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汉城市圈现代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明菲 《特区经济》2007,(5):177-178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蓬勃发展,超越传统行政区划而以经济区划重新整合要素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圈不断兴起,城市圈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精髓是强调发挥城市资源的主导作用,强调物流资源的整合,本文围绕武汉城市圈的物流发展环境,提出了基于武汉城市圈现代物流发展战略,使城市物流功能布局得到优化,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易元红 《改革与战略》2011,27(12):177-179,186
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集群式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竞争能力、政府服务需求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建议,通过构建制度化的区域合作机制、创新金融体制、提升创新能力、建立服务体系、培育区域产业集群品牌等途径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倪琳 《开放导报》2009,(3):88-90
加快建设“两型社会”,是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分析了武汉城市圈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并从体制机制、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技术支撑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现代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国民经济效益。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试点、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获批、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通过等一系列利好给武汉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SWOT分析法为研究的基本框架,系统研究武汉城市圈空间发展的外部机遇与挑战和内部的优、劣势,综合分析武汉城市圈空间发展的现状和潜力,为武汉城市圈在中部崛起战略中发挥更大拉动作用提供理论参考。武汉城市圈在区位条件、产业基础、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比较优势;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不够迅速制约了区域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全球化带来重大机遇;但是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同时带来的竞争和武汉城市圈作为粮食主产区与快速城市化之间的矛盾是区域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6.
现代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国民经济效益.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文点、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荻批、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通过等一系列利好给武汉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7.
激励约束机制对于促进武汉城市圈循环工业的发展,使循环经济成为带动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武汉城市圈循环工业取得的成效和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健全适应循环工业发展的资源环境产权制度和价格体系、提倡绿色消费等手段,构建有利于武汉城市圈循环工业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8.
唐莹 《特区经济》2012,(8):197-199
本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研究方法,利用武汉城市圈近几年的相关数据,对武汉城市圈低碳经济发展效率进行评价。从评价的结果来看,"十一五"期间武汉城市圈低碳经济发展效率不高,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转变。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武汉城市圈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本文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产业、大力发展低碳技术、提高低碳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率、建立完善政策法规与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武汉城市圈发展低碳经济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武汉城市圈旅游交通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社会经济及武汉旅游业的发展,武汉城市圈范围内的旅游需求必将进一步增长,摸清城市圈旅游资源状况、分析区域旅游发展形势、评估城市圈旅游交通现状、研究区域旅游交通发展战略,是促进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易元红 《改革与战略》2010,26(11):130-133
武汉城市圈集群式中小企业要获得持续、快速成长,必须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资金、技术创新能力、市场竞争秩序、政府扶持力度等因素与集群式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均存在着一定的正向相关性。武汉城市圈要从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改善融资环境,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增强武汉城市圈集群式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军  刘冰 《特区经济》2010,(4):199-200
武汉城市圈的建设将有利于集中资源、要素、市场等规模优势,提高地区整体竞争力,建立区域分工与竞争的基础平台,并努力将其打造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级,而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必须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开始。本文在介绍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并根据产业结构上存在的明显缺点提出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的优化战略。  相似文献   

12.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对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增长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针对城市圈内部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实现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收集具体数据资料,借助各类文献,剖析了武汉城市圈存在的总量增长,但是城市圈内各项服务内容比如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医疗服务、社会保障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严重不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的现象,从理论上总结武汉城市圈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化问题在参与主体、财政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政策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具体探索出提高武汉城市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的经济和制度相结合的路径,即以全面发展城市圈内的经济,消除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建立城市圈内纵横交错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政府的、区域的协同机制;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的绩效评估体系;实现城市圈的社会政策的一致化。  相似文献   

14.
姜霞 《开放导报》2012,(6):45-48
当前,城市圈内部不同城市间的产业联动已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对武汉城市圈产业联动的基础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城市圈产业联动的模式。分析表明,武汉城市圈产业联动具备了一定基础,且存在资金联结型、优势互补型、产业转移型、产业链延伸型和总部经济型产业联动模式。应进一步加强政府合作、产业错位发展、培育企业集团、壮大产业集群、强化总部效应等,推动城市圈产业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建军 《特区经济》2011,(2):190-191
本文深入剖析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现状以及分析区内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现状和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层次性,突出针对性,提出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优化战略和目标,推动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跨越式发展和优化升级,为产业合理布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丁莹 《特区经济》2009,(7):172-173
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在这次产业转移中将面临机遇与挑战。本文首先对武汉城市圈的现状进行了介绍,然后分析了武汉城市圈承接产业转移的必要性,接着阐述了武汉城市圈承接产业专业转移时存在的优势与劣势,最后总结出了武汉城市圈承接产业转移时所需要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刘双  祁春节 《特区经济》2009,(2):188-189
本文着重分析武汉城市圈传统农产品流通方式,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武汉城市圈具备的物流条件进行物流模式创新,并旨在提出促进武汉城市圈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高银桥 《特区经济》2009,(7):182-183
本文分析了汽车后市场的定义和武汉城市圈的公路交通现状决定了其汽车消费和后汽车服务市场潜力的巨大。然后对武汉后汽车服务市场进行了简单的调查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和武汉城市圈汽车后市场服务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立武汉城市圈汽车服务连锁经营模式;拓展武汉后汽车市场服务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城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将武汉城市圈工业经济的发展视为一个整体系统,运用BP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建模能力建立武汉城市圈工业经济发展趋势的整体模型,并构建测度城市圈内各个城市工业经济发展与整个城市圈工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指数。以武汉城市圈为实例进行协调指数的测度,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整体上较好,但城际间的差异较明显,且协调性程度表现出层级板块结构和空间分布上的核心—边缘式结构,这种特有的分布结构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关,其中武汉作为整个城市圈的经济主导城市及核心,其工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也最好。  相似文献   

20.
刘建 《湖北经济管理》2008,(19):104-105
武汉城市圈显著特征是一城独大,迫切需要构建由市场主导的跨城市错位消费产业。现代都市居民本身具有回归自然、进行户外运动的需求,周边城市若因地制宜发展休闲产业,将有效引导武汉消费者跨城市消费,形成互补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