115-118
文章首先从宏观角度阐释了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产品构建理念与体系,认为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产品构建理念主要包括全生态、全要素、全产业、全时空、全社会、全科技六个方面。全域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包括内部组合产品和外部复合产品。其中,内部组合产品又分为核心产品、辅助产品和外延产品;外部复合产品包括城市—乡村旅游产品、景区—乡村旅游产品和乡村—乡村旅游产品。其次以黄石市沼山村为例,结合当地旅游资源特色及其旅游业发展现状,从微观角度构建了符合当地实际的旅游产品体系。本研究对推进乡村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