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中国机电产品SITC.7部门三位数为研究对象,采用G-L指数、阿奎诺指数和格林纳威的产业内和产业间贸易区分法,对中国1990-2009年的机电产品进出口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机电产品SITC.7部门三位数产业内贸易水平质量很低,基本上仍为产业间贸易。因此,创新、人才培养和研发仍是中国机电产品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欧盟贸易的比较优势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是中国近年来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笔者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方法,选择了中国和欧盟中的七个主要国家分别作了比较优势总体变化的分析,进而对各国2008年SITC细分三位数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了中国和欧盟主要国家商品的贸易比较优势的情况,并且根据分析提出了如何促进中国与欧盟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杨岚 《经济师》2007,(12):100-101
文章就中美在SITC第7类下的产业内贸易进行研究。主要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两国历年来在该项目下产业内贸易发展特点,对产业内贸易指数加以计算,分析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了解促进两国SITC第7类产业内贸易所需解决的问题,对我国在该类产业的发展适当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柴华 《当代经济》2006,(5):46-48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ⅡT)是指一个国家同时进口和出口属于同一个产业的商品.这里对于同一产业的界定,通常是指按照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前三位数相同的产品为标准进行计量.  相似文献   

5.
聂聆  薛元 《经济问题探索》2012,(10):112-118
本文运用RCA指数、TC指数和贸易专业化指数分析了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创意商品贸易的比较优势和分工模式,结果表明中国除了表演艺术和视听商品外的多数创意商品国际竞争力比东盟国家强。中国和东盟的创意商品贸易主要为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的规模比较小,属于产业内贸易的主要是新媒体、出版物和表演艺术等知识含量和创意含量较高的产品。中国和马来西亚产业间分工程度最高,中国和新加坡产业内分工程度最高;中泰和中马产业间分工程度上升,互补性增强,而中新产业内分工程度上升,竞争性增强。因此,应努力推进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以互补性为基础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寻求双赢的合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IIT)是指一个国家同时进口和出口属于同一个产业的商品。这里对于同一产业的界定,通常是指按照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前三位数相同的产品为标准进行计量。纵观世界贸易的发展,产业内贸易不但在发达国家之间制成品的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而且在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中也处于上升态势,是一国较高经济水平和贸易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制造业的转移和重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的目的是:(1)讨论当存在产业内贸易时,三个通常用来衡量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指标之间的关系;(2)检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几个经济体中制造业活动的转移和重组。结果显示,制造业活动已经从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转移到了中国。对于低技术劳动密集的产业(例如,SITC82,83,84和85),这种转移是基于比较优势,而产生了产业间贸易。然而,对于更复杂的技术密集产品(例如:SITC72和SITC87),生产过程已被分成很多模块,并在不同的国家进行生产。这种制造方式的重组是基于规模经济效应,而产生了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8.
刘锋 《经济论坛》2015,(4):77-78
文化创意指数是衡量创意产业发展水平的有效工具,能够使政府对创意产业的现状进行客观准确的把握,对未来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本文梳理了创意指数研究的已有成果,对其创意产业现状进行了概括,结合实际提出了温州文化创意指数体系,希望能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闽台农产品贸易结构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蔡贤恩  郑思宁  孙骏 《技术经济》2010,29(11):91-97
本文选取2000—2009年闽台农产品贸易数据,借助Gruble-Lloyd产业内贸易指数、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Thom&McDowell垂直型和水平型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从整体和分类两个层面对闽台农产品贸易结构的状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闽台农产品存在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两种形式,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贸易结构上有明显的互补性;贸易结构的变动主要是产业间贸易引起的,并呈增强态势;产业内贸易方式主要是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优化闽台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巴西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与巴西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中国出现大量的农产品贸易逆差。本文利用格鲁贝尔—洛伊德指数、布吕哈特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汤姆和麦克杜威尔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两国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分析,得出两国间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主要的贸易形式为产业间贸易。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关的建议,以期企业能得到最大的贸易利益。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机电行业逐步强大,机电产品贸易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支柱力量,为我国国民经济、对外贸易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结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基本现状,基于贸易竞争力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等国际竞争力指数,分别从纵向和横向分析了近年来我国机电行业总体竞争力状况。最后,针对现阶段我国机电行业出口竞争力存在的劣势和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制造业的转移和重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国钧 《经济学》2006,5(2):551-578
本文的目的是:(1)讨论当存在产业内贸易时,三个通常用来衡量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指标之间的关系;(2)检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几个经济体中制造业活动的转移和重组。结果显示,制造业活动已经从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转移到了中国。对于低技术劳动密集的产业(例如,SITC82,83,84和85),这种转移是基于比较优势,而产生了产业间贸易。然而,对于更复杂的技术密集产品(例如:SITC72和SITC87),生产过程已被分成很多模块,并在不同的国家进行生产。这种制造方式的重组是基于规模经济效应,而产生了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计算了12类服务部门和服务贸易总体从1999 - 2009年的G-L产业内贸易指数、Brü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Thom&McDowell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发现我国服务贸易的整体产业内贸易水平比较高,Brülhart指数显示我国服务贸易产品十一年来贸易的增量主要来自于产业内贸易,Thom&McDowell指数表明我国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的增量主要是由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带来的.  相似文献   

14.
马坤 《当代经济》2011,(9):68-71
本文以显示性投资优势指数、产业静态集聚指数和产业动态集聚指数等指标进行实证分析,显示出中国在未来产业选择方面要继续重视商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加快发展农林渔业和建筑及房地产业,逐渐培育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科研技术服务地质勘探业的投资优势和竞争优势,对采矿业和制造业选择合适的区位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15.
工业能源碳排放在中国总碳排放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也是中国低碳减排工作关注的重点.文章从产业视角出发,利用Divisia指数分解法构建中国工业能源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1998~2007年间,能源排放强度、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产业结构以及产出等五因素对中国工业能源碳排放的影响.分析不同因素对中国工业能源碳排放的不同影响以及不同因素在工业系统内部各产业间的变化特性,从而为中国工业能源碳减排路径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静态产业内贸易指数(Static GL index)和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MIIT index)对2001年至2012年中日农产品贸易数据进行分析,实证研究了中日两国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分布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双边农产品贸易具有明显的产业间贸易特点,只有少数的农产品如水果、坚果、蜜糖及烟草保持了良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特别是自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几乎是完全的产业间贸易;日本农产品的竞争力水平日益提升,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威胁加重。  相似文献   

17.
基于Ellison-Glaeser指数和Maurel-Sédillot指数,构建了用于测度中国制造业行业集聚程度的γa指数,将之与EG指数比较。利用γa指数测度两位数制造业行业和三位数制造业行业的集聚程度,并在省级层面阐明了其应用宽度。结果显示:在数据稳定性上,γa指数优于EG指数;除烟草制品业及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以外,1998—2013年中国其他制造业行业的集聚程度均呈上升趋势;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行业的集聚程度高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行业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行业;重污染制造业行业的集聚程度先升后降,表明其对环境规制强度的变化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产业关联能力变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产业关联变动趋势是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内在经济联系变化规律的重要指标,认清产业关联的变化轨迹对于产业转型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用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和部门产出比重相叠加,构建波及能力指数和感应能力指数,并利用这两个指数和《1987—2007年河南省投入产出表》,分析河南省产业关联变化的趋势。结果发现:1987—2007年间河南省的循环累计增长部门以传统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推进产业转型的同时并不能完全放弃传统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基础能源产业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在逐渐增加;生产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但有明显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9.
1.人均GDP差异与产业内贸易指数相关性。从测算结果来看,人均GDP差异与GL指数和MIIT指数几乎不相关,这似乎与Linder(1961)的假设相冲突。尽管中欧之间的人均GDP存在较大差距,但是两者的许多服务业部门的产业内贸易在近年来迅速发展。所以,我们需要对中国的消费结构做进一步的洞察,也就是要看到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即区域和人  相似文献   

20.
郭鹏辉 《经济研究导刊》2012,(33):204-206,258
利用中国进出口贸易统计数据,结合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概况,选取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指标,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进行了定量研究,并分析了制约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内外部因素,以期引起相关学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