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业板指数一路下跌。而这不见任何企稳迹象的跌势中,创业板的股东们更加快了其减持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赖智慧 《新财经》2012,(11):66-71
2012年10月30日,对创业板而言是个重要日子,开板三周年纪念日。 对首批登上创业板的28家公司创始人而言,更是兑现财富的重要日子。随着创始人股东三年限售股的解禁,其纸上财富终于可以通过减持兑现。 3年里,创业板造就了一大批千万、亿万富豪,但由于这些原始股东们所持股份还处于限售阶段,他们的亿万财富还只是"纸面富贵"。  相似文献   

3.
一年前曾被人们誉为"小小盘"的创业板,解禁的动力并不小。 从11月1日开始,随着创业板公司首发原始股东限售股解禁开闸,两股力量成为"减持、套现"的核心:一股是创投企业,他们持有创业板公司大量股票,他们选择减持是因为在对企业经营现状十分了解的情况下的退出;  相似文献   

4.
创业板上市公司大股东与高管的减持行为可以依照减持动机细分为投机型减持与流动型减持行为,其减持前后的市场表现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这样的差异包含本身市场波动的影响,但更多的是高管及大股东减持行为传递给市场讯号后,引发的企业市场股票价值的变动及其他方面的变化。本文区分投机型减持与流动型减持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及不同动机下企业股权集中度、盈利能力、成长性等指标对减持程度的影响分别进行研究,探讨不同减持动机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吴敏晓  蓝发钦 《特区经济》2011,(10):106-108
本文运用事件分析法对控股股东减持公告后的股价变动进行实证后发现,控股股东的减持行为具有信号效应,减持会对股价产生下跌的压力;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控股股东减持的信号效应对股价的影响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6.
一年前曾被人们誉为"小小盘"的创业板,解禁的动力并不小. 从11月1日开始,随着创业板公司首发原始股东限售股解禁开闸,两股力量成为"减持、套现"的核心:一股是创投企业,他们持有创业板公司大量股票,他们选择减持是因为在对企业经营现状十分了解的情况下的退出;另一股是公司高管,他们往往拿着比主板上市公司少得多的年薪,他们盼着解禁日的到来能够一笔赚够.  相似文献   

7.
段炳德 《新财经》2007,(6):68-70
随着证券市场迎来“大小非”(限售非流通股)解禁高峰,国有限售股减持带来的国资收益分配问题,已成为目前业界普遍关注却无法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令人瞩目的创业板即将迎来一周岁的“生日”,而同时迎来的,还有首批原始股东限售股“解禁大潮”。  相似文献   

9.
国有股减持的“阶段性成果”再次遭遇“用脚投票”2002年1月26日,中国证监会在网上公布了关于国有股减持的“阶段性成果”。这个“阶段性成果”肯定了四大原则:“多赢”、“公开竞价形成全流通股价”、“补偿流通股股东价差的损失”“保护非流通股利益”。26、27两日股市恰逢双休日。2002年1月28日,中国股市对《国有股减持的“阶段性成果”》作出强烈  相似文献   

10.
“虽然证监会对于限售股解禁的指导意见和交易所的规定陆续出来了,不过对于我们这些持有限售股的‘小非’来说,还是希望监管部门能够将一些操作环节更加细节化,以免我们在减持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违规行为。”近来,一位持有福建某上市公司的“小非”股东黄先生说。  相似文献   

11.
汪辉 《上海国资》2008,(9):57-59
2008年上半年,市场经历了大喜后的大悲,股指短期内剧烈调整,跌幅超过60%,远远超出了美国、日本、香港、巴西等其他国家股市的调整幅度,列全球股市跌幅榜首。 限售股的解禁和减持已成为众矢之的。  相似文献   

12.
限售股解禁问题自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后就一直困扰着国内A 股市场,上市公司通过送转股份的方式配合解禁限售股股东高价减持成为一种屡试不爽的“割韭菜”策略。研究发现:限售股解禁规模越大,上市公司送转股份的可能性和送转的比例就越高,并且首发限售股解禁对公司股份送转行为的影响作用大于定增限售股解禁,而定增限售股解禁对公司股份送转行为的影响作用又大于其他限售股解禁。随着“高送转”之风不断蔓延,沪深交易所开始严格监管,各类限售股解禁对公司股份送转行为的影响作用因此而明显减弱,投资者的利益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促进了A 股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周四军 《湖南经济》2001,(11):20-21
2001年6月13日国务院《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办法》规定:国有股减持主要采取国有股存量发行的方式,凡国家拥有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境外上市公司)向公众投资者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均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国有股存量出售收入全部上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在采取国有股存量发行的同时,《办法》还规定,根据证券市场的状况和社会保障资金的需要,可以选择少量上市公司进行国有股配售,回购试点,并把涉及国有股减持的协议转让,作为国有股减持的一种特殊方式加以规定,明确国有股东授权代表单位在进行国有股协议转让时,凡发生国有股减持的均应按转让金额的一定比例上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相似文献   

14.
在承认流通股股东所拥有的流通权的价格以及原始契约的基础上,设计出流通权证交易市场和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权证持有人之间的竞价交易市场,以此解决国有股减持和非流通股的流通问题。  相似文献   

15.
应在更宽广的背景中研讨《减持办法》的失败原因。指出国资减持与股市全流通虽有关联,但仍然是有所区别的两个高难问题,不要混到一起来解决。目前情况下国资减持的途径应为:海外上市公司面向国外战略投资者的减持,新股在国内全流通板块减持上市,减持合资等。  相似文献   

16.
国有股减持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股减持是长期困扰证券市场的重大问题,问题的解决对证券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并对上市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摆脱内部人控制,避免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产,提高上市公司经营效率方面提供制度上的保证,随着转配股问题的顺利解决国有股减持就成为目前证券市场最关注的热门话题,减持方案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证券市场的未来走向。因此,有必要对国有股减持的意义,目的,减持范围与程度,减持的方式有个全面的认识,并寻求一种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7月初,国务院国资委、中国证监会出台了《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国有单位受让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规定》,以及《上市公司国有股东标识管理暂行办法》三个政策性文件,至此,困扰投资者多年的国有股减持问题,终于落地.  相似文献   

18.
完整意义上的国有股减持包括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和非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其中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减持问题是200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证券市场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中提到的"国有股减持",均指"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有关研究机构关于国有股减持的理论研究和方案设计已不断见诸报端.本文针对上海市含国有股上市公司的实际,在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国有股减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关于国有股减持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瀛  韩昱 《湖南经济》2000,(12):26-27
截至1999年底,我国上市公司总股本3114.7940亿股,其中国家股和法人股2042.8215亿股,占上市公司股本总数的65.58%,流通股仅占34.42%。非流通股比例过高和流通股比例偏小的现状已经构成了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巨大隐患,国有股减持已是当务之急。虽然政府已经着手解决国有股流通问题,但是,目前对于国有股减持的主体、对象和方式选择等问题仍有较大的争论。而上述几个问题是制定合理、可行的国有股减持方案的基础,是决定减持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一、国有股减持的主体  讨论这一问题,首先要明确这里的主体包含着两层含义,即持…  相似文献   

20.
《上海国资》2001,(2):24-28
近期,上海市国资办会同上海市重组办完成了2000年度市政府重大决策咨询项目《关于本市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的系统研究》,该报告在对本市国有股的现状、减持必要性、指导思想、实施原则、方式途径等方面深入、系统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这里节选了报告中国有股减持的方式和评价部分,以飨诸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