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封周天勇教授发表在2001年《经济研究》上的“托达罗模型的缺陷及其相反的政策含义——中国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容量扩张的思路”一文中封托达罗模型所做出的修正进行深入推敲,本文认为周做出的修正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托达罗模型的修正及其在中国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回顾了论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经典模型 ,结合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实际情况 ,对托达罗模型做了修正和调整。着重强调了教育在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模型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重新做了定义 ,提出了该模型的一些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统计资料,我国2000年城镇人口为45594万人,占总人口的36.09%,比1990年增长了9.86个百分点;乡村人口为80739万人,占总人口的63.91%,而1990年这一比例为73.67%.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近十年城市化的步伐较快,但是与发达国家平均城市化率在75%左右,发展中国家也在45%左右相比,我们的差距还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持续扩大趋势,其根本原因是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滞后。文章通过结合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双向可逆性、理性和转移难度增大等特点,指出了托达罗模型在判断剩余劳动力富余情况、生活成本、去留决定和就业概率方面的局限性并进行修正分析,由此得到要促进经济三元结构的形成、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建立自由宽松的劳动力市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转移行为分析——一种基于托达罗模型的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托达罗的人口迁移模型理论旨在解释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的从农村流向城市的原因,利用托达罗漠型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以托达罗模型为基础,根据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际情况。时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行为动机进行了分析。笔者由此提出了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田青 《中国城市经济》2011,(9):242-243,245
由于存在以户籍制度为代表的二元制度及由此产生的二元劳动力市场,中国的乡-城劳动力转移表现出很多不同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特点,且第二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也将中国的现实特殊化。针对这些特点,本文对托达罗模型中的关键变量进行了修正和扩展,并根据第二代农民工的就业特点将就业概率和农村实际收入进行了修正,能够更好的解释当前的民工荒现象。  相似文献   

7.
农村劳动力转移行为分析——一种基于托达罗模型的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达罗的人口迁移模型理论旨在解释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的从农村流向城市的原因,利用托达罗模型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以托达罗模型为基础,根据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行为动机进行了分析.笔者由此提出了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该文主要结合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来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实情况和我国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两个层次的转移,并对托达罗模型与两个层次转移的关系作初步探析,最后给出几点适合我国国情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在选择进城务工还是务农的过程中,是基于成本和收益的比较。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和继续留在农村的成本和收益,然后建立在这些成本收益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思考托达罗模型,并在此模型基础上,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来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喻言 《改革与战略》2007,23(8):11-13
本文在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基础上,从生活费用和行政管理费用、就业概率、农村实际工资率以及非货币性收益和成本四个方面对模型进行了修正,并根据修正后的模型提出相关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1.
将耦合理论引入城市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两者的耦合优化原理,并在系统地构造了城市化与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东中西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上海、长沙与南宁)的融合发展过程进行了测算和比较。结果表明,城市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是一个逐步跃迁的动态过程,随着融合阶段的不断跃迁,各阶段所历经的时间在逐渐缩短,但不同城市的融合发展路径差异明显。此外,东、中、西部地区呈现出融合度由高到低的梯队分布规律,但是,区域间城市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存在着收敛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周密  刘伟 《改革与战略》2010,26(3):122-125
改革开放以来,能源工业的迅速发展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将能源消费量推向新高度的同时也促进了能源工业的发展,两者之间通过一定的路径和方式相互影响。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水平与能源工业的关联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进程与能源生产和消费之间相关性均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与工业化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两条主旋律,如何建立城市化与工业化良性循环的互动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比较研究新疆各地州、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发现新疆总体城市化与工业化不协调,其主要原因是新疆重工业化发展战略、城乡分割体制、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关系等不合理造成的.今后应通过加快构筑城市带、加强区域合作、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城市结构、提高新疆各地区城市的聚集能力等措施来促进新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基本标志。世界各国实现城市化的历史与现实表明: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原因和物质载体,而城市化又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整体可持续发展。本文试图对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从认识与实践、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支持诸方面提出了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我国30个省市2004—2016年面板数据分析,发现工业化、城市化、技术进步水平等是影响地区碳排放强度的重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显著为正,技术进步水平有助于降低碳排放强度。因此,需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城市化进程中注意城市扩张与碳排放之间的有效平衡。  相似文献   

16.
成谢军 《特区经济》2009,240(1):181-183
文章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对农村人口迁移理论作了简要回顾,重点论述了刘易斯的二元经济论与托达罗模型,并结合我国农村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的实际情况,探讨人口迁移对我国农村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VAR为基础,运用云南省1985-2010年的数据分析云南省工业化、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工业化在短期来看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长期这种拉动效应逐渐减弱至平稳,城市化在短期也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是这种效应长期并不明显,不论短期还是长期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效应都是正的。  相似文献   

18.
日本自明治维新开始了工业化,进而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农地制度为适应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不断变迁,形成了日本工业化、城市化与农地制度的相互作用的历史演进过程,到1970年代基本完成了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并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对我国目前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具体考察内容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一方面工业化、城市化如何促进农地制度和城市土地制度的统一、协调并实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实现了两种制度的协调和发展,反过来又如何促进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研究制定新型城市化指标体系,本身就是新型城市化理论的深化,对深入理解新型城市化的内涵,准确把握新型城市化的特征,拨开城市化的实践迷雾,具有十分最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许家军 《乡镇经济》2009,25(7):49-52
文章建立在协整理论的基础上,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研究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及其动态相关性。研究结论表明,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发展都是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相比而言,工业化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更显著更持久。因此,加速我国工业化进程是实现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城镇建设工作要和工业化推进有机结合,总体来说,实现工业化发展在现阶段对我国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